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sharifulalam.com 2022-09-13 17:10 來源:賽迪智庫
中小企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生力軍,在提供就業、發展生產、創新技術、繳納稅收、活躍市場和服務社會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重視中小企業發展,著力解決中小企業的實際困難,盡力幫助中小企業應對面臨的挑戰應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和一致性行動。賽迪智庫中小企業研究所根據數字化時代中小企業發展的新特點,條分縷析地歸納出中小企業面臨的四類普遍性、深層次的新挑戰。
首先,是技術的易變性。全球信息通信技術、生物醫藥技術、節能環保技術變革日新月異,各類企業為適應技術變革,保持市場競爭力,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進行技術研發。中小企業作為規模偏小、抗風險能力偏弱的一類企業,資金、人才和技術基礎薄弱,面對易變的技術變遷,多投入則風險巨大,少投入則必然落后。即使技術方向把握正確,技術的商業化也往往力不從心。技術的變遷是中小企業面臨的首要挑戰。
其次,是數字化轉型結果的不確定性。數字化轉型的本質就是通過“數據+算法”化解復雜系統的不確定性,這決定了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是以較弱的經濟和技術實力去解決生產經營中的不確定性難題,而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結果也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往往投入巨大,但收效不足以彌補付出。
再次,是國際環境的復雜性。全球范圍內,各國制度體制、經濟發展水平、價值觀、生活方式、文化習俗差異巨大,加之疫情、戰爭和地緣政治競爭等因素交織,使得國際環境更加復雜多變。相應地,中小企業企業技術創新、企業管理、經營模式和人員素質也須適應更加復雜的國際環境。
最后,是消費者需求的模糊性。在數字化和網絡化時代,消費者對消費方式、產品與服務等產品顯性功能認識非常清晰。但消費者用什么作價值判斷,以及怎樣理解產品功能等,則是隱性而模糊的。當今消費者選擇產品和服務,往往會有非常多的依據和標準,可能是專業的意見,也可能是過往的經驗,還可能是個人的偏好、專長、期望和財務能力等。在這種多維選擇情況下,如果我們還是僅僅考慮產品或服務的顯性功能,往往是不夠的。
以上四點,是中小企業面對的客觀挑戰,也是相關政府主管部門必須應對的課題。筆者認為,搭建有利于提高企業創新能力與信息化水平的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有利于滿足市場需求和開拓國際市場的公共服務體系,構建有利于大中小企業合作共贏的企業發展生態,是支撐中國中小企業應對新挑戰,促進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值得社會各界鍥而不舍集中力量共同探討、認真研究和著力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