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sharifulalam.com 2020-12-30 09:54 來源:北京日報
12月28日,在創新工場北京總部舉行的“預見·2021”媒體趨勢分享會上,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李開復提出,新冠疫情觸發了全社會的線上化、數字化、AI化,預計自動化、國產替代、線上化、醫療產業重塑這四大領域將迎來空前發展機遇。
李開復分析,2020年錯綜復雜的內外局勢,引發了中國經濟的六大結構性變化:線上化/消費結構變化、硬科技的自動創新、政策推動的產業變革、降本增效和自動化、逆周期行業整合、逆周期的流動性。
李開復以日本經濟衰退時期優衣庫的崛起來解釋“逆周期行業整合”這一趨勢下的機遇。“假設經濟狀況不好,在某些領域又沒有明顯的領跑者,效率、質量高的參與者就能夠得到更大的市場份額。優衣庫就是這樣用相對好質量的設計、合理的性價比贏得市場,在經濟衰退時反而崛起的。”
硬科技創新方面,他認為,隨著中美關系的外部環境延伸到高科技范疇,中國有必要完善自身的產業鏈,在重要科技領域實現自給自足成為剛需。因此,元器件、工業軟件、精密制造等行業會得到長足發展,國產替代會迎來黃金發展期。“創新工場持續關注加碼前沿技術與硬科技的最新發展和投資機會。”整體而言,中國正迎來科技驅動的產業升級黃金時期。
他透露,在過去一年里,創新工場投資的物流供應鏈、自動化機器人、數字及AI醫療、在線教育等項目數量超過了人工智能。“AI成了創新工場很強的標簽,但時至今日,AI不再是我們一個投資方向,而是非常重要的投資工具和賦能手段。”
2020年是中國醫療大健康行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在疫情影響和中美關系影響下,生物醫藥和醫療器械的自主創新和進口替代大大加快,同時政策的逐漸放開也助力了數字醫療的快速發展。
“醫療等領域其實是抗周期的”,李開復提出,對比發達國家,中國人均醫療支出仍低于美國、日本。隨著政府進一步加大醫療投入,會帶動很多行業的機會和改變。他認為,醫療是穿越周期、發展潛力巨大的賽道,也是創新工場悄悄布局將近兩年,此次首次正式對外發聲的重點新賽道。
自2019年起,創新工場以醫療市場化、數字化及AI應用等方向為切入口,目前已經投資了鎂信健康、艾登科技、英科智能、沃比醫療、予果生物等近20個項目,涵蓋了數據AI、服務、器械、生物制藥等多個領域。“醫療技術領域的投資將是我們的重中之重,我們會把火力集中在IVD體外診斷和高值耗材兩個大賽道”,創新工場合伙人武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