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sharifulalam.com 2018-12-04 15:07 來源:鳳凰網財經
當今世界,開放和共享是發展的主旋律。五年前,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在實踐中得到成功運用,為解決全球性挑戰指明了一條合作共贏的道路。這種互助的思維、雙贏的方式,讓“一帶一路”倡議凝聚起越來越龐大的參與隊伍,也為諸多跨國企業打開了更大的共商局面。
“一帶一路”的核心內容之一是促進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有力支持者和深度合作伙伴,五年來,美國通用電氣(GE)與中國EPC(工程總承包)企業合作,積極參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能源基建工程建設,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同時,GE連續五年舉辦以增進“一帶一路”合作為主旨的能源基建合作高峰論壇,聯合中外業內人士與合作方進行多邊討論,共同探索“走出去”的更好模式與路徑,為進一步的密切合作與海外實踐搭建交流與共識的平臺。
不僅要合作,更要探索如何更好地合作,這是GE與推行“一帶一路”倡議的立足點達成的共識。對此, 在2018GE能源基建合作論壇上,GE全球高級副總裁、GE中國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段小纓在“2018能源基建合作論壇”上回顧過去五年時表示,五年來,GE融合各合作伙伴在市場開發,技術工程和投融資等方面的優勢,并共同探索應對地緣政治風險的合作運營新模式、新方法,推動在不同區域市場的項目成功實施落地,從而為海外能源基建項目所在社區輸送電力,拉動當地經濟的發展。
踐行“三個聯合”戰略,GE與中國EPC企業聯手共贏
合作是“一帶一路”倡議中的永恒主題,而其涵義的一個重要層面,正是中國最早走向海外的基建能源EPC企業通過與更多的海外企業攜手合作,推進項目的順利開展與落地,從而促使“一帶一路”倡議惠及沿線國家,乃至整個世界,實現多方共贏。
GE正是跨國合作伙伴中頗具實力的一員。“一帶一路”蜿蜒漫長,沿線國家在水文環境、文化風俗、政治與經濟環境等迥然不同,一直以來,這些巨大的差異帶來的風險都是中國EPC企業出海艱難的阻撓因素企業出海時需要面臨的嚴峻考驗。而GE有著全面領先的發電解決方案有著全球領先的發電解決方案,同時在‘一帶一路’沿線65個國家中的63個都擁有本土團隊,不僅有能力針對每一個目的地市場投資環境、資源稟賦和技術需求因地制宜地提供涵蓋氣電、煤電、氣電、風電、水電等主要供能板塊的發電技術解決方案,進行全球資源調配以及提供當地市場銷售服務,從而能滿足開發運營“一帶一路”沿線市場能源項目的多方需求,并有效地進行項目效率和成本的統籌,風險的評估,以及投融資的運作。
此前段小纓坦言,對于GE而言,“一帶一路”倡議意味著巨大的市場機遇,同時這些沿線項目的推進也將GE著力探索創新求變的基因充分激活。針對復雜多變的目的地情況以及為項目的高效推進計,GE提出了構建以知識經驗共享的“一帶一路”生態圈理念,并通過“三個聯合”即聯合市場開發、聯合投融資、聯合運營,助力中國EPC企業不斷發展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電力基建項目。
例如在聯合市場開發方面,GE分別攜手電建和能建對非洲、越南等當地電力市場進行調研,集合雙方資源深入對能源稟賦、經濟現狀以及市場機會進行全面的分析,更好地為項目的開發投資提供指導性意見。
在投融資方面,滿足項目的融資需求是海外能源基建項目的一大難點,傳統的政府貸款已經遠遠不能滿足需求。針對這一訴求,GE與絲路基金在2017年宣布雙方共同出資5億美元組建聯合投資平臺,支持“一帶一路”沿線能源基建項目。這也是通過整合全球融資平臺和渠道,以助力中國EPC企業的全球業務拓展,推動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的能源基建項目發展的有益嘗試。
而在運營上,隨著海外項目經驗的日漸積累,不少中國EPC企業已經不滿足于單純地進行項目設計、施工和建設,開始尋求朝著管理轉型升級的方向發展。段小纓表示,作為中國EPC企業的長期合作伙伴,GE不僅將繼續提供先進電力的設備以及相應的全生命周期服務,同時也將通過對數字化在電力生態圈中應用的不斷探索,進一步挖掘與中國EPC企業在聯合項目運營當中的合作潛力。
攜手能源基建,緩解“一帶一路”國家電力短缺
GE與中國EPC企業的合作已有二十余年,單是在能源基建方面,作為中國EPC企業的長期合作伙伴,GE在過去二十多年里已成功和超過30家EPC企業合作,在亞洲東南亞、中東、非洲北非、拉丁美洲南美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超過70個海外市場提供全球化的技術支持與服務,已累計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輸送了超過35吉瓦的電力。加上2018年上半年簽署的訂單及在建項目,還將有20吉瓦的電力蓄勢待發。
