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sharifulalam.com 2022-02-17 14:43 來源:中國電子報
機械臂在流水線上靈活地揮舞翻轉,運輸機器人在車間里井然有序地穿梭往來,少數生產工人有條不紊地操作著計算機系統……大年初七的蘇州,春寒料峭,瑞雪紛飛,在明亮整潔的蘇州明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鑄造二部智能車間里,卻是一派繁忙火熱的工作場景。“因訂單充足,春節期間公司部分生產車間一直維持生產,與去年春節期間相比,今年春節期間產值同比增長37.7%,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7.7%。公司智能化改造投入的300多萬元鑄造車間新的MES系統1月開始正式運營,為春節后快速復產、實現‘開門紅’提供了信息管理基礎。”蘇州明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勤芳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
圖為明志科技綠色智能化精密組芯生產線
“湖北容百鋰電正極材料五期項目是湖北省重點項目,春節期間,正處于項目生產繁忙的階段,公司570名員工堅守崗位,投入項目建設和生產一線,全力沖刺,第一季度產值預計同比增長1.5倍。”湖北容百鋰電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徐哲向記者介紹,該項目建成投產后,湖北容百鋰電產能將達到10萬噸/年,成為全球最大的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生產基地。
春節剛過,全國各地加大力度促進制造業投資優存量擴增量的好消息就頻頻傳來。各地紛紛錨定工業經濟增長新動能,堅持以促進制造業投資優存量、擴增量來提振工業經濟發展,為今年開新局注入了強勁動力。
“提振制造業投資是實現2022年工業穩定增長的核心支撐,要激發企業主體投資活力,積極擴大有效投資,確保重大項目落地見效,更好地發揮制造業投資對穩定工業增長的關鍵帶動作用。”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余曉暉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說。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產業所工業室主任付保宗告訴記者:“從當前各地投資跡象和國家導向來看,優化存量和培育增量兩手一起抓,雙輪驅動。在優化存量方面,系統推進優勢產業‘鍛長板’、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在培育增量方面,圍繞‘補短板’進行投資建設,通過抓項目擴大有效投資,進而擴大工業經濟的增量。”
優存量:技術改造點燃經濟高質量發展強引擎
“企業在技改投資優化存量上主要有三個方向,一是高端化,推動技術創新,建設更高端的基礎設施和設備;二是數字化,促進企業向智能化、數字化、網絡化轉型,提質增效;三是低碳化,推進企業綠色、低碳發展。”付保宗告訴記者。
當前,江蘇省制造業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進入了全面普及、向縱深拓展的新階段,“智改數轉”成為江蘇工業領域的熱詞。
為推動“智改數轉”各項任務加快落地落實,江蘇持續在政策上加碼,去年年底印發了《制造業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年)》,聚焦省重點先進制造業集群和重點產業鏈,制定實施“十大工程”,計劃每年安排12億元專項資金,采取貸款貼息、有效投入補助等方式,加快推動龍頭骨干企業、中小企業、產業鏈“智改數轉”,全面推進全省制造業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
“根據行動計劃,今年將確保5000家規上工業企業實施‘智改數轉’。”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綜合處處長余雷告訴記者。
明志科技就是江蘇“智改數轉”中的典型案例。明志科技是一家傳統的鑄造企業,2014年投入1.5億元建立國內鑄造行業首個智能制造示范車間,近3年連續投入超2500萬元用于研發。吳勤芳向記者介紹:“公司實施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以來,生產效率和質量明顯提升。今年1—2月公司又進行了投入,完成了ESB數據總線平臺的搭建項目,一期投入50萬元,整合了4個核心業務系統,開發接入了17個標準接口,實現了企業內部各業務系統間服務接口的統一,補齊標準化能力短板。”
余雷表示,江蘇在優化存量上,堅持把技術改造作為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升工業發展質量效益的重要抓手,圍繞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等重點方向,引導和支持企業大規模高起點開展技術改造,走內涵式發展道路,為產業轉型升級打下堅實基礎。
余曉暉認為,在制造業投資優存量上,應加大傳統領域改造升級力度,重點圍繞傳統產業綠色化、智能化、高端化改造升級需求,加大對企業智能改造和重大技術改造的設備更新和新項目投資支持力度,推動重點行業、重大技術成果工程化、產業化,提升傳統制造業核心競爭力。
