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sharifulalam.com 2018-06-07 18:45 來源:中國科學報
多年來,中國一直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而中國又有著特殊的交通環境和“隨性”的駕駛行為——交通信號燈多種多樣、不打轉向燈的頻繁換道,這對智能交通尤其是自動駕駛都是挑戰。
汽車工業作為支柱產業,可以說是時代前進的縮影。遠在德國的博世汽車如何看待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又如何在中國布局智能出行版圖?
中國新能源車發展已成標桿
博世(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總裁陳玉東擁有近30年的汽車行業經歷。他第一次親眼看到先進的汽車制造工藝,是1987年在美國的一家汽車工廠里,“當時我們國內的技術還完全比不上”。
但是經過近幾十年的長足進步,我國通過引進技術、加強自主研發,使汽車慢慢走進了千家萬戶,市場規模迅速擴大,并且逐步邁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特別是看到越來越多的汽車自主品牌開始崛起,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車市場。”陳玉東說。
尤其是最近五年。博世集團董事會成員彼得·泰瑞來認為,中國汽車市場的快速發展仍會持續,甚至會有越來越大的潛力。從千人汽車保有量140輛來說,中國市場仍然有成長空間(特別是農村地區)。并且,盡管限購和道路擁堵成為限制消費者購車的重要因素,但隨著科技的進步,這些問題或許會隨著新能源汽車以及智能網聯車的普及而緩解。
“在新能源車領域,因為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動,中國快速建立了傳統行業往前走的典范,現在已經成為標桿性國家,在全球扮演著領導者的角色。”泰瑞來說,“中國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電氣化市場,相信這樣的情況也會持續下去。”
積極擁抱產業變革
未來五年,汽車產業的一個重要趨勢是自動駕駛。中國也有許多初創企業專注于自動駕駛。然而僅2018年一季度,有據可查的因自動駕駛導致的車禍事故就已經達到4起。
“我們希望通過自動駕駛降低事故、提高安全性。”博世底盤控制系統中國區自動駕駛產品經理黃羅毅提出,“中國人對自動駕駛的接受度比較高,但如果因為自動駕駛汽車被過早推向市場而導致了事故,會使人們對自動駕駛技術的信心和熱情度降低。”
對于中國汽車產業蓬勃的發展,“我們積極擁抱”。陳玉東稱,“在這樣快速的發展變革中,博世也在一次次發現和布局新的技術趨勢,希望能夠參與到這股發展的洪流當中。”
造車新勢力水平參差不齊,可能有90%不會成功。“然而從博世的角度來說,在中國汽車產業的變革中,在走向智能化、互聯化的過程中,我們期待可以出一份力。”陳玉東介紹,目前幾款馬上要投產的智能車上,多多少少都有博世的零部件。
以對自動駕駛的支持為例,黃羅毅介紹,博世幾乎擁有自動駕駛所有核心的零部件。感知層面有毫米波雷達、超聲波傳感器、陀螺儀慣導,中央決策層面有ADAS駕駛輔助預控制器、自動駕駛預控制器,執行層面有制動系統、發動機管理系統,等等。此外,他提到,比零部件更重要的是系統整合能力,博世也深諳此道。
布局中國智能交通
當然,從智能交通維度而言,中國有著特殊的交通環境,比如看似簡單的交通信號燈,卻在不同城市有著許多不同的形狀;還有一些特殊的駕駛行為,如馬路上隨時都可以看到不打轉向燈的頻繁變道。所以,將德國經驗純粹復制粘貼,顯然是不夠的。
泰瑞來表示,博世正在將更多智能交通研發項目投入中國,期望在本土開發一些能源高效、電氣化的體系,期待在各個領域塑造智能交通新未來。截至2017年底,博世汽車與智能交通技術業務在華擁有23個生產基地,該業務去年在華銷售額達82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5%。
在自動駕駛領域,博世2018年增速將加快,除了零部件,還有數千名博世工程師正在研發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擁有著全球最大數量的自動駕駛專利,博世希望將越來越多的自動駕駛技術在中國“變現”。
此外,在新能源車領域,博世預計2020年電動交通市場將進入快速發展期。為了搶占這一市場的賽道,博世也在開發商用車燃料電池,推出博世電動交通互聯服務系統,以大幅提高電動駕駛的可行性。在智能網聯領域,泰瑞來介紹,博世收購了美國初創企業Splitting Fares,將之與另外20多項交通出行服務一同并入了新成立的智能網聯事業部。在以中國為重點的戰略市場上,這個事業部將致力于開發更適合中國現狀的生活和交通出行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