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順序控制在工業控制應用中占有較大的比例,在施耐德電氣的低端PLC中可以使用相應的編程方式實現,如在TWIDO/ MACRO系列PLC中可以使用Grafcet方式編程來實現,但鑒于很多使用者對這種編程方式不是很熟悉,在這里介紹一種用梯形圖實現順序控制的方法。為便于說明,我們假定有某一設備有以下要求,并以這種設備的控制方法的實現作為實例來講述。設備的運行分為5個工序,每個工序有數目不等的非正常順序出口,如果設備正常運行時,按照1->2->3->4->5->1的控制順序執行,如在某一工序上產生非正常出口需求,按照不同需要執行動作。假定我們總結該設備的運行規律如下表,其中x-y為主控制順序以外的額外動作要求,例如相應的報警處理。 表格1

為實現上表中的動作控制,將動作的動作順序編號后放入PLC的某一內存字中,如%MW600,為便于理解和記憶,各工序中的非正常出口的編號按照其出現的工序按規律另外編號,而不使用與主控工序連續的編號,這樣,以上動作表可以分解成以下兩張表格。在這里需要注意的是,%MW600中放的動作的編號,在程序中每一個編號代表的程序段應該是唯一的。 表格2
在表格3中,用“序號”列的編號表示非正常出口編號的十位數,用非正常出口對應的數字表示非正常出口的個位數,按此規律,表格3中“序號3”“非正常出口3”對應的5表示在非正常出口33的返回工序號。 表格3
現在,要依據表格2的內容編制主控制順序的程序,由表格3的內容完成非正常出口的程序的出口返回控制。采用上述控制思路后,每一段主控順序與非正常出口的返回程序的結構完全一致,為便于簡要說明其思路,在下面只舉主順序2與主順序3的非正常出口3的程序片段進行演示。

。。。。。。
 主控順序2程序示意

。。。。。。

非正常出口33程序示意
通過以上兩段程序段可以發現,使用這種編程方式,可以使程序的主體控制結構非常類似,只是每段程序中的具體實現部分不一樣。如果程序中非正常出口的總數目不大于16,而我們又想要減小程序的掃描周期,可以將非正常出口程序分段改寫為子程序。如果因控制要求發生改變,某一主控順序中需要添加一個非正常出口,在這種編程方式下,只需在相應程序段中加一條賦值語句,再在后面加一段與其它非正常出口程序段類似結構的程序即可。同樣,如果要刪除某一非正常出口程序段,或調整其從某一主控順序到另一主控順序的位置,都非常方便。本人在為部分客戶編制的程序中采用這種方式,實踐證明,這種程序結構的可讀性與可維護性較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