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sharifulalam.com 2020-04-09 17:24 來源:AI財經社 趙怡然
東莞工廠好不容易聚起了人氣,海外城市又因疫情變得空空蕩蕩,不少外貿工廠陷入有力無處使的尷尬,放假甚至倒閉,工人降薪或失業。
01
剛復工,又放假
東莞的新一年,在機器轟鳴聲中開始。往年,新年鐘聲不會晚于正月初十敲響。今年受疫情影響,推遲至2月中下旬,已是克服重重阻礙爭取來的結果。在3月1日衛星遙感圖中,珠三角夜間燈光亮度明顯回升。3月10日,廣東省用電量比2月10日增長82.1%,相比去年同期僅減少2.3%。
這座正在復蘇的為機器建造的城市,從傳統農村轉型而來,只有市鎮兩級。32個鎮街看似是千篇一律的廠房,其實各具特色,比如橋頭做包裝,長安做五金模具,大嶺山和厚街做家具,成熟高效,是各自領域的“重鎮”和“出口第一鎮”。數據顯示:2018年,東莞全市進出口總額1.3萬億元,非戶籍人口642.73萬人。聚集世界資本和全國打工者。
只是沒想到,這邊,東莞工廠好不容易聚起了人氣,那邊,海外城市又因疫情變得空空蕩蕩,不少外貿工廠陷入有力無處使的尷尬,放假甚至倒閉,工人降薪或失業。
劉祥志今年46歲,來自湖南永州的農村家庭,初中畢業文化,有十幾年家具廠工作經驗,擅長做歐美韓國訂單。他不關注海外疫情,不知道英國“群體免疫”,意大利“陽臺放歌”,也不了解全球化、產業鏈概念,但他由衷希望全球疫情早點結束,聽到幸災樂禍的言論,也會十分認真地反駁,因為“很多人靠國外吃飯的”。
2月下旬,劉祥志工作的出口家具廠復工,趕年前因春節和疫情積壓的訂單。
通常來說,家具行業在春節后會因為趕制年前的存量訂單而迎來一波小高潮,之后節奏放緩,迎來淡季。產業鏈各方會趁此時在國內外家具展匯聚,敲定一年訂單,四五月份業務慢慢開始,盈利主要靠下半年。今年家具展幾乎全部延期。
在劉祥志眼里,老板和同行們對這一局面略顯沮喪,但總體仍然感到樂觀。“覺得疫情基本控制,也復工了,預計四五月開始走上正軌,沒有錯過下半年的旺季。”劉祥志說。
很快,海外各國相繼遭遇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爆發,又迫使家具廠踩下了剎車。
復工到現在,劉祥志的工廠沒有新訂單,改為朝九晚五,周末雙休。老板百無聊賴,在車間陪著工人慢慢做。“嘴上說反正后面也沒單了,客戶也不催,慢慢做,做仔細點,質量做好點,其實找各種理由扣錢。”劉祥志說,“老板估計沒錢了。”
工人工資分基本工資和計件費。2018年最忙的時候,劉祥志的工廠機器晝夜不停,工人通宵加班,才趕得完訂單。辛苦是辛苦,但計件費就有好幾千元。存的錢回老家按揭一棟房子,還在還貸,孩子讀初中,上補習班。妻子不知道他在東莞收入計件費驟降,還被扣了不少錢的事。“這個月是把私房錢抵進去給她了。”劉祥志不好意思地一笑。
(東莞因外貿訂單取消,宣布結業的泛達玩具有限公司,圖片來源:抖音)
而這已是比較幸運的情況。劉祥志所在的大嶺山鎮往南,相鄰的長安鎮。為美國腕表代工的手表廠“精度”復工不到兩個月,全廠放假。公司通知顯示,受歐美疫情影響,重要客戶停止下單,原訂單也被取消或暫停。工廠無法正常開工,全廠放假3個月,員工可另尋他處。
長安鎮40公里外的茶山鎮,3月18日,一家老牌港資工廠突然倒閉,老板下落不明。
據茶山人社分局通報,該公司名為“泛達”,1992年成立,主要生產玩具制衣、布料袋及編織袋,產品銷往歐美、亞洲和中東的多個國家地區。
2月17日,泛達玩具廠復工。但受疫情影響,公司外貿訂單取消,業務量驟減,資金鏈斷裂,宣布結業。工資由廠房出租方墊付。抖音用戶上傳的視頻中,身著工服的員工丟了工作,拖或背著行李,立在工廠門口。還有憤怒的供應商追討貨款。
