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業物聯網在水務領域的應用背景與需求
在當今數字化時代,水務行業面臨著諸多挑戰。給排水系統站點分布零散,運維區域廣泛,傳統的人工測量水位、流量以及機泵運行參數等方式不僅效率低下,且調度管理被動,難以實現科學性與及時性。隨著城鎮進程的加速,企業設備裝置不斷增多,設備獨立性強、地理位置分散,運營和維護成本居高不下。設備自動化程度不足,故障反饋與處理依賴人工,易引發緊急事故。同時,設備運行數據的記錄與分析手段原始,缺乏完整的實時記錄與分析系統,無法滿足企業對設備運行時長、電量消耗等數據處理的迫切需求。
為應對這些挑戰,將設備接入物聯網,實現設備云端監控與管理成為必然趨勢。深圳市深控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基于多年產品研發經驗,推出結合SK-IOT物聯網云平臺與SK-IOT 系列“不需要點表的邊緣計算網關”的解決方案,在排水設備遠程監控和大數據統計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而深控技術的 “不需要點表的工業網關”,更是以其獨特優勢,為水務設備數據監測和遠程管理帶來了新的變革。
二、深控技術 “不需要點表的工業網關”介紹
(一)運作邏輯
-
智能協議識別與自適應接入:該網關配備智能協議識別引擎,能夠自動掃描并解析各類工業設備的通信協議,如常見的 Modbus、OPC UA、Profinet 等。在水務場景中,當連接水泵、水質監測儀等設備時,無需人工手動配置點表,即可自動完成設備綁定與數據標簽映射。例如,在某自來水廠,網關連接新安裝的水泵后,迅速識別其運行狀態、轉速、能耗等關鍵參數,并將這些數據直接推送至水務管理系統,極大縮短了設備接入時間。
-
邊緣計算優化數據流:網關內置邊緣計算模塊,在數據采集階段對原始數據進行高效預處理。通過數據清洗功能,能夠過濾掉異常值與噪聲數據,顯著提升數據質量;利用數據壓縮技術,減少傳輸帶寬壓力,僅將關鍵信息傳輸至后續系統;并且,通過本地算法實時檢測設備異常,如水泵溫度超限、振動異常等情況,一旦發生立即觸發即時預警。
-
無線傳輸與斷網續傳:基于 4G/5G 通信技術,網關能夠將處理后的數據實時傳輸至云端或本地水務管理系統。在復雜的水務環境中,網絡狀況可能不穩定,但該網關具備強大的本地緩存功能。當網絡中斷時,它可暫存數據,待網絡恢復后自動續傳,確保數據的完整性與連續性,避免因網絡問題導致數據丟失。
-
與水務管理系統的深度集成:網關通過標準接口,如 MQTT、HTTP 等,與水務管理系統實現無縫對接,支持雙向交互。一方面,將設備狀態、工藝參數、水質數據等實時推送至管理系統;另一方面,接收管理系統下達的遠程控制指令,如設備啟停、參數調整等,實現對水務設備的精準控制。
(二)產品優勢
-
部署高效性:傳統點表配置方式在面對水務系統中眾多分散設備時,需逐臺設備核對地址,部署一條產線往往耗時數周。而深控技術的無點表網關通過自動識別功能,可將單條產線部署時間大幅縮短至數小時。在某大型污水處理廠的設備升級項目中,使用SK-IOT該網關后,新設備接入時間從原本的 15 天縮短至 2 天,極大提高了項目實施效率。
-
兼容性與擴展性:該網關支持超過 300 種工業協議,能夠兼容西門子、三菱、施耐德等主流品牌設備。在水務行業,不同時期建設的水廠、泵站可能采用不同品牌設備,該網關可輕松適應。同時,它能自適應新增設備或協議升級,有效降低企業后續改造成本,為水務系統的長期發展提供保障。
-
數據可靠性保障:采用雙卡冗余設計,主備 SIM 卡自動切換,確保網絡始終穩定。具備工業級防護能力,防塵防水、寬溫設計,可適應高溫、潮濕、震動等惡劣水務環境,保證設備在各種工況下穩定運行,減少因環境因素導致的數據采集中斷風險。
-
全生命周期管理:支持遠程監控與 OTA 升級,可實時診斷設備健康狀態,預測潛在故障。通過對設備運行數據的持續分析,提前發現問題并采取措施,減少設備停機時間,降低運維成本,延長設備使用壽命。
