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sharifulalam.com 2025-05-30 09:26 來源:IDC中國
2025年,具身智能服務機器人加速商用落地,逐步展現其在多場景中的應用價值。面對多樣化的服務需求,廠商陸續推出多形態、可落地的具身智能機器人及解決方案。在此背景下,IDC啟動具身智能服務機器人產品評估研究,聚焦機器人產品及智能系統,分析差異化優勢,為行業用戶選型與部署提供參考依據。
具身智能服務機器人是指一種具備物理實體形態,能夠通過感知、學習、決策、執行等綜合能力,與環境進行物理交互,在真實物理環境中自主或半自主地為人類提供服務的智能機器人系統。隨著大模型技術的融合,具身智能服務機器人在復雜非結構化環境中的自主識別與多模態感知能力顯著增強,大幅提升了其環境適應性與任務理解能力。配備機械臂后,機器人具備更強的物理交互能力,能夠完成配送搬運、接待引導、清潔維護、教育娛樂、輔助照護等多樣化服務任務,展現出更廣泛的場景適應性與商業價值。
IDC 預測,具身智能服務機器人自 2025 年開始逐步落地,到 2030 年全球具身智能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近 939 億美元,將實現 86%的高速復合增長。從餐飲、酒店、商超、文娛到醫療、金融、康養等場景,各細分領域都展現出強勁的增長潛力。
在服務需求多樣化、應用場景持續擴展的背景下,具身智能服務機器人正以多形態協同加快商用化進程。目前,樂聚機器人、傅里葉智能、魔法原子等通用人形機器人廠商持續深化服務領域的應用實踐;同時,擎朗智能、普渡機器人等企業也積極發布人形機器人、雙臂服務機器人等多元化產品矩陣,推動服務機器人形態與能力的不斷演進。
從應用角度看,為實現真正落地并發揮實際價值,具身智能服務機器人需具備以下關鍵能力:
基礎執行與交互能力:機器人在物理行為層面的運動、操作、交互能力;
環境感知與智能決策能力:機器人在具身智能框架下的認知與決策能力,涵蓋感知、決策、行為規劃等關鍵環節;
任務管理與系統協同能力:機器人能夠勝任復雜任務管理,并與其他設備/系統協作運行;
系統安全與運維保障能力:涵蓋數據與操作安全、預測性維護、軟件更新等穩定運行保障能力;
服務響應與可用性保障能力:機器人實際使用中的用戶支持、服務響應與長時間穩定運行能力。
為幫助用戶深入了解具身智能服務機器人主流廠商在產品功能、技術能力及差異化優勢方面的表現,IDC啟動了具身智能服務機器人產品評估研究,旨在全面呈現廠商產品布局,剖析關鍵技術演進路徑,助力市場把握未來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