東莞市臺商協會原副秘書長樓達人透露,目前所有外貿生產單位,幾乎是零訂單。
(東莞因外貿訂單取消,宣布結業的泛達玩具有限公司,圖片來源:抖音)
“訂單量是很表面的,最大的沖擊還是對預期的沖擊。”東莞家具廠老板李彤說,疫情發展完全是未知的、不可控的。這與制造業的可計劃、可預期相違背。導致國內疫情蔓延時,怕出不了貨,不敢接單。國內好轉,國外蔓延時,不敢繼續投資,總想打退堂鼓。這和炒股有相似之處。
生意做不下去,大家都不痛快。為排解未知帶來的壓力,有些老板選擇辟谷禪修,希望化解心中的雜念,讓心靜下來。李彤則通過逛街游泳,調節心情。
02
不敢再提“絕對低價”
在抗疫這件事上,親歷國內上半場、國外下半場,外貿行業獲稱“最慘行業”,2月份拼命向客人證明我們很好;3月份不停向客戶確認,你們還好嗎。
回看發展路徑,被外貿人稱為“上半場”的國內疫情始于2019年12月。12月8日,武漢首例不明原因肺炎患者發病。1月20日肯定病毒“人傳人”。各地陸續封城,公眾大規模隔離。
影響已經體現在數據上。據海關總署數據,今年前兩個月,我國外貿出口2.04萬億元,下降15.9%;實現貿易逆差425.9億元,去年同期為順差2934.8億元。
眼看熬過一二月,2月下旬,疫情意外在海外升級,海外確診人數顯著上升。2月25日,海外新增確診人數首超國內。3月11日,由于已在全球100多個國家地區蔓延,病例數超10萬,新冠肺炎被世衛組織宣布構成“全球大流行病”。
雖然三月份數據還未公布,但已可想而知。3月19日,商務部發布預警稱,部分國家生產消費領域受到沖擊,貿易活動減少,外貿企業可能將遇到外需不振、訂單減少等問題。
今年是李彤開家具廠的第九年,工廠主要為美國家具品牌做代工。雖有種種不確定因素,中國仍是美國最大住宅家具進口國,2018年出貨量為135.6億美元。據李彤稱,行情比較好的時候,美國幾個訂單,就能養活一個工廠。
盡管擁有世界領先醫療產業,美國疫情發展形勢仍然嚴峻。1月20日,華盛頓確診美國本土第一例患者。截至4月1日,確診病例超過16萬例,是目前全球確診病例最多的國家。各州近期陸續發布“居家令”,要求市民除生活所需基本活動外,待在家中不要外出,違者將受到處罰。
一名美國市場營收占比超過六成的家具企業工作人員介紹,美國目前同樣出現市民減少外出,線下商店關門,國際貨運受阻,倉儲物流環節、海關政策不確定等現象。“電商平臺倒是繼續運營,但這種單價不低的耐消品,顯然不在消費者此刻必須購買的物品清單。形勢不明朗,品牌代理分銷商們也不敢輕易備貨。”
這些似曾相識的劇情給三月的工廠帶來似曾相識的結果:沒有新增訂單,原有訂單有些也被延期或取消。
如果只是外部環境不佳,倒也過得去。問題在于,國內許多中小外貿企業資金技術門檻不高,管理粗放,追求薄利多銷。“放心,絕對最低價”是他們的取勝絕招。但在全球產業轉型升級背景下,利潤一再壓縮,本就艱難求生,對環境惡化極為敏感。一點蒙蒙細雨,都影響巨大。
李彤的家具廠,是東莞一家較為典型的中小型外貿廠。和人們印象里從基層摸爬滾打出來的男性老板形象不同,李彤年輕,高學歷,口才出眾。2010年前后,她在一家貿易公司工作。當時行情比現在好,行業利潤合理,辦廠幾乎成為“時髦”。李彤手上客戶很多,同事勸她,你這么會拉客戶,為什么不自己辦個廠。李彤的父母也很支持,答應提供資金。
家具代工資金技術門檻很低,主要比交期和價格。機器廠房配齊,大概一百萬,再招一到兩個工人,一個月有三四十萬業務進來,工廠就轉起來了,開工就能賺錢。
軟肋當然也有。一方面,家具行業有復雜原始的一面,供應鏈、工人管理全憑經驗。辦廠初期,李彤后方供應鏈頻繁出現問題:有些供應商價格不合理;有些原料與需求不符,要重訂;有些干脆騙了她的錢跑了。曾有媒體稱,行業協會會長的最常見工作,就是幫會員討債。加上招工難、工人管理難,團隊頻繁更換,影響交期。
