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sharifulalam.com 2025-03-18 14:44 來源:證券之星
在電子工業的浩瀚產業鏈中,有一種被稱為“工業大米”的關鍵基礎元件——多層陶瓷電容器(MLCC)。這種體積微小、成本低廉的被動元器件,卻是支撐現代電子設備穩定運行的核心部件,從智能手機到新能源汽車,從AI服務器到工業控制系統,無一不需要它的參與。
然而,這一行業在過去三年中經歷了劇烈的周期性波動:2021年全球MLCC市場規模高達1148億元,隨后因消費電子需求疲軟、庫存積壓等因素,2023年市場規模回落至974億元。如今,隨著AI技術革命、汽車智能化浪潮的推進,以及供需關系的結構性調整,MLCC行業是否即將迎來周期反轉?
周期低谷已現:庫存、稼動率與價格三重信號
MLCC行業的周期性特征顯著,其景氣度通常由庫存水位、產能利用率(稼動率)和產品價格共同決定。自2021年第三季度起,行業進入下行周期,產能過剩導致供需失衡,價格持續下滑。以消費電子領域為例,智能手機和PC市場需求的萎縮直接拖累了MLCC廠商的出貨量。據中國電子元件行業協會數據,2023年全球MLCC市場規模同比下滑6.9%,中國市場規模同比下降6.8%,行業整體陷入低迷。
然而,2023年下半年以來,多重跡象表明周期底部正在形成。
首先,庫存水平逐漸回歸健康。經歷長達兩年的去庫存周期后,渠道和終端客戶的庫存已從高位回落至正常水位。
其次,產能利用率回升。以日系龍頭村田制作所為例,其2024財年(截至2025年3月)營業利潤預計增長39%,達3000億日元,產能擴張計劃同步推進。
另外,價格止跌企穩。國巨、村田等頭部企業均表示,部分規格的MLCC價格已出現環比改善,尤其是車用高容量產品因供需緊張而價格堅挺。
這一拐點的確認,不僅源于市場自發的供需調節,更與下游新興需求的爆發密切相關。
AI與汽車電子:需求側的結構性變革
傳統上,MLCC的應用市場以消費電子為主導,手機占比高達38%,PC占19%。但近年來,汽車電子和AI硬件正成為驅動行業增長的新引擎。
1. 汽車“新四化”催生MLCC需求倍增
在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和共享化的趨勢下,單車MLCC用量呈指數級增長。據村田制作所數據,混合動力汽車需約1.2萬個MLCC,純電動汽車需求提升至1.8萬個,而高端智能車型的用量甚至可達3萬個。特斯拉和國內新勢力車企的崛起進一步放大了這一需求。集微咨詢預測,到2025年全球車用MLCC需求量將達6500億顆,市場規模占比從當前的16%顯著提升。
2. AI硬件革命重塑高端MLCC市場格局
AI技術的普及對硬件提出了更高要求。無論是訓練大模型的AI服務器,還是搭載端側AI的智能手機、可穿戴設備,均需要更穩定、更小體積的MLCC支持。以智能手機為例,一臺高端機型需搭載約1000個MLCC,而支持AI功能的設備對高容量、耐高溫、高頻響應的MLCC需求激增。村田制作所已針對AI硬件開發出全球最小尺寸(0.16毫米)的MLCC,計劃2025年量產,技術領先亞洲競爭對手約五年。
值得注意的是,AI與汽車電子對MLCC的性能要求遠高于消費電子,這直接推動高端產品占比提升。目前,車規級和工業級MLCC市場仍由日系(村田、TDK、太陽誘電)和韓系(三星電機)企業主導,但國內廠商正加速向這一領域滲透。
供需博弈:日系收縮與國產替代的契機
在供給側,全球MLCC市場長期呈現“金字塔”結構:日企壟斷高端市場(市占率54%),韓企主導中端,中國大陸廠商聚焦低端。然而,這一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
