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sharifulalam.com 2025-05-22 11:19 來源: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
當前人形機器人的發展逐步從“功能導向”向“智能進化”邁進,人形機器人智能化能力的增強,可以極大提升人形機器人在面對復雜任務、不同場景、實時變化的環境等方面的應用潛力。
為了有效統一技術語言和評價體系,為人形機器人智能化技術、產品研發、測試、管理及場景應用提供基礎支撐,近日,由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簡稱:北京人形)牽頭,聯合上海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浙江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以及優必選、宇樹科技、中國信通院和工聯院等主流企業及科研院所共同制定了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智能化分級》(T/CIE 298-2025)團體標準,在中國電子學會正式發布。
這是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智能化能力分級的標準,通過借鑒自動駕駛、工業機器人等分級邏輯,并針對人形機器人的特殊性進行了創新,構建形成 “四維五級” 的評價框架。包括“感知認知(P)、決策學習(D)、執行表現(E)、協作交互(C)” 為核心的四大能力維度,并構建 L1-L5 五級智能化能力分級體系。
從 L1 至 L5,智能化能力水平逐級遞增。標準同步給出22個一級指標、100余項技術條款、通用安全底線及典型應用場景映射,可為企業開展產品設計、性能對標和能力聲明提供直觀參照。
感知認知能力:人形機器人應具備獲取、處理、理解環境和自身狀態信息,并能進行推理、判斷、構建和運用知識的能力;
決策學習能力:人形機器人應具備通過大模型、強化學習、模仿學習等方法,在多種環境和任務中實現精準感知、邏輯推理、任務規劃和動態決策的能力;
執行表現能力:人形機器人應支持精準控制關節運動及末端操作,并具備機體移動、動態平衡、定位導航、執行復雜動作及任務的綜合能力;
協作交互能力:人形機器人應能與人類、環境以及其他機器人或其他智能體進行安全、自然、高效的溝通和協作。
未來,隨著分級標準的落地,人形機器人有望突破 “展示性智能”,走向真正的 “通用智能”,在特種作業、物流搬運、工業制造、教育科研、商業服務、健康養老等多領域實現規模化應用。
《人形機器人智能化分級》標準的發布,是人形機器人產業協同創新的重要成果。正如智能汽車的自動駕駛分級一樣,為行業提供了一套科學、統一的技術語言和評價工具,通過技術透明化、風險可控化、產業協同化,不僅有助于規范市場秩序、精準引導技術研發方向,更將加速推動人形機器人在各領域的應用落地,打破技術與場景之間的壁壘,促進整個產業生態的健康、高質量發展。
北京人形作為人形機器人領域的標準制定者與生態構建者,協同產業領域行業機構、相關企業共同構建涵蓋技術研發、產品評價、數據采集、流通管理等環節相關標準體系,為研發到產品流通全流程提供標準化范式。未來,北京人形持續推進技術、產品和驗證標準與產業深度融合,加速人形機器人賦能千行百業、走進千家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