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sharifulalam.com 2018-09-28 14:27 來源:錢江智能
本屆工博會愛仕達控股的錢江機器人攜新品和生產線重裝亮相,有記者借此機會采訪到錢江機器人董事兼副總經理孔民秀和錢江機器人副總經理周文彪,了解到錢江機器人的發展和布局規劃,感受國產機器人企業“智”造的速度與力量。
明星產品齊亮相 應用場景多亮點
此次工博會,錢江機器人的明星產品一一亮相:3KG、6KG、10KG、20KG、50KG、130KG、210KG、800KG機器人,主要應用于噴涂、焊接、拋光打磨、上下料、去毛刺等領域。其中包括新品QJR50-1,QJR210-1。
QJR50-1六軸拋光打磨機器人,負載50kg,臂展2012.4mm,可連續穩定作業,確保打磨出來的產品的一致性和精確性,保證了產品質量;只需要切換拋光機器人的示教程序,即可實現多類產品的拋光作業,提高了企業的產品生產效率。
錢江機器人在此次工博會還展示了國產機器人在各應用領域的應用方案。多個場景應用方案完全就是一個智能工廠的縮影,其中最大的看點要數愛仕達大規模定制柔性化C2M無人智能生產線,此生產線包含7臺不同應用服務的國產錢江機器人、多套自主研發的視覺系統以及實時在線檢測系統,實現了個性化定制的智能無人產線,打造行業領先的大規模定制C2M生產模式,成為國內先例。
錢江機器人副總經理周文彪介紹,此次錢江機器人的展位面積達800多平米,其中愛仕達智能工廠IH電飯煲總裝示范線就占到100多平米。“此次展示的目的是為了讓大家知道,錢江機器人在應用方面的高精度和高穩定性。已經能滿足智能工廠的要求,打造整體系統解決方案。”
聯姻愛仕達 補齊短板良性循環
2016年9月愛仕達收購錢江機器人,強強聯手,僅兩年時間,錢江機器人就成為國產機器人的中堅力量。據副總經理周文彪介紹,在沒有并購之前,錢江機器人主要面對的是錢江摩托的內部市場,并購之后,愛仕達不僅給予了資金支持,更重要的是補齊了錢江機器人市場開拓能力不足的短板。“2016年,錢江整個市場銷售達200多臺,到2017年便突破了1000臺,而今年銷售量有望更大的突破。”
同時,錢江機器人又為愛仕達注入了智能制造的基礎力量,愛仕達獲得機器人自主研發技術和組建智能工廠的資本,進而邁出“智造”轉型的決定性第一步,這樣雙方形成了優勢互補的良性循環。愛仕達高端炊具智能工廠目前已取得實質性進展,計劃于2019年投產運營。該項目將導入500臺錢江機器人,達成“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柔性化”的國際先進水平。
堅持中高端路線 提升企業綜合實力
據中國機器人網對今年上半年機器人市場的調查統計顯示,國產機器人增速減緩。對此副總經理孔民秀表示錢江機器人也受到一定影響,但增速依然在預期之中。
副總經理孔民秀認為國產機器人發展減緩是市場的正常調整,分為兩個原因:一個是受中美貿易戰的影響,一個是中低端品牌的沖擊。“國內市場潛能巨大,目前開發的不足十分之一。歸根結底還是一些國產機器人的技術性能不能滿足用戶的需求,一些客戶初期選擇機器人會把價格放在第一位,后續服務跟不上,就會選擇品牌認可度更高的機器人公司。”
錢江機器人是發展理念一直都是要走中高端路線,從產品質量、技術創新、品牌打造、配套服務等全面發展,從而獲得客戶的認可。核心工藝、應用方案、軟件可靠性都需要時間經驗的積累,一個公司的綜合實力在企業發展后期越來越重要。副總經理周文彪補充道,“只有國產機器人中高端產品能滿足覆蓋低端市場需求,那低端品牌就會提升品質或者退出市場,這樣,國產機器人的整體水平才能更上一個臺階。”
布局智慧藍圖 打造產學研全產業鏈
為了讓機器更智能,人機協作、機器視覺、深度學習等都是機器人行業的重點發力方向,錢江機器人為了應對這個發展趨勢,在上海成立了智能研究院,專門研究核心工業軟件,機器人控制系統核心算法,機器視覺應用及其他軟件開發。并與阿里云合作打造愛仕達機器人工業互聯網,通過云計算,大數據分析,為企業決策提供智能服務。
而愛仕達在今年7月啟動了上海智能谷一期項目,與傳統的產業園區相比,具備產學研一體化的優勢。智能谷將打造六大中心,分別是智能制造技術研發中心、智能制造示范體驗中心、智能制造創新孵化中心、智能制造人才培訓中心、工業物聯網云服務中心、智能產業金融服務中心,將為入住企業提供全產業鏈服務。
愛仕達攜手錢江機器人共同致力于打造成業界一流的智慧工廠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未來業務范圍包括智能工廠頂層架構設計、標準體系制定、智能系統集成、工業機器人、工控核心算法、工業軟件、工業大數據等;立足國內,以全球視野,基于算法、數據、經驗,為客戶切實提供有競爭力的機器人應用和智能制造解決方案,打造“智能制造創新平臺”和“智能制造資本平臺”。
在競爭日趨激烈的工業機器人領域,國產機器人正快速崛起。在中國制造全面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錢江機器人已經吹響了國產品牌科技強國的沖鋒號,讓國產機器人主導的智能制造綻放出嶄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