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sharifulalam.com 2024-12-27 09:06 來源:中國電子報
12月26日,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出爐。當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有關情況。會上,國務院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領導小組副組長、國家統計局局長康義表示,我國多年來穩居世界第一制造業大國,近五年來,我國圍繞扎實推進新型工業化這一關鍵任務,把建設制造強國同發展數字經濟、產業信息化等有機結合,提升產業體系現代化水平,工業經濟量增質升,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態勢非常明顯,主要呈現五方面亮點。
第一,工業實力發展壯大。五年來,我國產業體系完備和配套能力強的優勢持續顯現,許多工業企業突圍成長,更多新生力量持續加入,工業企業數量和效益穩步增長。2023年末,全國共有工業企業法人單位423.6萬個,比2018年末增長22.7%;工業企業法人單位資產總計201萬億元,增長44.3%;工業企業營業收入152.4萬億元,比2018年增長28.6%。作為工業經濟的主體,我國的制造業規模連續14年位居世界首位,占全球比重約30%。
第二,制造業向高端化邁進。五年來,以裝備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為代表的高端產業加快發展,推動工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2023年末,全國共有規模以上裝備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法人單位分別達到19.2萬個、5.3萬個。比2018年末增長44.5%和57.4%,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比重提高3.5個和1.8個百分點;規模以上裝備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法人單位營業收入比2018年增長36.8%、43.1%,明顯高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平均水平。同時,前瞻性布局加快謀劃實施,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較快增長。2023年末,全國從事戰略性新興產業生產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法人單位達9.6萬個,比2018年末增長45%;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法人單位的比重是19.5%,比2018年末提高了1.8個百分點。
第三,智能化發展步伐加快。五年來,我國積極推進數實融合,大力促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數字技術日新月異,不斷賦能工業經濟發展。2023年,我國已有半數以上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在生產經營各環節使用數字技術。數字產品制造業展現出蓬勃生命力,2023年末,我國數字產品制造業企業法人單位26.2萬個,從業人員1337.2萬人;實現營業收入20.5萬億元,占數字經濟核心產業企業法人單位的比重達42.3%。
第四,綠色化轉型持續發力。我國不斷推進制造業綠色低碳轉型,加大清潔低碳改造,大力發展綠色生產力,更多綠色技術、綠色產品走向市場,并逐步形成優勢產業,既助力實現“雙碳”目標,也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2023年,太陽能電池、風力發電機組等新能源產品產量比2018年分別增長4.9倍、7.4倍,新能源汽車產量也在大幅增長。
記者關注到,本次普查首次增加了數字經濟的相關普查內容,記者從會上獲悉,普查結果顯示,我國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穩步推進,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新動能。具體來看有以下特點:
第一,數字產業化取得顯著成效。2023年我國共有數字經濟核心產業企業法人單位291.6萬個,實現營業收入48.4萬億元,占全部二三產業企業法人單位營業收入的比重10.9%。
第二,數字制造和數字應用優勢明顯。在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當中,數字產品制造業的營業收入占比較高,超過四成。而數字技術應用業的企業數量較多,接近五成。這體現出我國數字產品制造業的規模優勢和數字技術應用業的發展活力。2023年全國共有數字產品制造業企業法人單位26.2萬個,占數字經濟核心產業企業總量的9%,營業收入20.5萬億元,占比是42.3%。數字技術應用業企業法人單位143萬個,占比49%,營業收入14萬億元,占比29%。
第三,東部地區數字經濟發展態勢較好。2023年,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四個區域數字經濟核心產業企業法人單位數量占全國的比重分別是62.2%、20.2%、13.6%、4.0%。四個板塊營業收入占全國的比重分別是73.0%、13.8%、11.9%、1.3%。這些數據顯示東部地區的占比高于其他區域,是數字經濟發展的領先方陣。
第四,產業數字化轉型穩步推進。2023年,47%的規模以上企業應用了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和工業互聯網等數字技術。第二產業中54.1%的規模以上企業應用了數字技術,其中41.6%的規模以上企業應用了云計算,40.1%應用了工業互聯網,32.1%應用了物聯網;在第三產業中41.5%的規模以上企業應用了數字技術,其中34.5%應用了云計算,22.2%應用了物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