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sharifulalam.com 2018-08-21 09:41 來源:鳳凰財經
8月19日訊 2018中國制造強國論壇在安徽宣城舉行,論壇聚焦“人文宣城、綠色智造”,邀請相關院士、經濟學家、企業家等共暢綠色智能,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鳳凰網財經全程報道。
在以“把脈宣城制造”為主題的圓桌對話環節,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工程院制造業研究室主任屈賢明表示,對于企業如何發展智能制造,應該注意幾個關鍵問題,具體包括:
第一、企業智能制造的產品是什么,是否有市場;
第二、不要著急上線自動化,而要先把基礎工作做好;
第三、應該從局部做起,從點到線再到面;
第四、培訓相關人才非常重要;
第五、不要追求所謂的無人化“黑燈”工廠,一切應以經濟效益為中心。
屈賢明表示,對于中小企業而言,資金人力都很寶貴,所以要采取一種低成本適合自己企業的一些解決方案,對新的事物比如數字化、網絡化的智能制造要高度關注,但是更要做好分析,有充分的準備以后,可以從點到線到面,循序漸進地向智能制造轉型。
本圓桌對話環節由孫冶方經濟科學獎獲得者、經濟觀察研究院院長、中國制造強國論壇輪值秘書長焦新望主持,以下為焦新望和屈賢明對話實錄:
焦新望:剛才7位嘉賓的演講應該說強度很大,我感覺聽的不同的話題轉換,很費腦筋,今天總的論壇的題目是人文宣城綠色制造,今天對話的環節是把脈宣城制造,這個環節都是北京來的專家,做實體經濟做制造業做工程研究的專家,也有分管的官員和我們的大學者,下面一個論壇是當地的本地的企業家,所以我們這個論壇的這些專家從外部從北京來看宣城制造業發展,出出主意,給我們大家支支招,我知道屈院長還是宣城的顧問,市政府請的顧問,多次來宣城做過調研,對我們宣城的制造業比較熟悉,前面演講肯定是時間短,我們把話筒先交給屈院長。
屈賢明:對企業如何開展智能制造談一點自己的建議,我到了宣城跑過十幾個企業,感到在這方面宣城還挺有特點,企業普遍的要發展自動化數字化,沿這個路走這條路,但是呢我們宣城的企業更多的是一些中小企業,所以跟那些大企業財大氣粗不一樣,所以怎樣用更少的錢辦大事,而且花出的錢一定要實實在在的辦成事,從這點我認為特別需要考慮一下,因為我也看到過很多不少的項目,這些項目比如說得到了國家的資助,也列入了國家的專項,但是進行了一半就不行了,有的企業項目還沒開展完,這企業就倒閉了,所以這種情況我覺得我歸納起來,企業如何發展智能制造,有這么幾個關鍵問題需要注意。第一,智能制造你制造什么產品,這是關鍵,這個產品應該有兩個特性,是先進的產品,你拿一個落后的產品搞自動化,那可能你這個產品生產出來也賣不出去,所以這個產品要先進,第二,這個產品從市場來看產能不足沒過去,所以這兩個條件這是你要不要推行智能制造的一個基本的條件,產品要好,市場前景看好,這是第一個。第二,不要急急忙忙就去搞自動化,無人化,花了很多的錢,首先你把那個基礎的要做好,你的生產的工藝流程,現在比如說我舉一個例子,西安有一個廠他也花了不少錢,建了一個高壓開關的裝配的數字化車間,但是建成以后工人不愛用,沒取得預期的效果,就前面的基礎工作沒打好,發現一些工藝的流程不那么順,所以他們反過來用一年的時間搞精益生產,沒有自動化設備,一年下來利潤翻了一翻,在這個基礎上他重新對裝配數字化車間進行了調整,工人也愛用了,工藝流程也很順,所以這樣的話就打好了管理的基礎流程的基礎,做好了精益生產再推行自動化數字化,這是我覺得第二個需要關鍵注意的。第三,我怎么做呢,不要一開始就沒有這方面的經驗,就要搞一個車間一個生產線,從局部的先開始做起,培養人才培養經驗,然后再推行,先從一個點開始,再做成一個線,再做成一個面,就到一個車間。我看到深圳有一家工廠,財力不錯,是做手機裝配和檢測的,一年將近200億的銷售收入,他要把他車間里面的各個生產環節分解成一百多個工具,他每個工具就算機器換人需要多投入,我多長時間,就挑選出來了十幾個關鍵環節,總共投入了兩千萬,對十幾個環節進行了改造,一般的一年半就收回成本,所以他有了這樣一個點的開始,就再形成了一個線,然后再形成了車間,所以這種由點到線再到面,這種循序漸進的方法是可行的做法。