“搞不定這些就交不了貨,客戶一天一催,只能回復:知道你急,我要是能自己下車間幫你干活,早就去了,我能嗎?然后賠錢。”在穩定交期方面,李彤賣了兩套房交學費。
利潤是另一大問題,相比交期更難解決。業內人士稱,美國訂單量大價低,利潤微薄,約為5%,且呈下降趨勢。
生產成本每年都在上漲,包括地租、原料和人工。此外還有關稅和環保壓力,侵蝕微薄的利潤。投入增加,價格卻可能下調。“行業足夠成熟透明,大家做的東西大同小異,客戶沒有忠誠度一說。外商會直接問,誰家把價格壓到多少多少,你要不要便宜點,不然我就把單子給他。我們身處其中是很卑微的,向上游和下游要利潤幾乎都不可能。”
據家具企業經紀人說法,家具行業10家中約有5家虧損、3家保本、2家賺錢。“訂單取消是開水,利潤下降是溫水。我每個月都要說幾次,我要倒閉了,我不做了。你看新聞上,哪年不說我們‘陰云密布’‘寒冬地震’,都快成常態了。”李彤說。
但倒閉不是揮揮衣袖這樣干脆。家居行業有相互賒賬欠款的習慣,中間一家倒閉,產業鏈的許多家都面臨債務無法兌現。有些企業因此要求付現金,這對流動資金又是一重考驗。
03
年內有轉機,就算好了
最終,歐美家具賣場關門,轉化成了一個實際且急迫的問題:受影響的工人企業還能堅持多久?
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時,人們常提到“青蛙理論”。即將一只青蛙放進溫水里,青蛙沒有反應,如果丟進開水,它就會跳出來,獲得轉型生存的機會。
但據中國中小企業協會發布的《關于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小企業影響及對策建議的調研報告》,參與調研問卷的6422家中小企業中,截至2月14日,近9成企業賬上資金支撐不到3個月,其中33.73%的企業賬上資金支撐不到1個月,32.75%的企業反映能支撐2個月。只有9.89%的企業能支撐半年以上。在此情況下,49.67%的企業有裁員安排。
劉祥志對工資減少的態度是無奈但接受。幾年前,兩個哥哥覺得工資增長追不上消費增長,相繼返鄉。劉祥志選擇保持現狀,他愛惜自己的技術,不想丟了。對于當下流行的外賣騎手工作,他有些排斥。“總覺得工廠更穩定,做騎手也沒有什么技術吧。”對做小生意也并不熱衷。
看似鎮定的李彤則對前景并不感到樂觀。認為即便全球疫情基本控制,環環相扣的產業鏈上,哪一環遲疑觀望,或干脆倒下,整體都不會恢復如常。“我的判斷是,今年能看到轉機,就很好。”
李彤的家具廠,有長期合作客戶,也有新客戶,因此分長期合作和短期合作。長期按年算,短期按月算。此前基本沒有零訂單情況,每個訂單的交貨期在一個月左右。
消化訂單的同時,李彤計劃,如果渡過難關,將著手降低成本,或提高品質。降低成本可以將生產業務轉接到東南亞工廠,這是家具行業的熱門話題。雖然這意味著原材料采購、工人管理,都要從新梳理把控,但她對自己的經驗感到自信。
做自己的品牌則是更遙遠的想法,李彤說,轉內銷不像外行人士想的那么簡單。國內市場是另一番天地,產品研發定位、品牌、銷售渠道缺一不可,還有很多約定俗成的行業規則,投入和風險都很大。“資金不是我的強項,把東西做出特色,或許還有希望。可以先追求質量,再追求外觀。”
產業鏈上的各方仍在等待。按照世衛組織說法,盡管來自全球的400多名科研人員正在加緊研發,真正有效的疫苗面世,可能需要18個月,當下仍需做好長期戰斗準備。
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3月30日稱, 國際疫情蔓延的擴展,勢必對我國的產業鏈、供應鏈以及外貿出口造成較大的經濟影響。隨著國際疫情的進一步擴散,我國外貿進出口形勢可能進一步惡化。對此,要密切跟蹤形勢的發展變化,并及早做好應對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