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sharifulalam.com 2020-11-26 09:41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我們(公司)不想變成街上賣菜的70歲老太太,微信付款不會,支付寶也沒有。雖然是60多年歷史的老企業,但也要煥發自己的青春,所以我們要上‘云’。”11月19日,江蘇宏寶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宏寶集團)董事長朱劍峰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宏寶集團創立于1958年,位于張家港市,是國內工具五金龍頭和汽配、鋼管、鍛造基地。而張家港市,擁有工業企業17000多家,大多和宏寶集團一樣,是不具備互聯網基因的傳統工業制造企業。
在5G和云計算的浪潮下,傳統制造企業逐漸意識到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對制造環節的精準控制和效率提升。富士康推出工業互聯網平臺BEACON(現升級為Fii Cloud)、三一重工打造樹根互聯、海爾發布COSMOPlat平臺……大量傳統工業制造企業試圖搭上工業互聯網轉型升級的列車。
而在中國傳統制造行業,毛細血管式分布的中小企業占比最大,在工業互聯網中至關重要。BATH等互聯網巨頭紛紛在工業基礎好的地區,發展與當地產業深度結合的區域工業互聯網平臺,幫助不具備自建工業互聯網平臺的中小企業上云。
不過,傳統制造行業和互聯網之間有著完全不同的語言。“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靜態數據,他們是一座座孤島,很難被加工利用并產生價值。互聯網企業如何將這些靜態數據連接,讓數據能像水一樣流動起來,貫通分析,最后產出它的價值,是最大的挑戰。”騰訊云智能制造總經理梁定安坦言。
傳統制造企業正撕下“勞動密集型”標簽
在宏寶集團的展廳里,朱劍峰向記者介紹了公司的主要產品,有工具鉗類、刀剪系列,鈦及鈦合金管、軸承管、油井管……朱劍峰是一個非典型“廠二代”,他做過幾年數學老師,直到2010年才進入公司,后來從父親手中接過董事長一職。
目前,宏寶集團旗下有數十家子公司,大部分是勞動密集型等傳統工業制造企業,亟待向智能化升級轉型。“轉型方面,我們分兩條路走,一是機械設備自動化,例如采用機械臂取代一些人工操作環節;另一個是信息化改造,通過數字化手段,將以前紙質化生產轉變為智能化、無紙化生產。”宏寶集團副董事長丁亞龍表示,“但我們自身沒有搭建云平臺的能力,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所以(需要)騰訊云把工業互聯網平臺搭建好后,我們參與進去。”
丁亞龍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稱,例如生產最開始的派工單,可以通過掃描二維碼填寫,在車間里,從入庫到生產、加工、進倉庫,再到結算工資,每一筆費用和每一項操作都會通過二維碼串聯起來。“這樣可以節省很多統計的工作,因為每個分廠的產品不一樣,品種不一樣,非常復雜。上云之后,就可以通過信息化和智能化把各個環節打通。”
流程看似簡單,過程卻需要花費很大精力。據丁亞龍介紹,做老虎鉗、扳手的子公司江蘇宏寶工具有限公司,為了推進信息化管理,花了近兩年的時間,光BOM(Bill of Material)物料清單的梳理就花了8個月。不過,丁亞龍表示,通過云平臺,一年的成本可以減少一百多萬元。
參觀完宏寶集團,記者驅車前往了11公里外的江蘇揚子江國際化學工業園。該工業園是長江流域最大的精細化工園,目前共有100余家化工企業落戶園區,世界化工巨頭前30強半數在此投資建廠。作為安全生產要求最高的園區,化工園區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搭建必不可少。
在該化學工業園智慧園區管理中心,《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看到,一個巨大的屏幕上展示著園區的3D全景圖,園區被實時管控,每輛車在進入園區之前都需要在公眾號或小程序上預約,系統會為司機規劃進入園區后的路線,若司機擅自更改路線,系統便會自動報警。園區企業的廢水廢氣排放也被實時監測,未達標排放也會自動報警。
據了解,騰訊云(張家港)工業云基地由張家港市政府、經開區、騰訊云以及騰瑞公司四方共建,于2019年11月開始建設,2020年6月,平臺一期項目正式上線,首批有沙鋼、永鋼、陶氏、華昌、東華能源等52家企業簽訂智能制造系統集成協議。在垂直行業龍頭的帶動下,中小企業“上云”也成了潮流。目前,張家港工業互聯網平臺的上云企業有207家。
