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sharifulalam.com 2020-02-20 17:50 來源:中國工業報記者 孟凡君
時間的長河抵達具有特殊意義的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對中國工業經濟運行產生階段性影響。中國科學院預測科學研究中心構建的 “我國工業行業綜合警情指數和景氣信號燈”顯示,目前我國工業企業景氣處于趨冷區域,未來短期內工業運行面臨較大下行壓力。但結合近期我國密集出臺的一系列扶持政策以及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影響逐步趨緩的情況來看,中國工業依舊具備決勝2020年的信心與底氣。
工業運行保持穩中有進態勢
當前,世界經濟增長持續放緩、經濟大變局加速演變的特征更趨明顯,全球動蕩源和風險點顯著增多。我國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一方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例仍在上升之中,防控疫情依舊是當前的主要矛盾,在各項工作中毫無疑問被置于首要地位。另一方面,如何復產、如何減少疫情對經濟的負面影響等問題不容忽視。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經濟發展研究室主任徐奇淵認為,由于企業復工時間延遲、物流受限等原因,工業企業可能面臨訂單交貨延遲等壓力。
疫情沖擊下,我國工業生產活動同時受到供給、需求兩方面的沖擊。記者采訪時從部分制造企業獲得的反饋信息表明,受供應商不發原料、渠道商取消訂單、物流運輸跟不上、企業無法遠程辦公等因素影響,企業生產活動恢復面臨著現實困境。在疫情持續、復工困難、現金流壓力下,已有部分中小企業被逼至生存紅線。
但從工業整體運行來看,作為經濟發展的基本盤,我國工業尤其是制造業發展總體平穩且穩中有進。據預測,2020年我國將基本實現工業化各指標發展水平。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指出,我國 “六穩”政策可有效緩解周期性、趨勢性、突發性事件以及結構分化帶來的沖擊,經濟參數將取得超預期效果。
目前,我國工業龐大的市場、多元化出口路徑、齊全的產業、雄厚的人力資源、開始普及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競爭等,將對我國工業發展產生較好的拉動效應,我國工業的韌性和彈性將在2020年進一步強化。
工業企業利潤將呈前低后高走勢
我國工業下行壓力較大,有我國產業轉型升級尚未完成、新舊動能接續緩慢等內部因素的影響,也有國際經貿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等外部因素的影響。最近兩年我國高技術制造業和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速度遙遙領先規模以上工業,但是對整個工業的引領性和帶動性有所下降。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劉偉認為,未來一段時期,我國宏觀經濟仍面臨著沖擊和挑戰,很多潛力還有待通過國內經濟結構性調整去充分地挖掘和發揮。
賽迪智庫工業經濟形勢分析課題組分析判斷:2020年盡管國際經貿形勢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仍在增強,我國工業經濟面臨的下行壓力有增無減,但在新發展理念和新技術新產業的指引和帶動下,2020年我國工業經濟仍將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行穩致遠。
作為工業先行指標的中國制造業PMI已釋放積極信號,1月份中國制造業PMI為50.0%,連續三個月處于榮枯線上。萬博新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劉哲分析,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一季度我國大多數工業企業可能會面臨固定成本和員工成本占比短期迅速上升的壓力,尤其是中小企業現金流短期承壓。“總體來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對工業必需品的影響較小,對于可選消費品的影響較大,預計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等保障性工業增速將保持相對穩定,非疫情防護必需品行業增速將有所下降。”劉哲表示。
徐奇淵認為,由于出口制造業新訂單暫時流失,疫情對工業生產影響也可能會超出一季度。
盡管我國工業企業面臨一定的挑戰和壓力,但減稅降費、金融支持、轉型升級等有利因素將不斷積累,為支撐工業平穩發展提供更多動力,預計全年工業企業利潤將呈現前低后高走勢。
工業經濟潛力有待充分挖掘
疫后復工將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在疫情迎來真正的拐點之前,防控疫情仍然是首要任務,需要政府與企業共同面對。在徐奇淵看來, “國家政策需要未雨綢繆,在保證防控疫情的前提下,對生產恢復提前做出安排和部署,穩定企業和金融機構預期,從而為日后工作重點從疫情管控轉向恢復生產做好準備。”
北京大學經濟政策研究所副所長顏色認為,全國各地需要加強防疫力度,但不應采取過分極端的措施,既需要科學理性地判斷疫情,也要管理適當,防止矯枉過正、過猶不及地限制生產。
在2月11日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司司長歐曉理指出,嚴格制止以審批等簡單粗暴的方式限制企業復工復產的做法。“按照中央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和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的決策部署,在加強疫情科學防控的同時,最大程度創造有利條件,進一步減少干擾因素,推動企業有序復工復產。”歐曉理表示。
隨著全國上下密集出臺政策支持企業復產復工,企業在感到鼓舞的同時,也有擔心。有企業家認為,各地政策出臺雖然快,但是政策 “有沒有調研、是不是企業需要的、是否有可操作性”等問題,都讓企業 “捏把汗”。顏色表示:“疫情防控階段的漸進式復工,需要政策逐步出臺和落地,但在防控疫情的攻堅階段,仍然需要企業自身抗住壓力。”
防控疫情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國家已經為廣大中小企業出臺更多優惠政策,包括稅收、信貸、低息免息等。徐奇淵重申,國家制訂有針對性的稅費減免政策應向發生疫情地區傾斜、向中小企業傾斜、向遭受疫情重創的行業傾斜,緩解相關企業的經營壓力,使其渡過難關。“首先穩住資金流,盡早恢復物流,然后視疫情改善情況,恢復人流和生產活動。”徐奇淵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