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sharifulalam.com 2020-02-13 12:46 來源:蘇寧財富資訊
數瓜子、做美食、躺著就能為國家做貢獻。
開電腦、用手機、宅在家也要把事處理好。
大人居家辦工,學生網上聽課,這周人們開始有序投入工作學習中,盡可能減少病毒帶來的影響。無線技術、人工智能、大數據和云計算,時刻都在支撐著我們的日常生活。
下面,我們回顧一下最近一年讓人印象深刻的高技術發展,分析一下技術發展創新本質,然后預測未來五年可能大放異彩的新技術應用場景。
一、快速發展的硬核高科技
剛剛過去的一年,一些硬核高科技的快速發展和市場上應用,以讓我們感到驚嘆。
1、5G技術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當前互聯網設備的連接,都需要網絡設備的支撐。而5G 將帶來一個萬物互聯互通的時代。
5G最高理論傳輸速度可達到10Gb/s,相比4G快幾十倍,傳輸信息的延遲率也大大減小,一部高清電影兩三秒就可以下載完成。
截至2019年6月的統計,5G SEP專利最新排行榜中,華為申請的5G SEP專利數高達2160個,遠高于其他廠商,第二名的諾基亞5G SEP專利為1516個,第三名是ZTE中興公司。中國5G專利占全球34%,妥妥人生贏家。
2020年春節聯歡晚會就使用了5G+8K/4K/VR等創新手段,打造了一個融合地面、空中、海面的立體空間,同時運用飛屏技術營造出360度環繞式景觀,讓我們在普通電視面前也感受到了“裸眼3D”的極致體驗。
2、人工智能
隨著越來越多圖片和語音數據被收集用于機器學習,中國擴展創新AI業務以增強重置世界的能力將愈發凸顯。
全球人工智能科研城市50強中,中國占據10座,北京是全球第一的科研城市,上海第七。
利用深度學習算法構建的人臉識別程序已經超越普通人的識別精度,如火車站的人臉識別閘機,曠視的唇語識別系統,搜狗AI合成主播“雅妮”、蘇寧小Biu智能音箱。
但事物都有兩面性,利用人工智能來深度造假也會顯得很容易,通過學習,自動生成涉及真實人物的圖片與視頻,用來傳播虛假消息,欺騙或者制造混亂,都是有可能的。2019年8月,AI換臉程序“ZAO”上線第二天就在AppStore的免費APP下載排名中躍居第二位,當然一夜之間也在全民聲討中匆忙下架,落的一地雞毛。
3、芯片技術
2018年4月16日晚,美國政府一紙芯片禁令,差點讓當時電信業務排名全球第四的ZTE中興遭遇滅頂之災。其主營業務中止近三個月,并被美國罰款超11億美元。
中國是制造業大國,也是芯片消耗大國,但我國的芯片自給率只有不到20%,每年在芯片進口上的花費高達兩萬億,被網民戲稱芯片界的“送財童子”。
經歷這次慘痛教訓,國內的中興、華為、??低暤瓤萍季揞^,加大了芯片和操作系統等核心領域的研發投入,阿里巴巴和格力也加入到芯片研發大潮中。
目前,國內主要的芯片研發企業有華為海思半導體、紫光展銳、韋爾股份、北京智芯微等企業。還記得2019年5月17日,華為海思總裁何庭波發的“備胎轉正”內部郵件么?得益于外部市場壓力和華為大力采購,2019年海思銷售額預計高達842.7億元,同比增長達68%。
4、大數據技術
大數據也稱海量數據,指的是所涉及的數據量規模巨大到無法通過人工在合理時間內達到截取、管理、處理并整理成為人類所能解讀的信息。
行業中人都說大數據倒在了2019年,主要原因是部分商家為謀求商業利益,置現有監管規則于不顧,過度采集,違規使用和非法交易數據,嚴重侵害了用戶利益。
而技術本身是中性的,技術的使用取決于人。以后數據將會越來越寶貴,依托于自身業務和場景的數據將會成為公司重要的核心資產。
考慮到數據安全和個人隱私等問題,基于“數據孤島”的安全多方計算將對數據共享提供解決方案。
同時隨著5G、物聯網、數據采集、內容采集的增加、專用AI芯片的出現和超級計算機的到來,“邊緣計算”也逐漸走入現實生活。
5、物聯網
人工智能AI和物聯網IoT的結合,將達到1+1>2的效果。物聯網應用最普遍的將是智能家居、智能制造和智能物流等行業。
隨著5G的普及,所有設備和基礎設施都會聯結在一起,技術和產品會使得我們整個社會的效率越來越高,加之AI+IoT將越來越多地融入邊緣計算,大多數經過云端分布式訓練模型放在邊緣層,最終從云到邊緣再到終端,最后這張網將會越來越復雜。
物聯網最需要解決的是數據合規性采集與安全性保證,在方便用戶遠程照看小孩和老人的同時,也要考慮到沒有人愿意自己家里的攝像頭被其他人圍觀。
6、區塊鏈
起源于“比特幣”的區塊鏈技術,大家印象最深的還是用來發“空氣幣”上。但其實基于區塊鏈技術的不可偽造、全程留痕、可追溯、公開透明、集體維護等特征,為金融行業或商業合作奠定了堅實的“信任“基礎,創造了可靠的“合作”機制,具有廣闊的運用前景。
2019年10月24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區塊鏈技術發展現狀和趨勢進行第十八次集體學習,明確將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著力攻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
而中國人民銀行基于國家主權背書的數字化貨幣DCEP已經提上日程,很有可能成為世界上第一家發行數字貨幣的央行。如果發行成功,將會顛覆現有的個人支付方式、重塑世界貿易清結算體系、改變貨幣發行機制并提高產業鏈運營效率。
當然,現階段區塊鏈也逐漸有一些成熟應用,如眾籌、慈善公益、電子簽名、積分兌換等。
二、是什么力量在推動科技進步?
