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雷達介紹
工作在紅外和可見光波段的,以激光為工作光束的雷達稱為激光雷達。它由激光發射機、光學接收機、轉臺和信息處理系統等組成,激光器將電脈沖變成光脈沖發射出去,光接收機再把從目標反射回來的光脈沖還原成電脈沖,送到顯示器。激光雷達的作用是能精確測量目標位置(距離和角度)、運動狀態(速度、振動和姿態)和形狀,探測、識別、分辨和跟蹤目標。激光雷達采用脈沖或連續波2種工作方式,探測方法按照探測的原理不同可以分為米散射、瑞利散射、拉曼散射、布里淵散射、熒光、多普勒等激光雷達。
大氣激光雷達介紹
大氣激光雷達顧名思義就是通過使用激光雷達來實現對大氣的探測。國外通過激光雷達對大氣進行檢測開展的比較早,目前已建有多個激光雷達觀測站,其中包括意大利那不勒斯觀測站、美國激光雷達觀測站、印度尼西亞斯馬特拉島觀測站等。其中,美國對空基激光雷達在大氣檢測方面的應用較為成熟,1994 年9 月,美國利用“發現號”航天飛機搭載激光雷達發射成功,完成了世界上第一次激光雷達空間技術實驗(Lidar Inspace Technology Experience,LITE);又于2000年后發射了五顆搭載激光雷達儀器的衛星,為地球科學提供了大量的相關數據。俄羅斯研制了一種遠距離地面的激光雷達毒氣報警系統,這一系統是通過對氣溶膠的特性研究獲得的,通過對化學毒劑的實時探測,從而確定毒劑氣溶膠云的離地高度、中心厚度以及斜距離等相關參數,從而為人們提供預警。此外,德國也研制出了一種可發出40 個不同頻率激光的連續波CO2 激光雷達,可識別和探測9~11 μm 波段光譜能量的化學戰劑,可為大氣環境的檢測提供有效的數據。與此同時,國內對激光雷達的應用和研究也在迅猛發展,20 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所在周秀驥院士、呂達仁院士、趙燕曾研究員等主持下成功研制出了我國第一臺米散射激光雷達,同時開展了有關云和氣溶膠特性的探測工作。隨著激光雷達在大氣檢測方面應用的不斷發展,目前我國已經建立了 12個沙塵暴長期觀測站。隨著應用的不斷擴大,國內已有許多單位開始運用激光雷達系統進行大氣參數的探測研究,如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武漢大學、蘭州大學等。像國內某大氣顆粒物監測激光雷達就采用波長532 nm線偏振激光對大氣顆粒物進行遙感探測。雷達通過對532 nm垂直和水平偏振信號的探測,解析大氣消光系數、退偏振比廓線、邊界層高度、光學厚度等參數,進而可獲取大氣顆粒物時空分布特征、污染層時空變化、顆粒物輸送和沉降等信息。
激光雷達監測環境大氣的工作原理
激光器發射激光脈沖,與大氣中的氣溶膠及各種成分作用后產生后向散射信號,系統中的探測器接收回波信號,并對其進行處理分析,從而得到所需的大氣物理要素,具體原理如下圖所示。

數據采集卡需求
l 采樣率:20MS/s-60MS/s;
l 精度:16bit;
l 通道數:2-4通道;
l 數據需累加平均;
l 支持多次觸發,連續存儲;
l 需持續運行,產品要求穩定可靠
解決方案
激光雷達需要長期實時監測,對采集卡性能穩定性、功耗、同步性能、通道數、信噪比要求都比較高。北京熠新科技代理的德國Spectrum的m2i.49系列采集卡剛好符合激光雷達應用要求,該系列卡采樣率最高能到60MS/s,最多支持8通道同步采集,精度為16bit,相比市面上大多數12bit或14bit采集卡,能分辨出更細膩的信號,同時,該采集卡自身信噪比水平控制得非常好。這都是Spectrum數據采集卡非常適合大氣激光雷達應用的一個重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