記者了解到,湖北去年深入實施“技改提能、制造煥新”,先后發布“技改13條”“技改提能、制造煥新”三年行動方案,全省技改投資同比增長37.9%,位居全國第一,成功助力企業釋放生產新活力,成為推動企業提質增效的“牛鼻子”。今年,湖北工業技改投資將繼續保持“高水位”,計劃實施過億元技改項目1500個,技改投資超5000億元,預計全年增長25%左右,占工業投資比重保持在45%以上。
湖北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的技改投資將更聚焦,圍繞16條重點制造業產業鏈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進龍頭企業、骨干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重點項目技改,圍繞數字賦能推動“新四基”(感知控制硬件、工業核心軟件、工業云和工業大數據平臺、工業互聯網)能力建設,促進全省新一輪高水平大規模技術改造向縱深發展。
擴增量:重大項目提振工業經濟添增量
重大項目投資是穩增長的“壓艙石”,是高質量發展的“強支撐”。虎年剛一開局,全國各地一批重大項目立即緊鑼密鼓地啟動,以“起跑就是沖刺、開局就要爭先”的決心,全速推進建項目,以項目促投資、促轉型、促發展,腳踏實地推動項目落地生根、達產達效,力爭工業經濟“開門紅”。
“2022年全省重大項目集中開工!” 2月8日,一聲號令,湖北省武漢東湖高新區主會場和15個市(州)分會場同時打下了新一年度重大項目的“第一樁”,荊楚大地掀起項目開工的熱潮。湖北省第一季度共有1913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1.4萬億元,涉及產業發展、基礎設施、民生改善等各個領域。其中,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投資占65.4%,基礎設施占23.7%;百億元以上項目22個,50億元以上項目52個,重大項目數、平均投資額均為歷年同期最多。
近年來,湖北省一直把項目投資作為穩增長的主抓手、關鍵招。擴大有效投資,既是湖北扛實穩定宏觀經濟大盤責任的戰略之舉,也是推動疫后重振和高質量發展的精微之策。湖北這次集中開工的項目,投資規模大,項目質量優,帶動效應強。
在本次集中開工的項目中,總投資150億元的武漢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t5項目落戶武漢光谷。“武漢華星光電已建成兩條高端面板產線,是全球最大的LTPS單體工廠。t3項目保持滿銷滿產,品牌客戶出貨占比及中高端產品占比均創新高。t4項目一期滿產,二期和三期正在逐步釋放產能,進行產能爬坡及良率提升,2021年預計實現產值55億元,同比微增1.3%,2022年產能預計增長45%。” 武漢華星光電負責人向記者介紹,“新投資的t5產線采用VR技術、觸摸屏技術、MiniLED背光顯示技術、LTPO技術等,主要生產以LTPS TFT-LCD為主的中小尺寸顯示器件,涉及車載、筆電、平板、VR顯示面板等高端顯示產品。該項目是對現有第6代半導體新型顯示器件生產進行擴產,月產能將從現有的5.3萬片提升至9.8萬片,計劃于 2023年3月產品點亮,6月投產。”
圖為TCL華星武漢廠區潔凈廠房黃光區
江蘇省在今年年初印發的《2022年省重大項目清單》中,共安排實施項目220個、儲備項目27個,年度投資5590億元,較上年增加60億元,其中產業項目166個,年度投資2015億元,占總投資額的36%。值得關注的是,江蘇在大力促進工業投資時則更加注重科技創新、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記者在調研中了解到,2月8日,蘇州市80個電子信息產業領域重大項目集中簽約,計劃總投資720億元;70個億元以上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570億元,年內計劃完成投資191億元,主要涵蓋5G通信、半導體、芯片、智能終端等領域。南京市溧水區今年第一季度開工的23個重大項目總投資213億元,涵蓋先進制造業項目19個,為打造南京南部新興增長極提供強有力支撐。總投資100億元的星源鋰電池隔膜項目近日在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開工,目標建成國內一流的高端鋰離子電池隔膜生產基地。這些項目瞄準先進制造業,產業契合度高,展現了江蘇經濟發展的實力與底氣。
余雷表示,江蘇今年把穩增長擺在突出重要位置,在梳理省內產業發展和重大項目布局的基礎上,將編制全省產業地圖,進一步加強投向引導。組織實施2022年省重大工業項目,依托項目管理服務平臺進行月跟蹤、季通報,省市聯動加強對土地、能耗、環境容量、產能指標等要素的協調保障,加快推進重大項目落地見效。
“在抓重大項目投資上,一方面要加速布局戰略新興產業。加大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等綠色工業和工業機器人、高端數控機床、高端傳感器等投資力度,圍繞核心基礎零部件和元器件、關鍵基礎材料、先進基礎工藝、工業基礎軟件等補短領域加快布局,圍繞新能源、先進儲能等領域加快推進產業項目投資。另一方面,要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盡快啟動‘十四五’規劃確定的工業和信息化領域重點工程項目實施,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大5G、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千兆光纖等領域投資,帶動產業鏈上下游應用和設備領域投資。”余曉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