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sharifulalam.com 2021-01-14 11:25 來源:大河網
2020年,河南省圓滿完成智能制造和工業互聯網三年行動計劃,累計培育智能車間387個、智能工廠184個,建成工業互聯網平臺25個。
“十四五”時期河南省欲建設先進制造業強省,省工信廳更是做好了“打硬仗”的準備,計劃新時期全省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基本完成。
新一輪技術創新浪潮掀起,數字化改造升級,都給老牌制造企業帶來了什么?2021年,“老”制造企業又該往哪里發力?
工業互聯網助力大信家居成本降至同行一半
家居定制,顧客自己當設計師豈不妙哉?現在真的可以這么玩兒:
打開家居制造企業終端設計軟件,輕點鼠標,從數據庫中找到自家小區和戶型,調用云端心儀的家居模塊,根據需要調節每種模塊的尺寸、顏色、位置等,一鍵生成效果圖和生產指令,最慢4天出貨,直至物流師傅送貨到家組裝完畢。
這種生產模式被鄭州大信家居有限公司董事長龐學元稱作“家到家”模式,依托于大信家居工業互聯網,是大信家居多年來探索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的成果,解決了國際上家居產品定制難以規模生產的難題。
2020年,大信自主研發的工業設計軟件“鴻逸”上線,顧客可用其自主設計,“學習”過設計方案的計算機通過算法和人工智能技術充當顧客的“設計助手”,確保設計效果。效果圖生成后,云端對其進行渲染,顧客通過掃碼和虛擬現實技術即可直觀感受“家”的樣子。
顧客下單后,設計端軟件將訂單傳送到家居生產工廠的云計算中心,云計算中心會直接把訂單分給所有的機器,立即開工“定制”家居模塊,通過智能物流系統分揀、打包,訂單柜體生產過程中無二維碼、無人工拆單。
“我們的用材率從國際平均的76%提高到94%,差錯率也從國際平均的6%~8%降低到3‰,因此我們的成本能夠降到同行的一半,比成品家具成本還低15%。”龐學元介紹。
智能化讓鄭州太古可口可樂“增加半條生產線”
公司大樓外的可口可樂瓶蓋造型,已經被磨掉了不少漆——這家于1996年建成投產的食品制造企業,內部卻是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
走進鄭州太古可口可樂的生產車間,生產線正在有序作業,機器替代人工早已不是新鮮話題,曾獲得國家“智能工廠”稱號的鄭州太古可口可樂早已實現生產線全自動化,偌大的車間,僅能看到四五名工人的身影。
鄭州太古可口可樂早已實現生產線全自動化河南商報 左冬辰/攝
鄭州太古可口可樂設施及工程經理代衛東介紹,近年來,鄭州太古可口可樂通過數字化升級優化了諸多細節。“我們定制的數字化生產管理系統能夠顯示生產線的實際布局,實時反映各個環節的運行狀態,機器是否出現故障、哪個環節甚至哪個點出現故障,一目了然。”
它更強大的地方在于能夠實時將生產數據和產品進行記錄并自動生成精準報告,管理人員根據報告可以判斷生產線的故障損失、速度損失等,發現管理“盲區”,從更加細微的點對生產線和產品進行優化,甚至可以預測生產風險,及時規避。
“截至2020年12月底,我們的每條生產線生產效率都提高了10%,相當于我們工廠增加了半條生產線。”代衛東說。
優化“最后一公里”服務
除了企業本身的降本增效,如何讓客戶擁有更加優質的體驗,享受更為細致和貼心的服務,也是制造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題中要義。
鄭州太古可口可樂物流系統經理王多介紹,前不久,他們完成了DMS系統3.0升級,重在優化“最后一公里”服務,客戶線上下單,系統智能調度訂單和物流車,對鄭州太古可口可樂的倉管員來說,哪輛車幾點回來了如指掌,可以實現提前配貨,車來就裝,裝好就走。客戶打開手機就知道貨到哪兒了,還有多久送到。
另外一家老牌制造企業多氟多也完成了鋰電池的智能制造車間改造,除了生產流程可視、車間管理高效,通過智能化車間生產的產品還能做到信息“透明”。
“我們的鋰電池裝在什么車上,在后臺是隨時可以看到的,鋰電池目前的電壓是什么樣的、電流是什么樣的、溫度是什么樣的,包括車輛在哪兒、電池用了多少等。”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李云峰介紹,如果出現問題,把電池信息接入就可以知道電池的生產時間、材料、工藝等,方便下游企業精準且快速地處理問題。
工業4.0時期,制造業長啥樣?
轉型升級還在河南省大大小小的制造企業中不停上演、探索。
大信家居和聯通合作成立了5G實驗室,工業旅游的新板塊“色彩博物館”正在籌備;鄭州太古可口可樂在移動5G網絡的支持下,不斷優化產、銷、送各個環節的智能化管理系統,探索海量數據、更快速度下的市場畫像和更加融通的管理生態;多氟多將搭載5G快車進一步優化新能源材料、電子化學品和新能源電池三大板塊,優化產品的信息服務。
2020年,5G商用引發新一輪技術創新浪潮,工業4.0時期,5G和人工智能等技術又將帶來何種火花?
李云峰認為,中國制造業未來的發展可能會從過去的注重“制造”,變成輸出管理,“中國的企業可能會減少購買設備直接生產,而是形成一套獨有的生產模式,中國的企業輸出生產管理的軟件工具包,其他地區或國家的代工廠可以按照要求生產出‘中國質量’‘中國品牌’的合格產品。”
河南省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楊夢潔認為,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進一步應用,有效解決產業鏈各個環節連接和交互問題,研發環節、制造環節、供應環節、集成環節等進一步有機緊密結合,從數字化生產線到數字工廠,從龍頭企業到上下游中小企業,逐步實現產能共享,產業鏈各個環節全面協同。
2021,“創新”是河南省制造企業的第一個發力點
河南省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張富祿預測,2021年河南工業經濟運行態勢與趨勢整體呈現“承壓回穩,結構優化,轉型加速,質量提升”的良好趨勢。
新的一年,提升河南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會是主攻方向。河南省委對河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給出的建議中明確提出,要堅持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作為主攻方向,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
下一步制造業的發力點在哪?張富祿認為,第一個關鍵詞是“創新”。“五中全會要求我們把創新放在一個全局的核心地位,省委經濟工作會議也提出河南要建成中西部創新高地,國家層面的科技創新支持力度會進一步增大。”
他建議,除去加大研發投入,龍頭企業要主動組建產業鏈,承擔好企業責任;中小企業要主動融入適合自己的產業鏈,在產業鏈里面找準自己的位置,可以在某一種材料上單向突破。“河南企業一定要開放,借力絲綢之路,和世界的先進企業在市場上較量。”
河南制造向河南創造轉變、河南速度向河南質量轉變、河南產品向河南品牌轉變,需要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需要“老”企業革故鼎新,向已經在轉型升級中的“探路人”們借鑒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