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案背景
近年來,電網公司對電網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提出了具體的管理要求,不少電網公司積極開展了存量資產PMS、PM與AM數據間的聯動對應,同時將聯動成果數據納入到“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一體化平臺”進行指標考核,但依舊存在著因資產變動造成數據質量下降的問題。如果不進一步采取新的管理手段,前期資產聯動的成果將無法有效鞏固。因此,有必要將新技術、新方法應用到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中去,實現對資產變動信息的及時傳遞與反饋,將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的各階段業務與“現場實物”緊密聯系在一起,形成資產管理與實物管理的橫向及縱向閉環,為實現資產整體優化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方案目標
通過建立設備實物標識系統,集成資產實物流、信息流、價值流,實現賬、卡、物永續聯動一致,實現資產管理各階段的信息共享。開展電網輸變電設備全壽命各階段的跟蹤管理,將對資產管理模式帶來考驗,同時也為提高輸變電設備現代化管理水平帶來契機。目前,國家電網公司、南方電網公司正在積極開展RFID技術在資產、智能倉儲管理等系統的研究和應用。但RFID技術在電網資產全壽命周期跟蹤管理應用中,還沒有一種標準的模式,缺乏系統性的參考依據,因此,有必要研究RFID技術在電網資產管理的應用模式,對進一步的推廣應用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
此方案可以實現對設備的全壽命周期的精準管理,通過對實物標識數據的日常運維,實現對設備的動態跟蹤管理,消除資產管理的難點、盲點和障礙,實現對資產設備的精確定位管理,其在資產管理領域的應用將有著非常良好的前景,并由此帶來高效率和經濟效益。
三、方案概述
本方案綜合了RFID技術、網絡技術、計算機技術、數據庫技術和無線通訊技術。晨控智能提出如下的RFID電網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解決方案。

四、系統設計
1、采集設備選型:電網由于在電磁場環境下進行操作,需要考慮終端設備的抗干擾性、讀寫距離、穩定性、可靠性等因素。
(1)抗干擾因素;變電設備在運行環境下,會產生工頻電場和工頻磁場,工頻電磁場干擾屬于低頻感應場干擾,讀寫器的電磁防護設計。
(2)讀寫距離:電網實物標識安裝位置一般都為設備基座的接地扁鐵上,且離開地面一定的高度,方便操作人員讀寫數據。
(3)手持設備續航時間:手持設備電池必須具備較長的續航能力,且掉電后可自動保存數據,保證工作人員在現場工作沒有后顧之憂。
2、實物標識性能
RFID實物標識具有條形碼所不具備的防水、防磁、耐高溫、使用壽命長、讀取距離大、數據可以加密、存儲數據量大、存儲信息可以修改等優點,已被廣泛應用在電網資產跟蹤管理上。電網設備常年在室外和高溫的環境下,在標識設計及材料選型時需要充分考慮 防紫外線、讀寫距離、多標識讀取等因素。
(1)讀寫距離
在變電站超高頻電磁環境中,金屬表面對電磁波產生屏蔽作用,當標識內天線靠近金屬表面后天線性能會發生明顯的惡化。經現場應用測試,標識在附著接地扁鐵表面后,信號會大幅衰竭,讀寫距離會降低50%~70%,因此,在標識外殼設計、封裝以及標識張貼材料上要考慮到讀寫距離問題。
(2)抗紫外線
目前,超高頻無源電子標識封裝外殼普遍采用ABS材料,對已安裝標識回訪,電子標識長期在變電站風吹日曬,容易褪色,因此,在標識外殼封裝時考慮添加抗紫外線的材料。
更多RFID相關信息請登錄廣州晨控智能技術有限公司官網或者關注微信公眾號(晨控智能)查看,我們將第一時間更新RFID相關信息,期待您的咨詢與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