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已然成為全球制造業不可阻擋的趨勢。11月2日,場景匯·“數字賦能智造未來”——2020成都新經濟“雙千”發布會智能制造專場舉行" />
http://m.sharifulalam.com 2020-11-04 09:14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智能制造,已然成為全球制造業不可阻擋的趨勢。11月2日,場景匯·“數字賦能智造未來”——2020成都新經濟“雙千”發布會智能制造專場舉行。活動聚焦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5G、大數據、物聯網等先進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發布了100個新場景和100個新產品,全面釋放全球智能制造產業創新體系下的成都機遇。
據了解,此次發布會首次采用“5G+虛擬現實直播”,場內圍繞“智感未來、智聯未來、智造未來、智享未來”四大篇章發布應用場景和產品,場外設置“智·創未來”新產品發布長廊,集中展示5G、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3D打印、機器人、無人機等領域新產品,營造出科技感十足的發布現場。
在現場路演環節,4大應用場景分別圍繞“智感未來、智聯未來、智造未來、智享未來”四大篇章進行發布。
無人駕駛車、人臉識別、無人機巡防、自動滴灌……智能感知有哪些具體應用?物聯網又將對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什么改變?在“智感未來”主題發布環節,“以視頻為核心的智能物聯網和大數據應用場景”和“衛星數據應用綜合管理平臺”亮相,通過多種數字化技術高度集成,讓抽象的大數據和智能物聯網變得觸手可及。
在“智聯未來”主題發布環節,采用5G室分覆蓋的“5G+工業互聯網”應用場景,旨在構建靈活部署、泛在終端接入、智能分析的數字化智能工廠;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應用服務平臺,則對工業產品和資產設備實現唯一身份標識,圍繞標識碼構建工業產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在“智造未來”環節,入選全球工業4.0樣板工廠的西門子成都工廠,帶來“西門子工廠的數字化構建之路”應用場景,向觀眾展示了這一制造業巨頭的數字化轉型路徑;“通威太陽能電池智能互聯工廠”,則旨在打造“5G+先進制造業”典范,據介紹,全面達產后,該項目將成為成都東部新區首個千億級產業集群,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產業支撐。
在“智享未來”環節,“天府智能制造產業園智慧園區”,向外界呈現了智能科技的共生場景、功能復合的第三空間、公園城市的創新表達;由德國先進工業科技研究院IAIT和德國聯邦采購物流協會BME發起的SEPP中歐跨國采購平臺,則依托兩家德國機構及其合作伙伴的2萬多家歐洲企業會員在全球采購領域的權威地位和影響力,旨在幫助歐洲企業在中國尋找新的供應商,并完成采購流程。
場景路演之外,在當天活動主會場亮相的“智·創未來”新產品展示長廊,也吸引了眾多參會嘉賓駐足觀看。
阿泰因社區服務機器人、卡諾普CRP-RH14工業機器人、應急現場快速指揮機(sence10)、工業互聯網智慧園區服務平臺……長廊通過展示5G、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3D打印、機器人、無人機等領域新產品,集中呈現了成都智能制造的先進技術及產業生態優勢。
自2019年3月全國首份“城市機會清單”在蓉出爐以來,匯聚各行各業產業供需信息的“城市機會清單”,已經成為成都與全球共謀發展、共享機遇的鮮明標簽。
今年3月底,成都率先發力后疫情時代產業機遇,開始面向全球持續發布1000個新場景和1000個新產品,通過“場景營城產品賦能”,進一步釋放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
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在此次場景匯·“數字賦能智造未來”——2020成都新經濟“雙千”發布會智能制造專場活動現場,成都“智能制造”100個新場景和100個新產品清單通過場景匯線上平臺發布,向線上線下參會企業及創投機構釋放新機會,持續助力成都智能制造產業發展提能升級。
數據顯示,2019年,成都圍繞構建“5+5+1”現代化開放型產業體系,優化調整66個產業功能區、14個產業生態圈規劃布局,引進重大項目411個、總投資6785億元,電子信息、裝備制造、醫藥健康、新型材料、綠色食品五大產業營業收入突破20000億元,其中,制造業占全市規上工業營業收入比重達83%。
眼下,成都智能制造全產業規模已突破1000億元,并獲批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有17個項目入選工信部智能制造和兩化融合試點示范。作為成都重點建設的14個產業生態圈之一,智能制造產業生態圈已初步成形,產業影響力和要素集成效應逐漸顯現。
“場景營城、產品賦能,新經濟為人民創造美好生活。”下一步,成都將聚焦供給需求兩側發力,雙向推動智能裝備發展和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全方位打造“成都智造”新場景,釋放城市發展機遇,為智能制造領域相關企業提供良好展示舞臺,不斷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