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sharifulalam.com 2021-04-06 17:18 來源:國是直通車
中國工業互聯網已應用到30多個國民經濟重點行業,但工業控制、工業軟件、智能裝備等短板也在制約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
卡脖子問題該如何解決?短板如何破解?
近日,中新社國是直通車記者專訪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院長徐曉蘭,解答上述問題。
過去三年中,中國工業互聯網與行業的融合加速縱深拓展。徐曉蘭介紹,工業互聯網已應用到鋼鐵、交通、能源等30多個國民經濟重點行業,而且從單體應用向系統化、集群化應用延伸。
2020年疫情期間,三一重工、徐工集團基于工業互聯網對設備遠程調度的能力,安排工業機械機群作業,支撐了火神山醫院的快速建成。
徐曉蘭還介紹,同樣在疫情期間,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充分發揮工業互聯網平臺作為工業全要素連接樞紐和工業資源配置核心的作用,實現分區域、分行業掌握240余萬中小企業復工復產情況,支撐了工業和信息化部復工復產統計報送工作。
工業互聯網產業規模也在擴張。據測算,2020年中國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規模達3.1萬億元人民幣,占GDP比重提升至2.9%,對數字經濟增長的貢獻超過16%,帶動就業人數131.29萬人。
但中國工業互聯網總體發展水平及現實基礎仍有待強化,關鍵基礎支撐能力不足,核心技術和高端產品還不能滿足全行業應用需求。
中國工業互聯網發展面臨工業控制系統、高端工業軟件、工業網絡、工業信息安全四個方面的“卡脖子”問題。
就工業軟件領域,徐曉蘭建議,實施大政策、大平臺、大工程、大項目“四大”戰略,加快形成工業嵌入式操作系統自主可控發展體系;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建立一批國家級重點實驗室,設立科技專項,研發自主操作系統。
另外,采用稅收減免、信貸支持、上市融資等方式,加強對自主創新企業的資金扶持力度。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促進自主知識產權成果產業化。
就傳感器方面,徐曉蘭建議,以中國工業互聯網發展和應用為契機,全面布局智能傳感終端相關技術,系統攻關智能傳感終端多功能集成、模塊化架構、統一通信接口等技術,全面培育“設計-制造-封裝-測試-整機產品應用集成”的智能傳感器產業鏈。
此外,破解短板,標準、人才等方面建設都不可或缺。例如對于傳感器,徐曉蘭建議盡早成立智能傳感終端標準化工作組織,廣泛征求行業的意見,加強接入協議、組網、接口、核心芯片產品系列化型譜化發展的標準研制,以標準化規范、引領和促進產業發展。
今年1月,工信部發布《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提出到2023年工業芯片、工業軟件、工業控制系統等供給能力明顯增強。
“應以《行動計劃》為指引,持續加大對于工業互聯網相關領域關鍵技術產品研發的支持力度,在工業控制、智能裝備、工業軟件等關鍵領域,改變”分蛋糕“式的資助模式,進一步整合研發力量,突破一批關鍵技術成果”,徐曉蘭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