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sharifulalam.com 2018-12-05 11:33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一向稍顯沉寂的能源行業,正在迎來重大變革。
2018年12月1日,智光電氣公告,綜合能源大服務工業互聯網平臺(第一期)(以下簡稱工業互聯網平臺)于11月30日正式上線。同時,在當天舉辦的活動上,智光電氣發布了工業大電機能效管家APP產品。
作為智光電氣與阿里云計算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阿里云)合作的重要體現,工業互聯網平臺的上線,意義重大。
智光電氣副董事長、總經理芮冬陽認為,綜合能源服務理念和工業互聯網模式,正是新的能源價值創新的結合點。此次上線一個平臺,發布一個產品,是公司在綜合能源與工業互聯網結合上邁出了新的一步。
解決平臺建設難點
杭州智光一創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朱傳柏,是工業互聯網平臺項目的負責人。2018年11月30日,他在該平臺上線的儀式上介紹稱,工業互聯網平臺融合了阿里云的工業大腦,通過對公司自身的綜合能源設備和服務的接入、管理和優化,逐步建立符合行業領域的應用APP群和綜合能源AI集。在此基礎上,通過開放平臺,方便快速地擴展到第三方能源設備和第三方服務提供商,打造和形成垂直領域的一個專業應用平臺。
會進行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建設,主要是基于智光電氣的發展戰略。2014~2015年,智光電氣確立了以綜合能源技術和服務的發展戰略,此后公司開展了大量技術創新和業務創新,建設綜合能源產業園、綜合能源技術實驗室,建設用電服務云平臺等。
2018年5月3日,智光電氣與阿里云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基于各自優勢,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共同構建“基于大數據驅動的面向綜合能源大服務的工業互聯網平臺”。2018年12月1日,智光電氣表示,公司的工業互聯網平臺上線,正是此次戰略合作的成果之一。
芮冬陽表示,基于數據驅動的工業互聯網平臺上線,將使智光電氣的戰略發展更上一個臺階,進入一個新的資源、能力、機會整合的閉環,綜合能源大服務得以全面開展。
而能夠實現上述平臺的上線,智光電氣克服了相應難點。朱傳柏介紹,在廣域環境下,如何讓能源設備快速、高效、穩定地接入工業互聯網平臺,這是他們在建設該平臺過程中所遭遇的一個難點。
因此,一個全新的工業智能互聯網邊緣網關,被智光電氣開發出來。朱傳柏稱,它能夠實現在廣域弱環境下,對能源設備進行有效地連接和控制,從端到云,實現本地化數據的全面性存儲,以及一定程度地邊緣性主動預警。
朱傳柏表示,工業互聯網平臺上線后,將逐步形成覆蓋10萬個涵蓋電氣設備、用電服務、節能設備、分布式能源、儲能電站及工商業用戶的綜合能源服務平臺。該平臺以大數據驅動為主要特點,探索綜合能源服務的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形成綜合能源服務生態圈的創新體系,打造綜合能源工業互聯網生態,實現智光電氣“具有國內領先地位的大型綜合能源技術與服務提供商”的戰略愿景。
步入數據驅動時代
當前,世界正從工業經濟時代,邁入數據經濟時代,數據成為驅動未來制造業的動力。企業如何實現從要素驅動到數據驅動的轉型升級,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
嗅覺敏銳的智光電氣,已經關注到了這一點。2018年11月30日,智光電氣的相關人士稱,現在工業互聯網平臺建成上線后,數據采集將會成為一項重要工作。
應用是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價值體現,也是獲取數據的重要手段。2018年11月30日,智光電氣發布了工業大電機能效管家APP產品,這是基于工業互聯網平臺的一個重要應用。
芮冬陽解釋,選擇工業大電機能效作為該平臺的第一個應用,是因為智光電氣本身是電機系統控制與能效提升的專家,是該行業的領先者。多年來,智光電氣的高壓大功率變頻調速系統產品,廣泛應用于鋼鐵、水泥、化工、煤礦、發電等行業,擁有近萬臺套的產品應用案例和場景,累計為用戶節約超過400億千瓦時的電量,創造了很大的經濟效益。
同時,全國的工業大電機有近10萬臺套,功率達1億千瓦,年耗電量接近6千億千瓦時,是全國風力發電和太陽能發電量總和的1.5倍,利用工業互聯網技術進一步提升工業大電機的能效,意義重大。
芮冬陽認為,工業大電機的能效提升,有著巨大的價值空間、創新空間、規模效應以及數字化基礎。智光準備以多年積累的經驗和應用場景,去探索工業互聯網從邊緣到平臺到應用的路徑,構造工業互聯網應用開發體系,并與業界共享,共同帶動工業互聯網技術在能源領域的創新和發展。
未來,將有更多的應用接入工業互聯網平臺。朱傳柏表示,該平臺是一個開放性的平臺,希望能有更多的創新者、開發商、服務商、客戶,能夠接入該平臺,共同打造一個海量的數據資源平臺、客戶價值聚集平臺,智能創新驅動平臺,以及共享合作的商業性平臺。
2018年11月30日,智光電氣除了上線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布工業大電機能效管家APP產品,還分別與全國電機能效提升產業聯盟、上海科泰電源股份有限公司、江蘇大燁智能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
智光電氣表示,公司與上述各戰略合作方本著“優勢互補、互惠互利、真誠合作、共同發展”的原則,充分利用各方的專業技術及用戶端優勢,整合優質資源、形成聚合效應,深入挖掘綜合能源大服務應用數據價值,讓“基于大數據驅動的面向綜合能源服務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更好地發揮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