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sharifulalam.com 2020-12-09 15:10 來源:中國工業新聞網
當前,隨著數字經濟、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快速發展,供應鏈數字化也將提速。12月5日,在第一屆中國數字化倉儲發展論壇上,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蔡進指出,“十四五”期間,國家在“產業基礎能力的高級化、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發展過程中,國民經濟基于產業組織方式的變革會有五個方面的轉變:一是企業發展的目標模式,由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轉變為通過創新引領,形成新的價值;二是生產組織流程,由模塊化的管理轉變到流程化的管理;三是生產組織方式變革,從消費互聯網模式,轉變到工業互聯網模式;四是生產組織能力,由資源整合、流程優化轉變到組織協同;五是由傳統的生產組織方式轉變到數字化的生產組織方式。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物聯網專委會秘書長呂忠表示,金融機構、核心企業、倉儲及物流企業、科技平臺應聚焦主業,立足于各自專業優勢和市場定位,加強協同與合作,深化信息共享效應和科技賦能,推動供應鏈金融場景化和生態化,提高線上化和數字化水平,推進產業鏈條信息透明、周轉安全、產銷穩定,為產業鏈的市場競爭能力和延伸拓展能力提供支撐。
工業和信息化部政策法規司原司長郭福華介紹,2020年,中央網信辦出臺文件,大力培育數字經濟新業態,深入推進企業數字化轉型,打造數據供應鏈,以數據流引領物資流、人才流、技術流、資金流,形成產業鏈上下游和跨行業融合的數字化生態體系。一是打造數字化企業,在企業“上云”等工作基礎上,促進企業研發設計、生產加工、經營管理、銷售服務等業務數字化轉型。二是構建數字化產業鏈,打通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數據通道,促進全渠道、全鏈路供需調配和精準對接,以數據供應鏈引領物資鏈,促進產業鏈高效協同,有力支撐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三是培育數字化生態打破傳統商業模式,通過產業與金融、物流、交易市場、社交網絡等生產性服務業的跨界融合,著力推進農業、工業服務型創新,培育新業態。以數字化平臺為依托,構建“生產服務+商業模式+金融服務”數字化生態,形成數字經濟新實體,充分發掘新內需。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經貿司副司長張江波表示,國家發展改革委作為經濟綜合協調部門和現代物流工作的牽頭部門,高度重視數字物流和智慧物流,十八大以來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重點開展了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強頂層設計,出臺文件:加強物流數字基礎設施的建設,推廣應用電子化單證;加快貨物管理、運輸服務、廠站設施的數字化升級,提升倉儲數字化、智能化水平;推動完善智能倉儲配送設施網絡,加強先進倉儲配送技術研發與應用,提升智慧物流配送,推動物流降本增效。二是開展試點示范,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示范引領作用,促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在倉儲物流的應用,重塑倉儲企業業務流程,加快推動傳統倉儲物流數字化轉型升級。三是完善標準規范,結合行業發展需要,審核立項、推廣應用“大宗貨物數字化倉庫基本要求”“大宗貨物數字化倉庫評估規范”“基于IFID技術倉儲管理通用規范”“大宗貨物電子運單”“大宗貨物電子倉單”一系列推薦性物流行業標準,推動數字化倉庫標準化、規模化發展。(孟凡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