隨著國際能源供應形勢日趨緊張,為了滿足電力需求的快速增長和更好地保護環境,核能發電再次引起各國的興趣。國際權威機構預測,在未來25年中,全球將興建90座至300座1600兆瓦的反應堆,迎來核電站建設的新高峰期。
新一輪國際核電建設熱潮,對我國發展核電產業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在當前形勢下,我國作為世界能源消費大國,通過國際能源合作,探索一種能夠充分解決我國能源問題的核電發展模式顯得尤為重要。根據國家《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2005-2020年)》,到2020年,我國核電運行裝機容量將達到4000萬千瓦,屆時占全部發電裝機容量的4%左右,發電量占全國發電量的6%.也就是說,在十幾年間,將新開工建設30臺左右的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

核電之所以受到人們的青睞,與我國能源消費結構特點和電力行業與日俱增的環境壓力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目前,我國能源消費過度依賴煤炭等化石能源,在全國總裝機容量中,火電比例一直居高不下,引發了一系列環境問題。嚴重的環境污染,造成了高昂的環境成本,給社會背上了沉重的負擔。相比之下,核電是清潔的,在核電生產過程中,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等物質皆為零排放。對于備受關注的核輻射問題,有關專家認為,核電站的核燃料中鈾-235的含量僅為4%左右,只要不發生核泄漏,一般不會對周圍環境產生破壞。
針對于核能發電安全性的置疑,有專家表示:“在中國,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悲劇絕不會發生。”核電專家憑什么給出如此肯定的回答?憑的是高質量的技術保障和嚴格的監督管理體系,二者一體,形成“縱深防御體系”,從而將核泄漏概率降至最低。
自1984年中國建造第一座核電站開始,國家對核安全的重視就從未松懈過,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核安全監督管理體系:
1.成立專門的核安全監管機構;
2.建立完全與國際接軌的核安全法規標準體系;
3.對所有核電站實施安全許可證制度,安全許可證發放后,繼續對核電站的設計、建造、運行實施全程安全監督;
4.中國核安全局在中國的四個地區建有監督站,對所有運行或在建的核電站實行24小時現場監督。
近期,直川科技為中廣核集團研發的水下傾角傳感器已成功安裝于其水下平臺。型號為ZCT215M-FBS-AH-H5-4610,雙軸高精度數字型(RS485)傾角傳感器,兼容Modbus RTU協議。產品最大量程±15°,采用不銹鋼外殼,防護等級IP68,水下50米,EMC符合CE認證標準。

多年來,國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進行研發,從主管部門到電站業主,其設計、運行、維護的經驗不斷增加,這也是核安全得到保障的重要基礎。直川科技也將響應國家號召,與科技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