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sharifulalam.com 2020-11-20 17:04 來源:華爾街文摘 Reuters
德國工業機器人制造商Hahn Automation打算未來三年投資數以百萬計歐元在中國蓋新廠,亟欲把握中國較其他經濟體更快走出疫情危機的商機。
“如果我們想要與中國市場一同成長,我們就得要在地生產,”該公司執行長Frank Konrad再說到投資動機時表示,意圖回避北京當局對這個戰略產業所設下的出口障礙。
“我們的目標是2025年之前將中國的營收比重提高至25%,”他向路透表示,目前中國占該公司營收比重為10%。
盡管中國經濟復蘇對于Hahn這類公司而言是個好消息,但對于德國默克爾政府來說卻是一大難題,德國政府目前正努力多元化貿易關系,降低對亞洲冉冉上升中的強權的倚賴。
雖然德國當局存有疑慮,但德國的工業與中國的連結卻不斷深化;中國用比其他國家嚴格的措施來對抗疫情,提早脫離封鎖狀態,同時也見到需求更為迅速回升。
**中國將變得更強大**
德國聯邦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頭九個月,德國按出口額計最大的出口目的地排名中,中國超過了法國、逼近美國。
一位高級官員對路透表示,鑒于最新的貿易和經濟增長趨勢,中國有可能在今年底超過美國成為第一名。
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9月期間,中國在德國整體出口中的占比升至近8%,上年同期約為7%;中國也是德國最大的供應國,在德國進口中的占比從不到10%升至逾11%。
至少近期來說,中國看起來要比西方許多國家更強。
作為歐洲的經濟引擎,德國正受到第二波新冠疫情的沖擊。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今年德國經濟預計將創紀錄地萎縮6%。中國料將是今年唯一實現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增幅預計為1.9%。
德國經濟料在2021年反彈,不過它的預估增幅4.2%仍低于IMF預估的全球經濟增幅5.2%,為中國預期經濟增幅8.2%的大約一半。
疫情造成的中斷,暴露出歐洲在某些領域依賴中國的程度。
據柏林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MERICS)一項獨家與路透共用的新調查顯示,在100多種產品上,歐盟是極度戰略性依賴中國的進口供應。
“歐洲的制藥、化工和電子行業嚴重依賴中國進口,主要是供應鏈中技術層級較低的零部件,”MERICS研究員Max Zenglein說。
盡管中國的需求可能幫助許多德國企業度過了疫情,但一些企業仍面臨很多障礙,德國官員抱怨稱,正是這些障礙讓中國獲得了不公平的優勢。
例如,Hahn Automation的“德國造”機器正面臨出口障礙;中國政府在其名為“中國制造2025”的工業戰略中,將工業機器人列為重點領域之一。
“中國正在毫不留情地鞏固自身,”該公司執行長Konrad說,“中國希望把自動化和工業機器人領域的很大一部分附加值留在本國。”
Konrad補充稱,這讓Hahn Automation別無選擇,只能將部分生產轉移到中國。該公司總部位于德國西部城鎮萊茵伯倫,生產用于汽車和醫療行業的機器。
不過BDI外貿部門主管Friedolin Strack稱,為了擴大在亞洲的生產地選擇,德國企業正著眼于印尼或越南等其他國家。
但他警告稱:“可能需要三到五年時間,我們才能知道德國企業在減少對中國依賴方面取得了多大成功。”
MERICS的Zenglein認為,歐洲應該冷靜評估自身的弱點和優勢,以平衡不同領域的合作和競爭。
“經濟依賴也是一把雙刃劍:中國與歐盟關系惡化會讓中國損失慘重。歐盟是中國最大的外資來源地之一,給中國創造了很多就業崗位,同時也是中國重要的市場和技術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