不過,推進企業信息化轉型的過程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很多民營企業家對新領域的接受度不高。騰瑞公司董事長朱鶴鳴直言,“這個過程中最大的問題是企業家的意識問題。像生產設備這種看得見、摸得著的,他愿意花錢,沒有直觀評估的東西他就猶豫,搞一套系統要上百萬元,他無法理解。”
在朱鶴鳴看來,小微企業一直是智能制造或者工業互聯網要改造的根本。“為了培育小微企業上云意識,就需要小微企業、小微服務和小微應用,不要給它上一個比較全面的系統,它不會‘玩’。在平臺上部署輕量級或者是工具類的管理應用軟件,為小微企業快速解決一個點,去撬動其發展,讓企業嘗到上云的甜頭。”
上云難題:如何讓數據像水一樣流動起來
在5G和云計算的浪潮下,傳統工業制造模式下的“勞動密集型”標簽將被撕掉。互聯網巨頭的觸角正從消費互聯網向工業互聯網延伸。
但是,傳統制造行業和互聯網之間有著完全不同的語言。“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靜態數據,他們是一座座孤島,很難被加工利用并產生價值。互聯網企業如何將這些靜態數據連接,讓數據能像水一樣流動起來,貫通分析,最后產出它的價值,是最大的挑戰。”梁定安表示。
梁定安稱,正如化工園區自動生產的安全管理,我們可以通過傳感器實現數據連通,可以很容易在大數據平臺搜集到這些數據,也可以以可視化展現出來,但是這些數據應該怎么樣去分析,對互聯網企業是一個比較大的挑戰。
“例如我們想讓鍋爐在不生產的時候停止燃燒,以降低它的能耗。但是如何通過收集來的數據,比如說鍋爐的溫度、周圍一些氣體的濃度等去反應;或者說出現緊急情況,如何進行決策,究竟是應該人員疏散,還是應該關機,這都是難題。”
在11月15日舉行的第二屆中國互聯網基礎資源大會上,原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周宏仁提到,“工業互聯網核心是先進的數據分析和處理,這在工業互聯網系統中極為重要,主要包括:端點數據的獲取、從數據中提取信息的先進數據處理技術,各種決策模型的分析計算,以及系統結果的輸出和控制、充分應用信息技術和智能技術的先進成果。
不僅是騰訊,華為、阿里、百度等向工業互聯網進軍的互聯網巨頭面臨著這個難題,算法工程師既要懂算法又要懂制造,需要下車間、爬鍋爐,還要把研發平臺放到車間里,這樣才能迅速學習一線制造知識,將制造的語言轉化為互聯網語言。
“工業互聯網上半場剛起步,大家都在摸著石頭過河”
工業互聯網的巨輪滾滾向前,富士康、三一重工和海爾等垂直行業領頭羊,與BATH等互聯網企業深度合作,陸續推出了自己的工業互聯網平臺。一方面,滿足了集團內部集約化管理和服務,實現IT基礎資源彈性伸縮、數據互聯互通、業務場景創新等;另一方面,向產業鏈上下游中小企業輸出自身的工業互聯網服務,幫助中小企業發展。
BATH也在工業基礎好、交通比較發達的地區跑馬圈地,發展與當地產業深度結合的區域工業互聯網平臺。騰訊目前在全國各地已經落地了十多個工業云基地,包括德州、張家港、西安、煙臺、岳陽等;阿里構建的ET工業大腦,分別在重慶、廣東發布飛象、飛龍工業互聯網平臺等。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經濟的特點是有很多塊狀經濟、大量的產業集群,每個地區和省市都有各自獨特的自然資源、人口特點與社會特征。在不同的核心工業城市搭建專屬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對于互聯網企業來說,挑戰更大。
例如,佛山集聚的是泛家居產業,西安閻良以高精度機床、加工機械制造的設備為主,張家港則是以五金、化工、裝備制造行業為重點。當互聯網企業觸達這個城市的產業集群時,無法將其他城市的解決方案“復制粘貼”,需要差異化的運營經驗。
梁定安表示,當騰訊云去到佛山,當地企業看中的是他們的C2B能力。因為佛山是泛家居產業,希望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連接客戶。“比如他們之前需要花200元以上才能真正觸達一個有效用戶,而用戶還未必實現付費的轉化。所以在用戶轉化方面,是佛山企業追求的,所以需要不同的解決方案。”
“其實站在騰訊云的角度,我們希望最終能夠連接各個區域在國內工業互聯網的協同,達到產業互惠互通的狀態。”梁定安說,例如西安閻良有很多高精度的機床,而無錫、張家港也有很多裝備制造企業,當它需要去加工高精度設備的時候,可以通過工業互聯網平臺查看西安閻良是否有空余的產能,然后進行整合。梁定安認為,這些是具有很大的想象力和空間的。
在梁定安看來,“工業互聯網是工業和互聯網大融合而誕生的一種跨界的新物種。國內工業互聯網的發展仍處于一個上半場剛起步的階段,它仍在探索期,其實大家都在摸著石頭過河,這里充滿了不確定性,同時也充滿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