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sharifulalam.com 2020-12-17 09:23 來源:施耐德電氣(中國)有限公司
中國深圳,2020年12月16日 —— 在氣候危機愈演愈烈的當下,全球降碳腳步持續加快,能夠看到,眾多國際能源巨頭正在加緊將傳統以煤電為主的能源供給,向以風電、光伏、乃至氫能為代表的新能源的方向轉變。
與此同時,中國也于近期首次在全球正式提出“2030年碳排放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碳中和目標,為我國能源轉型的進度上緊了“發條”。在此背景下,在前不久舉辦的2020風能大會上,來自全球400多家風能企業代表簽署了《風能北京宣言》,提出“十四五”期間保證年均新增裝機5000萬千瓦以上的發展目標,也體現出了市場快速的響應。
毫無疑問,在十四五或未來更長時間,風電將迎來一段“爆發式增長”。但這種可見的預期卻也對整個行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挑戰,“十三五”期間,我國每年的風電、光伏并網數據合并后的最大值是6815萬千瓦,而新的預期則已達1億千瓦以上,如果只計算風電單獨的并網量,差距懸殊之大一目了然。
在此基礎上,風電本身具備高度可靠性、安全性的要求,從發電、變電再到并網,如何更高度地保證發電連續性和發電效率,同時對風電場內龐大復雜的系統和設備進行高效的運維,都成為了擺在眼前的挑戰。
作為中低壓配電以及新能源領域的專家,施耐德電氣認為,在發電效率和成本的雙重壓力下,風電系統各個環節的表現都將對供電可靠性產生極大影響。其中,電氣系統作為奠定風電系統高可靠性的基礎,具有運維難度大、故障判斷更為復雜、對長壽命周期運行要求高等特點,這些都極大影響著系統效率和電能質量,且根據統計,風電場中,與電氣系統相關的故障占到所有故障的60%。因此,提升電氣系統的可靠性和運維效率至關重要,而為了真正做到這些,全面可靠的產品線,對數字化技術的應用,基于豐富實踐經驗,及與產業鏈參與者更多交流和合作而形成的專業性,尤為重要。
如今,基于EcoStruxure架構與平臺,施耐德電氣既擁有涵蓋中壓、低壓、自動化的完整產品線,同時能夠提供可實現邊緣及云端控制的軟件系統,因而得以根據客戶需求,為其定制從風機到電網的完整解決方案。此外,施耐德電氣還與風電領域全球范圍內的產業鏈合作伙伴保持緊密協作,不斷為產品創新帶來新的思路,并積累了豐富的項目實戰經驗。
融合四大優勢,施耐德電氣能夠從元件到系統,從設計選型到運維管理,幫助風電企業提升電氣系統全鏈路的安全可靠性及高效性,滿足發電企業在優化敏感電氣設備的監控、配合和運維等全壽命周期需求,極大提升系統整體的可用性,并進一步優化運維成本和質量。
施耐德電氣為歐洲海上風電項目ARKONA 風電場 提供從中低壓配電設備到咨詢服務等完整解決方案
在近日舉辦的施耐德電氣2020創新峰會深圳站活動中,來自北京鑒衡認證中心風能事業部總經理張宇表示:“雖然當前我國風電新增裝機量位列全球首位,‘十四五’也將使整個產業迎來更大的發展機遇,但包括突破機組大型化的一系列技術難點,推動存量消耗,優化運維服務,滿足換機需求增長等問題仍有待進一步應對,從而讓可再生能源在助力我國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進程中發揮更重要作用。”
由此可見,在實現“30,60”碳中和目標的過程中,風電將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而產業在“快進”的過程中,還需克服多重困難,才能實現高質量發展。施耐德電氣在未來,將憑借在風電領域“更全產品線、更強數字化、更廣生態圈和更豐富經驗”的四大優勢,以更開放的心態,繼續與產業鏈合作伙伴加強合作,不斷快速提供更符合需求的產品和解決方案,為中國碳中和目標的實現,以及能源轉型的推進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