再一個很關鍵的,就是培訓人才也很重要,你沒有人才你建成了怎么去操作,而且這個線不是一下,需要持續的調整,持續的迭代升級提高,所以這點的話,想干這個事情的你要培養人才,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再一個就是作為地方你要培養一支為企業服務的集成商,由他來幫企業做這個,你想我們哪一個企業自己要搞一條數字化的生產線或者一個車間,不具備,就我們宣城的這些企業都不具備這個條件,所以更多的特別是開始階段需要一些第三方幫助你做這個事情,最好就我們宣城應該培養一兩個能夠給企業提供解決方案的系統集成商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再一個就是數據的積累是推行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制造的基礎,但是這塊現在大家講就大數據,很多是找概念的,真正需要什么數據,數據拿來了怎么用,現在說數據是很寶貴的資源,但是目前來看積累了很多的數據,有人說是開發價值不大,大量的數據傳到服務器上存到那里,消耗能源,還要占空間,所以大數據很重要,但是要搞清楚需要什么樣的數據,這是大數據怎么分析,怎么利用。
最后一條,咱們不要追求我這是工業2.0還是3.0、4.0,甚至有一些喊出來就需要搞無人化黑燈工廠,這都是一些噱頭,毫無價值,日本有幾個有名的公司我以前去看過,過了幾年再去看那個工廠在哪兒,沒了,不用這個了,所以這樣的話我們一切的一切要講究給企業帶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不以花架子好看為目的,所以總的來說對于中小企業很寶貴,資金人力都很寶貴,所以要采取一種低成本適合自己企業的一些解決方案,所以這一點上我希望在座的企業家們一個你們要對新的事物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制造你們要高度關注,但是呢要做好分析,要干什么,我產品好不好,基礎打的好不好,這樣一些都有了充分的準備以后,我們可以從點到線到面,是這樣一個循序漸進迭代式的發展,任何一個工廠建了一個車間,不會一開始很完美的,所以他會不斷的修改,不斷的提高,不斷的迭代,這是一種我認為理性的發展的途徑。
焦新望:您剛才講到黑燈工廠?
屈賢明:就是沒有人了,前年到三菱考察了一個禮拜,他一再告訴我們千萬不要搞無人工廠,2003年就建成了無人的生產線,我們去的時候他把這條線拆了。
焦新望:屈院長對智能制造熱做了一個冷思考,對冒進的智能化潑了點涼水,講綠色智造的“智”,還是要先從基礎抓起來,你有沒有市場,你的基礎管理怎么樣,有沒有人才,然后循序漸進,我覺得講的非常好,在追求產業升級企業轉型的時候,一定要把傳統的自己傳統的管理傳統的制造業發揮好,可能有時候我們不是高精尖,所有的問題都不是高精尖數字化或者說是智能化就能解決的問題,我們長三角有這個基礎,我們宣城也有這個傳統,工匠精神發揮好,也可以把制造業做到很好。
屈賢明:最應該首先推行智能制造,傳統產業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吃的穿的,所謂傳統產業就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在這種情況下首先推行智能制造,而且效果最容易見效,這是我看到的很多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