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sharifulalam.com 2020-11-04 17:37 來源:人民郵電報
日前,中國移動5G﹢工業互聯網推進大會在北京召開,會上正式發布了《5G﹢工業互聯網安全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
在5G﹢工業互聯網安全架構的設計上,白皮書認為,5G﹢工業互聯網安全以5G自身安全能力為基礎,結合工業互聯網實際應用場景的安全需求,通過融合創新,將零信任、內生安全等前沿安全理念融入定制化安全方案中,形成整體的5G﹢工業互聯網一體化安全架構。為應對5G引入后工業互聯網所面臨的各種安全威脅,主要從事前防范、事中監測和事后應急三大環節構筑防護措施:事前部署相應的防護監測設備及措施,實時感知內部、外部的安全風險,針對網絡不同域不同邏輯層部署采集功能,完成全網信息采集。事中通過大數據智能分析等手段,進行海量信息的綜合處理,并利用安全威脅特征庫來分析識別安全威脅。根據智能決策的理論、模型、方法,針對發生的安全威脅做出全面綜合科學的響應決策。事后根據響應決策,研究實施響應處置的方法,包括大容量威脅流量清洗追蹤溯源等,能夠實時完成威脅處置。
此外,5G技術發展以及應用場景具有廣泛性、開放性、挑戰性和多元性,既需要明確網絡運營商、設備供應商、行業應用服務提供商等產業鏈各環節不同主體的責任和義務,不過分關注或放大單一環節責任,又需要加強各主體間的協同合作,充分發揮政府部門、標準化組織、企業、研究機構和用戶等各方的能動性,明確各方安全責任,打造多方參與的5G安全治理體系。應以系統理念看待5G﹢工業互聯網安全,構建5G﹢工業互聯網威脅監測、全局感知、預警防護、聯動處置一體化網絡安全防御體系,形成覆蓋全生命周期的網絡安全防護能力。
白皮書認為,要建立一體化的5G﹢工業互聯網安全參考架構。信息安全涉及工業互聯網的各個層面,單一的安全解決方案不能滿足工業互聯網信息安全的需要,需統籌考慮,建立統一的安全防御體系。另外,5G﹢工業互聯網安全工作需要從制度建設、產業支持等更全局的視野來統籌安排,讓更多企業意識到保障信息安全的必要性與緊迫性,加強安全管理與風險防范控制。為此,需要通過構建統一的工業互聯網信息安全保障體系,較為全面地覆蓋接入、網絡、控制、數據等安全風險,才能夠有效保障5G引入后的工業互聯網安全。
對于5G﹢工業互聯網安全的未來發展,白皮書認為,隨著工業4.0、新基建等戰略概念的提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浪潮席卷而來,工業轉型升級的新機遇已然到來。制造業要從基于要素的低成本戰略轉向基于創新的差異化戰略,才能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為此,工業系統需要吸納各種先進技術,特別是與5G進行深度的融合,充分利用5G大帶寬、低時延、廣覆蓋的網絡特性來提高整個工業系統的信息化水平。
當然,在5G與工業互聯網融合的過程中必然會產生安全問題,目前的5G﹢工業互聯網安全防護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隨著5G融入工業互聯網的廣度和深度持續提升,有必要引入新的安全理念、安全技術,不斷完善5G﹢工業互聯網安全防護體系,以支撐工業數字化轉型升級行穩致遠。為抵御不斷演變的高級威脅,未來對于5G﹢工業互聯網安全防護的思維模式需要從傳統的事件響應式向持續智能響應式轉變,通過引入主動式、智能化的威脅檢測與安全防護技術,構建全面的預測、基礎防護、響應和恢復能力,同時利用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人工智能技術分析處理安全大數據,從而不斷改善安全防御體系。
5G與工控系統的深度融合是工業互聯網提質增效的關鍵,而要調和5G網絡的開放性與工控協議的私密性,特別是解決工控協議安全性較弱的問題,就必須引入內生安全防御的理念,即提升工業互聯網自身在安全設計方面的完備性,提高工業互聯網自身的免疫力。白皮書指出,5G的引入使得工業網絡帶寬與計算設備處理性能得到很大提升,為更多安全機制引入工業互聯網的安全防護提供了可能。首先要加強MEC平臺IaaS層、PaaS層及Sass層的安全接入與安全加固,然后對于安全保障機制欠缺的各類工控通信協議,需要加入數據加密、身份驗證、訪問控制、完整性驗證等機制提升其安全性,并逐步取代現有通信協議。另外,5G網絡的開放性將加速推動工業互聯網跨部門、跨行業、跨平臺信息共享和聯動處置機制建立。受限于資源及技術等多方面因素,任何一家企業都很難進行單獨的防御,為此,基于5G網絡的工業互聯網企業,需要與移動運營商、設備提供商、安全服務商、監管機構等建立協同機制,共同應對來自5G、工業等跨領域、跨行業的安全挑戰。未來,5G﹢工業互聯網的安全能力將“可定制”,工業互聯網企業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靈活定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