而“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與大力實施,無疑為這一合作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GE有近三分之二的EPC訂單簽訂于倡議提出后的五年里,GE在能源電力方面的先進解決方案得以在更多的合作中落地生根。
這對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能源基建項目而言,有著更深遠的意義。
能源基建,重在建設,更重在能源可持續與當地環境保護。由于基礎設施的周期性非常強,“一帶一路”沿線上的基礎設施建設,將決定沿線國家未來幾十年的能源消耗、資源利用與廢物排放,不僅短期內難以改變,還關系到未來已落成的基建項目持效長短,是不是能夠真正地長期惠及當地民生。
2015年,中國政府提出了幫助非洲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實現清潔能源、環保能源、可持續發展和綠色經濟。作為深諳“發電之道”的業界鼻祖,GE,E在因地制宜提供電力能源解決方案方面有著領先的絕對的優勢和深厚的經驗。不管是建造天然氣發電廠、燃煤電廠、風電場、水電站等,GE都能針對當地條件建議并供應所需設備與領先技術。比如在有著高儲量褐煤的巴基斯坦塔爾礦區,因一直未能有相應的技術進行有效的開采利用,當地的缺電問題也一直沒能得到緩解,通過使用了GE的循環流化床鍋爐技術這一褐煤新開采的低熱值煤(釋放相對較少熱量的煤),使電廠能夠安全可靠地發電。目前一期項目已投運,可供給約130萬戶巴基斯坦當地家庭日常生活所需的電力。當地的電力短缺問題也有望隨著二期工程的逐步推進得到逐步緩解。
與此同時,在諸多地區日益嚴格的環保標準的帶動下,相關的能源基建項目也需要考量能源清潔化問題。例如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電力短缺嚴重,僵尸項目眾多,同時火電和水電占有相當大的比重,清潔能源的使用考驗的不僅是工程進度,更是技術實力。但無論建造天然氣發電廠、火電站、風電場、水電站、光伏電站,或者地熱發電廠,GE都能供應所需設備與領先技術。在人均電消耗只有450千瓦的巴基斯坦,有五千萬人無法擁有電力。2017年,GE聯手山東電建使用世界領先的燃氣發電技術,在短短94天內將巴基斯坦聯合循環赫維利電站項目GE 9HA燃機“首次點火”成功。GE耗資近20億美元研發的HA系列燃機不僅可以降低電廠在生命周期內的維護成本,生產價格低廉、清潔可靠的電力,且在安裝完成并開始聯合循環運行之后,這一項目將填補巴基斯坦目前20%的電力缺口,滿足多達250萬巴基斯坦家庭的用電需求。在2015年投運的馬來西亞曼絨電廠4期燃煤發電項目,通過應用超超臨界燃煤技術,實現二氧化碳排放量較前三期項目降低4-5%,空氣污染物減少達70%,在滿足馬來西亞不斷發展經濟的同時也實現了減排的目標。
積極應對挑戰,開啟第三方能源基建全球合作新篇章
機遇亦是挑戰。
不斷催生新需求,實現世界經濟再平衡,“一帶一路”在挖掘新的經濟增長點,增強各國內生發展動力,促進全球經濟增長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同時近年來,反全球化和貿易保護主義思潮在全球范圍內逐漸抬頭,為各方在海外能源基建市場的全球性合作帶來了問題和困擾。而隨著“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項目五年來逐漸走向深入,日益增加的EPC項目復雜性,以及日趨多元化的全球能源市場,都要求第三方能源基建生態圈合作伙伴的跨區域和跨行業的合作模式更具精準性、操作性、靈活性。
例如在2017年,GE與中國能建一起頒布了有關越南市場的能源白皮書,對其資源稟賦及之前的僵尸項目進行分析,制定了完善的市場前期規劃。20182017年4月,GE又與中國電建先后在尼日利亞經濟中心拉各斯、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和肯尼亞首都內羅畢舉辦首個由EPC企業與跨國公司合作的“一帶一路”大型路演。
這些新的合作模式正是基于GE提出的通過“三個聯合”共建“一帶一路”生態圈戰略。合作模式的衍生與創新,不僅有助于確保項目在當地市場的適用性和可持續性,以及在項目招標、規劃及建設過程中對全球融資資源的有效利用,同時能夠不斷與合作伙伴靈活應對千變萬化的海外市場環境,抵御地緣政治、全球經濟波動等帶來的未知風險。
綜觀全球能源基建市場趨勢,隨著可再生能源的興起,全球能源市場將呈去中心化、低碳化和數字化的特點。
這意味著,來自技術更迭、項目投融資解決方案、以及綜合運營管理等方面的新挑戰將不斷出現,從中國EPC企業單打獨斗,到與GE攜手并進,在共建共贏的目標下,針對特定市場需求而整合的特定項目、技術和融資解決方案,將是未來發展海外能源基建項目的關鍵,也將開啟“一帶一路”倡議下在第三方能源基建市場全球合作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