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sharifulalam.com 2020-03-18 16:35 來源:南通日報
昨天上午,位于海門余東鎮的江蘇希諾實業有限公司玻璃杯生產車間一片忙碌。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該車間多了幾個“機器人”,它們站立在玻璃杯內膽自動線操作設備旁,時而“彎腰”時而“扭頭”,與操作工人分工配合完成內膽生產。
“一般來講,一條內膽生產線需要3名工人,引進機器人后,1名工人就可以控制兩條生產線,工人只需要完成上下料,其中的分割與壓槽工序,可以放心地交給機器人。”希諾實業總經理陳金國介紹,這樣一來,可以實現工人三班倒、機器人24小時滿負荷運轉,不僅省時省人力,還提高了產能。
希諾實業是一家集設計、開發、生產、營銷為一體的杯壺行業標桿企業,主要生產不銹鋼、鈦、塑料和玻璃四大系列制品。由于產品供不應求,加上工人常年需要高溫作業,早在2017年,該公司就積極探索自動化、智能化轉型之路,并于2017年至2019年,先后多次嘗試引進機器人,但由于對工藝了解不全面等多種原因,基本都以失敗告終。
今年春節期間,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用工短缺成為諸多企業復工復產中面臨的主要困難。希諾實業有一半的員工來自省外,2月20日復工后,首批只有40人到崗。經過多次研究、討論,公司管理層一致決定:機器換人,勢在必行!經余東鎮政府牽線,公司迅速與專門從事機器人設計制造的正余鎮振康機械取得聯系,在經過調試、安裝等系列程序后,2月底,首批26個工業機器人正式“上崗”,復工復產摁下“快進鍵”。
這26個機器人主要用在玻璃杯內膽自動線與保溫杯生產自動線上,其中,玻璃杯內膽自動線7臺,保溫杯生產自動線19臺。據陳金國介紹,自從開啟機器人工作模式,不僅實現了企業降本增效以及產品的標準化生產,還進一步提高了產品品質。
在陳金國看來,這場疫情帶來的“機器換人”生產模式變革,對公司最大的意義在于人的思維意識的改變。“之前為什么嘗試過多次都失敗了?不僅有技術層面的因素,還有人的因素,大家已經習慣了墨守成規,但是,疫情之下出現的用工荒,讓所有人都幡然醒悟。”陳金國說,引進機器人后,公司組織了多次專題學習培訓,很多員工自發報名參加。“公司已然形成了爭先恐后學習智能化技術的濃郁氛圍,這對公司的轉型發展來說,是一筆隱形的財富。”
“車間作業從機械化到自動化、智能化再到無人化,這是公司未來的發展愿景。”陳金國透露,為了更好更快推動轉型升級,今年計劃投資2000萬元用于智能化改造,這其中,主要包括引進60-150臺機器人,電路、設備的自動化改造,流水線的重新購買等,“力爭通過智能化改造,今年實現產能翻一番。”
在全國2000多家玻璃杯制品企業中,希諾實業是首個將機器人運用于生產車間的。這不僅是希諾實業的一次大的轉型升級,更是整個玻璃杯制品行業的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