1. 日系廠商戰略調整:讓出中低端,聚焦高端化
面對亞洲廠商的價格競爭,日系龍頭選擇收縮中低端戰線。村田制作所在2024年發布的中期計劃中,將2027財年的營業利潤率目標從20%下調至18%,并明確提出“以市場份額優先”。其總裁中島則夫直言:“我們將堅定響應銷量增長需求,暫時淡化利潤率目標。”這一策略調整的背后,是日系企業集中資源攻克車用、AI硬件用MLCC等高端市場的決心。例如,村田計劃到2030年將MLCC全球份額從40%提升至43%,并斥資開發新一代小型化產品。
2. 國產替代加速:從低端突破到高端布局
在供應鏈安全訴求下,國產替代成為不可逆的趨勢。當前,中國大陸MLCC廠商(風華高科、三環集團、宇陽科技等)全球份額僅8%,但在中低端市場已具備較強競爭力。以風華高科為例,其工業級MLCC產能持續擴張,2023年車規產品通過多家車企認證。
更值得關注的是國產廠商向高端市場的躍遷。盡管在陶瓷粉料配方、薄層化技術和共燒工藝上仍存在技術壁壘,但國內企業正通過并購、研發合作等方式縮短差距。TrendForce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MLCC需求量預計修復至4.33萬億只,其中國內市場需求占“大半壁江山”,這為本土企業提供了龐大的試驗場。
另外在需求側,當前MLCC市場正呈現“低端過剩、高端緊缺”的供需錯配。消費電子領域,中低端MLCC產能過剩壓力尚未完全解除;但在汽車和AI領域,高容量、高可靠性產品供不應求。這一剪刀差的擴大,成為推動行業周期反轉的核心動力。
1. 全球產能擴張聚焦高端市場
為應對需求結構性變化,頭部廠商紛紛調整產能布局。村田計劃到2027財年將銷售額提升至2萬億日元以上,并新建專攻車用MLCC的工廠;三星電機將越南工廠的車規MLCC產能翻倍;國巨則通過收購基美(KEMET)補足高端技術短板。
2. 價格分化預示盈利改善
市場分化導致MLCC價格走勢迥異:消費級產品價格仍承壓,而車規級和高端工業級產品價格自2023年起持續上漲。國巨營運長王淡如指出,MLCC訂單出貨比已回升至1以上,行業“景氣下行周期接近尾聲”。若2024年AI硬件和新能源汽車出貨量超預期,MLCC價格有望進入全面上行通道。
未來展望:2025年或成復蘇關鍵節點
綜合供需兩端的變化,MLCC行業周期反轉的輪廓已逐漸清晰。短期來看,2024年是邊際改善的過渡年;到2025年,隨著AI終端放量、汽車智能化滲透率突破臨界點,行業有望進入新一輪增長周期。
1. 技術創新決定長期競爭力
MLCC的小型化、高容量化趨勢不可逆轉。村田的0.16毫米產品量產將拉開技術代差,而國內廠商若能在材料科學和工藝技術上突破,或可復制半導體領域的國產替代路徑。
2. 地緣政治加速產業鏈重構
在國產替代背景下,MLCC作為電子工業的戰略物資,其供應鏈本土化需求迫切。國內終端廠商(如華為、比亞迪)已開始將訂單向風華高科等本土供應商傾斜,這一趨勢將在未來三年進一步強化。
MLCC行業的周期性波動,本質上是技術進步與市場需求共振的結果。在AI與汽車電子的雙重驅動下,曾經的“工業大米”正蛻變為“電子黃金”。對于中國企業而言,能否抓住本輪周期反轉的機遇,不僅取決于產能擴張的速度,更取決于能否在陶瓷粉料、高端工藝等“卡脖子”環節實現突破。
若戰略得當,2030年全球MLCC市場或將呈現“日韓守高端、中國搶中端、各方競逐增量”的新格局,而這一細分領域的興衰起伏,也將成為觀察全球電子產業變遷的絕佳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