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sharifulalam.com 2022-03-24 09:37 來源:廣州日報
此前一些中小企業陷入數字化轉型“不會轉,不能轉,不敢轉”的困境。2021年3月21日,廣東省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工作推進會在廣州召開,提出按照“先典型引路、后全面推廣”的實施路徑,將對不同行業、不同規模的企業分類施策,推動制造業加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的策略。一周年過去了,今年3月3日廣東省發布《進一步支持中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紓困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簡稱《政策措施》),又提出大力推動“小升規”、推動中小企業體系化生態化數字化轉型等措施。那么中小企業體系化生態化數字化轉型有什么好處呢?記者進行了走訪。
資料圖/廣州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陳憂子 攝)
自研機器人減輕廣州生產線工人負擔
廣東中小企業體量大,截至2021年底總數超630萬,約占全國1/7,是穩就業、保民生的重要支柱,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力軍。在廣東省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工作推進會上,省工信廳介紹,下一步廣東將分類施策推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一是面向大型企業,支持制造業龍頭企業應用5G、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加快數字化轉型,打造一批工業互聯網應用標桿示范。二是面向中小企業,加快推動工業企業“上云上平臺”,開展產業集群數字化轉型試點,開發推廣具有行業特色的數字化解決方案,發展工業軟件,提升產業鏈協同水平。三是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依托工業互聯網平臺推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實現系統和數據對接,構建跨界融合的新型產業供應鏈體系。
記者走訪部分企業獲悉,在廣州,隨著政策指引陸續出臺,部分企業勇飲“頭談湯”,實現生產線智能化、管理方式數字化。從白云區一村落里成長為行業隱形冠軍的廣州里工實業有限公司是其中的代表。在CEO李衛銃看來,企業數字化轉型是必由之路,因為對于大量中小制造業企業而言,擺在他們眼前更現實的問題是,如何讓工廠留住人。中小制造企業留住人才首先需要減輕生產線的工作負擔,同時優化工作流程。
“團隊是一家有著37年歷史的制造業企業,逐漸從一家生產橡膠圈的企業演變成可以研發和制造自主決策工業機器人的企業”,李衛銃表示,“在長期的制造產線工作中,讓我們感到焦慮的是很多第二產業從業者逐漸投入到新的職業里,徹底離開這個行業。”背后的原因,一方面是工廠車間工作環境較差,另一方面則是越來越多的新經濟業態提供了更具吸引力的薪資。
怎么辦?“7年前我們開始研發并制造機器人,首先把這個機器人用在我們自己產線上,在產線上快速打磨,然后提供給跟我們應用場景非常類似的客戶,所以我們現在‘既是開發者也是應用者’”,李衛銃介紹,研發機器的初衷并不是為了取代人,而是為了更好留住和吸引年輕人。目前里工共有219名員工,其中生產線員工占比一半。
“以前我們同事要對著生產機床,把零件放進去、擰緊某一個東西讓它加工等,喝水的手都是臟的,把水壺也摸成了黑色,年輕人更愿意送外賣不愿進廠,現在的工人已經不用直接操作生產設備了,手比用鍵盤還干凈”,李衛銃介紹,一線工人流失率因此降至很低。有趣的是,使用機器人人機協同后,該企業還有一個顯著的趨勢是男女比例逐漸均衡。在精密制造特別是機械零部件的產線上,男性一直是處于絕對主導地位的。三年前我們生產線上的男女比例約為8:1,現在已經降到了4:1,加上職能部門,目前整體的男女比例大概在1:2.3左右。
去中心化管理、自定義流程優化效率
在產線的智能化之外,管理方式的數字化是中小制造企業需要補齊的另一短板。“其實我們一直在嘗試各種數字化管理工具,包括引入過很多國外的軟硬件,但因為不同國家發展情況以及使用習慣不一樣,最后都用不起來,試錯的過程太痛苦了”,李衛銃感慨。
在“踩過坑”之后,團隊吸取經驗并將目光轉向國產軟件。“任何數字化的工具要想引入成功,首先需要去中心化,不能過度依賴部分同事,其次是要移動化,不要選PC端的,因為用不起來,我們需要每一位同事參與數字化,這個事情才有可能成功。”李衛銃總結道。目前團隊最關鍵的一環是把生產記錄工作放在釘釘上,實現去中心化和信息共享。
“作為一個制造業企業,我們數字化的關鍵是通過數據預測整個生產情況,讓我們知道哪些資源用對了,有哪些資源用錯了地方,并把這些糾正過來,保證生產效率最大化。”李衛銃稱,通過低代碼工具“宜搭”,團隊把生產辦工記錄數字化,每一位同事都可以參與記錄。其次是云釘一體化,不僅實現數據安全,且不需要跳轉多個平臺,減低管理成本。
目前團隊員工已在手機端進行OA審批、管理、日志、考勤、CRM以及財務管理等。“接下來我們會在手機上應用ERP,同時也會把自己開發的數字化工具放到平臺上幫助其他同行實現數字化管理。”李衛銃表示。
用數字化轉型支持中小企業紓困發展
企業數字化轉型是生存與發展的必由之路。廣東省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會長謝泓介紹,受原材料價格上漲、訂單不足、應收賬款回款慢、物流成本高以及新冠肺炎疫情散發等影響,部分中小企業正備受成本壓力加大、經營困難困擾。廣東在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的基礎上,結合廣東中小企業現狀,及時出臺《廣東省進一步支持中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紓困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簡稱“《政策措施》”),提出7大方面25條細則,當中既有強化融資支持、減稅降費等解決企業當前現實困難的措施,也有加快推動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及體系化生態化數字化轉型等著眼企業未來進一步高質量的措施,針對性強、有力度、有溫度,相信能有效助企紓困。
按照省工信廳的計劃,廣東也加大力度,遴選培育優秀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服務商,開展產業集群數字化轉型。支持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和數字化轉型服務商牽頭,聯合行業骨干企業、第三方機構以及產業鏈企業等組建產業聯合體,為產業集群數字化轉型提供支撐服務。培育一批5G+工業互聯網解決方案提供商,支撐工業企業開展5G行業應用。在輕工紡織、注塑、模具、五金等行業集中度較低的傳統特色產業集群,培育行業/區域工業互聯網平臺,推動集群上下游企業實施標準統一的數字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