技術帶給了我們舒適的生活和無盡的財富,成就了經濟繁榮。我們的世界因技術而改變。有些事甚至讓人感到不可思議:
為什么把合金片和礦物燃料放到一起,音速就可以直沖蒼穹?
為什么一堆看似無用的沙子,最后變成能提供計算的CPU?
為什么將圖片給機器學習,就能區分出你我?
我們擁有這些力量,兩三百年前是無法想象的。而技術的發展其實也是有規可循的。
1、新技術都是在現有的技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歷史學家阿博特·裴森·厄舍在1929年時曾談到:
“發明創造的進步,在于建設性地將先前的元素融入一個新的綜合體中。”
正如5G是4G技術的再更新,我們為了提升網絡速度而需要不斷研究新的技術方法。為了解決一個問題,可以在現有的技術基礎上不斷更新。
2、技術可以被組合而產生新的技術。
技術是可以由模塊組合的,需要組合進化,通過組合來驅動變革。不同的視角和應用分支為解決問題提供了不同的方案。我們可以說,是技術本身引起了解決方案的變化,是它自己表明或暗示了需要什么樣的解決方案。
隨著時間的推移,開發者可以獲得更大的空間去選擇解決方案,這時達爾文理論中的變異和選擇就真的在技術中開始發揮作用了。
通過選擇更好的方案來解決其內部設計問題,技術的不同版本將逐步得到改善。比如手機,你可以認為是電話、MP3播放器、照相機和計算機等的綜合設備的融合。
3、技術創新需要有跨界思維。
所謂跨界,指突破原有行業慣例和行規,通過嫁接其它行業的理論和技術,從而實現創新和突破行為。
跨界思維是一種突破性思維,把“不可能”變成“可能”的思維。突破不同領域的分界線,為解決問題帶來意想不到的方案。
最廣為人知的跨界思維案例(不知真假但容易理解)是:生產肥皂的廠商為解決出品當中出現空盒的問題,通常做法是研發高科技自動檢測裝置,而跨界思維是借鑒農民曬麥子的經驗,直接使用吹風機剔除空盒。
4、技術有自創性與經濟驅動。
技術總是進行這樣的循環,為解決老問題去采用新技術,新技術又引起新問題,新問題的解決又要訴諸更新的技術。
沒有科學技術長期的積累和傳承,是很難在新穎性上有所建樹的。而技術又是可以自我創生的,它從自身生產出新技術。內部替換和結構深化是自我創生的兩個途經。
內部替換是指用更好的部件(子技術)更換某一形成阻礙的部件。
結構深化是指尋找更好的部件、材料,或者加入新組件。因技術開辟了新的領域,就能改變經濟的結構, 打破經濟內部的平衡。技術創造經濟向前發展,而經濟的發展又持續促動技術的進步。
三、預測下一個五年的技術應用趨勢
基于技術的本質和現有技術發展趨勢,未來好的商業模式一定是多種技術融合,跨場景的。得益于當前技術紅利延續,筆者大膽預測未來五年內下面四種場景仍值得關注。
1、AI合成、虛擬現實等技術的大量應用。
低端重復的工作將會被機器有序代替。越來越多的新聞或者視頻將會使用AI合成技術,并不是真人表演。機器人客服將代替90%以上的人工服務,包括語音支持或者文字回復。越來越多的新聞或者海報等方案將會是機器撰寫和設計。教育培訓將會引入更多的AR技術,編程課程將作為一項基本技能被家長們接受。
2、智能制造持續升級。
基于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入到設計、生產、管理、服務等制造活動各個環節,具有深度感知、智慧優化決策和精準控制自執行等先進功能。打通用戶與工廠聯系,實現“零庫存”,對客戶進行個性化、定制化等需求響應,將大大釋放生產力。
3、智能交通、家居和醫療的興起。
智能核心產業是構成智能化系統的核心功能組件,通過計算機設備、網絡傳輸設備、物聯網技術以及軟件等組裝在原有設備上,加強智能體驗。
2019年,蘇州成功創建首個省級車聯網先導區,為智能網聯汽車路測修建測試道路。自動駕駛,危險品運輸車輛的實時監控等都屬于智能交通一部分。
智能家居、樓宇安防,對采集的信息智能監控,實時分析等應用更加普及。隨著老齡化加劇,護理機器人落入尋常百姓家,通過穿戴設備上傳健康狀況,建立電子健康檔案,遠程醫療協助等.
4、智慧金融和智能投顧的興起。
人工智能與金融緊密融合,利用新技術提供卓越高效的金融服務。人工智能+大數據應用,在智能風控領域實現秒貸服務,普惠金融的下沉場景越來越多,小到個人生活消費,大到企業資金周轉,從以前的人找資金,到資金主動對接人。當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家庭可支配財富的增多,保險、理財將越來越被重視。理財觀念將發生改變,交由專業機構打理。而專業機構將會應用大數據分析、程序化交易來管理客戶的財富,促進資產升值保值。
四、結語
科技的進步解放了生產力,實實在在改善了人們的生活。也讓世人看到了,我們有不遜于任何國家的超強研發實力,也能做出世界一流產品。
一位生活在新加坡的朋友告訴我,正因為美國因恐懼而打擊中國高新技術公司,他反而對中國生產的科技產品越來越關注。
正如任正非所說的:“勝利一定屬于我們,因為我們靠自己不靠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