三、實施案例及效果
(一)案例一:大型自來水廠設備監控與管理
-
實施情況:某大型自來水廠擁有眾多水泵、電機、水質監測設備等,分布在多個區域。為實現高效管理,部署了深控技術不需要點表的工業網關。網關自動識別各類設備通信協議,實時采集水泵運行狀態、電機電流電壓、水質關鍵指標等數據,并通過無線傳輸將數據上傳至水廠監控中心的管理系統。同時,利用網關的邊緣計算功能,對數據進行預處理與分析,設置設備異常預警規則。
-
實施效果:
-
設備故障預警及時性大幅提升:設備故障預警時間從原來人工巡檢發現問題的平均 30 分鐘,縮短至網關實時監測下的 5 分鐘內,故障率降低了 25%。例如,通過對水泵振動數據的實時分析,提前發現了一次軸承故障隱患,及時維修避免了設備突發故障導致的供水中斷。
-
水質監測與調控更精準:能夠實時掌握水質變化,根據水質數據及時調整水處理工藝參數,出廠水水質達標率從 98% 提升至 99.5%,保障了居民用水安全。
-
運維效率顯著提高:運維人員可通過管理系統遠程查看設備運行狀態,進行遠程參數調整與設備控制,減少了現場巡檢次數,人工巡檢頻次減少了 40%,降低了運維成本。
(二)案例二:城市排水管網智能監測與管理
-
實施情況:在某城市排水管網系統中,部署了深控技術工業網關,連接分布在各路段的液位傳感器、流量傳感器、水質監測設備等。網關自動識別傳感器協議,采集管網液位、流量、水質污染指標等數據,并通過 5G 網絡實時傳輸至城市排水管理中心平臺。同時,利用網關的智能分析功能,對管網運行狀態進行評估,預測管網堵塞、污水溢流等風險。
-
實施效果:
-
管網故障預警與處理能力增強:通過實時數據分析,提前發現管網堵塞風險點,預警準確率達到 85% 以上。在一次強降雨過程中,提前預警了一處易積水路段的管網堵塞,及時采取清淤措施,避免了城市內澇發生,城市內澇次數較去年同期減少了 30%。
-
排水調度更科學:根據管網流量數據,優化排水泵站運行調度,提高了排水效率,排水能力提升了 20%,有效緩解了城市排水壓力。
-
數據統計與分析更便捷:自動生成管網運行日報、月報等報表,為城市排水規劃與管理提供了準確數據支持,數據統計分析效率提高了 50%。
(三)案例三:污水處理廠智能化升級
-
實施情況:某污水處理廠為提升智能化水平,引入深控技術不需要點表的工業網關。網關接入污水處理廠的 PLC 控制系統、曝氣設備、水泵、水質監測儀器等設備,自動識別設備協議,采集設備運行參數、水質處理數據等,并將數據上傳至污水處理廠智能化管理平臺。同時,利用網關的邊緣計算與智能預警功能,對設備運行狀態和污水處理效果進行實時監控與分析。
-
實施效果:
-
污水處理效果提升:通過實時監測與優化曝氣設備運行參數,根據水質變化及時調整處理工藝,污水達標排放率從 95% 提升至 98%,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
-
設備故障率降低:設備故障預警功能提前發現設備潛在問題,如通過對水泵溫度、電流等數據監測,提前預警了水泵葉輪磨損問題,及時維修,設備故障率降低了 30%,延長了設備使用壽命。
-
能耗降低:基于對設備運行數據的分析,優化設備運行模式,污水處理廠整體能耗降低了 15%,實現了節能減排目標。
四、總結
深控技術 “不需要點表的工業網關” 在水務領域的設備數據監測和遠程管理中展現出卓越的性能與優勢。通過三個實施案例可以看出,它能夠有效提升水務系統的運行效率、可靠性與智能化水平。在設備故障預警、水質監測與調控、排水調度優化、污水處理效果提升等方面均取得了顯著成效,為水務行業的數字化轉型與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隨著 5G、AI 等技術的不斷發展與融合,該網關有望進一步集成更多高級功能,如預測性維護、數字孿生等,為水務行業帶來更多創新與變革,助力構建更加智慧、高效、可靠的水務管理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