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sharifulalam.com 2013-07-26 15:03 來源:中國電子報
2013年上半年,智能工業成為行業發展熱點,區域“兩化”融合評估取得重要進展,生產性服務業在“兩化”融合中快速成長。與此同時,工業產品安全生產環節信息技術應用亟須加強,工業信息化面臨標準規范滯后制約。面對新形勢,針對以上問題,2013年下半年,我國應出臺推進“兩化”融合的激勵政策、開展智能工業研究與試點示范、深化工業產品質量監管、安全生產等環節信息化應用、推動建立統一的標準規范體系等。
上半年智能工業取得初步發展
3D打印技術創新和產業化進程加快。工業機器人應用范圍逐漸從汽車制造業向其他勞動密集型制造業推廣。
智能工業成為行業發展熱點
2013年上半年,以智能設計、智能制造、智能運營、智能管理、智能決策和智能產品為主要特征的智能工業初步發展。3D打印技術創新和產業化進程加快。2012年12月14日工信部表示將推動3D打印產業化,2013年1月科技部著手研究制定3D打印相關戰略,2013年3月中國首個3D打印機技術創新中心落戶南京,這表明3D打印技術發展模式將邁出實質步伐。集精密化、智能化、柔性化等先進技術于一體的工業機器人應用范圍逐漸從汽車制造業向其他勞動密集型制造業推廣。3月,OEM巨頭富士康開始在自動化生產線上大量配備工業機器人。作為支撐智能工業的核心關鍵技術,智能傳感器發展迎來難得機遇,2月,工信部、科技部、財政部、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聯合組織制定了《加快推進傳感器及智能化儀器儀表產業發展行動計劃》,推動傳感器及智能儀器儀表行業創新、持續、協調發展。我國國產的無人駕駛汽車技術研發不斷取得突破,目前已完成了高速公路測試,并有望在2013年年底實現城市道路測試。
區域“兩化”融合評估取得重要進展
2013年上半年,我國區域“兩化”融合發展評估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2013年1月15日,在工信部信息化推進司指導下,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發布了《中國區域“兩化”融合發展水平評估報告》。這是工信部首次開展全國性的區域“兩化”融合評估工作。該報告對2010年和2011年全國區域“兩化”融合發展水平進行了評估,并總結了當前我國“兩化”融合發展的基本特點。評估結果顯示:我國大部分省份“兩化”融合發展水平均有所提高,“兩化”融合發展總指數均有5個點以上的上升幅度,并在空間上表現出東部沿海高、西部地區低的差異性特征。從基礎環境、工業應用和應用效益三類分指標來看,各省份“兩化”融合發展基礎環境呈現“東好西差”的特點;工業應用呈現“重工業基礎較好的省份普遍較好”的特點;應用效益呈現“信息產業規模大,應用效益好”的特點。
生產性服務業在“兩化”融合中快速成長
現代物流、金融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利用信息技術加快自身現代化,工業設計、信息技術服務、信息咨詢等生產性服務業快速壯大,信息技術外包、業務流程外包、知識流程外包等服務越來越專業化。2013年1-4月,信息技術咨詢服務、數據處理和運營服務收入增速分別達27.8%和28.3%。
2013年5月30日,北京服務外包交易平臺正式發布,以“兩個大廳、一站服務”為核心的公共服務體系業已經建立,該平臺的發布標志著其作為國內、乃至國際首家提供軟件和信息服務外包交易的專業平臺,將為交易雙方提供專業的、全面的、無縫隙全程交易與配套服務。該平臺目前已經匯聚了400余家會員單位及300余家服務外包上下游企業。
安全生產環節信息技術應用水平低
部分企業工藝技術落后,設備老化陳舊,安全管理水平低,安全生產信息化應用主要集中在信息監測監控等單項環節和初級層面。
安全生產環節亟須深化信息技術應用
目前,我國安全生產形勢依然嚴峻,重特大事故時有發生。部分企業工藝技術落后,設備老化陳舊,安全管理水平低,安全生產信息化應用主要集中在信息監測監控等單項環節和初級層面。工業產品質量監管能力亟待提升,依靠行政管制、人盯死守的傳統監管監察方式,難以實現對工業產品質量的全過程實時監管。2013年3月29日西藏、吉林連發礦區塌方、煤礦瓦斯爆炸重大事故,造成100多人死傷。6月3日,吉林禽業公司液氨泄漏,引發廠房爆炸,造成119人遇難、61人受傷。這些事故的發生,充分暴露了我國工業生產經營建設領域仍然存在安全責任落實不到位、防范預警不到位、安全監管不到位等問題。而信息技術能夠幫助行業管理部門建立起上下互通、全面管理、動態監控、規范程序的高效安全生產和質量監管平臺,從而提高工業安全生產管理和產品質量監管水平。
基礎性標準規范不統一
一是在標準規范的制定過程中,沒有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企業在制定標準規范方面的作用,標準規范體制開放性不夠,制定周期長,現有的標準規范嚴重滯后于企業需求。二是信息技術應用標準規范不統一,沒有權威的統一的標準規范,各行業甚至各企業自成體系、自己制定規范,導致跨行業、跨企業之間信息系統集成和協同困難重重。
下半年綜合集成是建設重點
信息技術將更加深入地融入節能、降耗、減排、治污、安全生產等方面。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推動“兩化”融合向深層次發展。
綜合集成將成為下半年企業“兩化”融合建設的重點
面對市場實時多變的個性化需求和日益壓縮的制造業利潤空間,逐步實現研產供銷、經營管理與生產控制、業務與財務全流程的無縫銜接和綜合集成,建設統一集成的管理信息平臺,實現產品開發、生產制造、經營管理等過程的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以提升產業鏈協同能力為重點,推動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客戶關系管理、供應鏈管理系統的普及和深化,實現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信息共享和業務協作。
節能減排將成為下半年“兩化”融合的主旋律
信息技術將更加深入地融入節能、降耗、減排、治污、安全生產等方面,逐步構建起科技含量高、能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工業集約化發展模式,實現綠色經濟。工業能耗預警監測平臺建設將繼續深入,通過對重點耗能、排污的大型企業的用能和排污情況進行在線檢測、結果評價和問題診斷,幫助企業查找設備、工藝和管理缺陷,指導企業實施綜合性整改措施,對重點行業能源利用效率實施分層管理。
安全生產信息化將成為下半年“兩化”融合的新熱點
隨著全國生產安全事故頻發,以煤礦、非煤礦山、交通運輸、建筑施工、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冶金等行業為重點的安全生產信息化將成為下半年兩化融合的新熱點。煤礦、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等高危行業及冶金等工貿行業企業將廣泛開展安全生產物聯網信息系統建設,深化生產作業環境的監測監控、安全管理和應急信息系統的應用,對生產作業環境實現超前感知,提高對生產安全事故的預控能力。
“兩化”融合將加快向產業鏈協同應用演進
隨著“兩化”融合向更深層次拓展,產業鏈協同應用成為大型企業實現智能化、柔性化生產方式的重要途徑。大型企業在內部集成的基礎上,整合產業鏈上下游資源,開展企業間的產業鏈協同應用。產業鏈協同應用將是大型企業進一步提高“兩化”融合發展水平的有力抓手,有利于打通上下游間各個環節,實現產業鏈上企業競爭力的整體提升。
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推動“兩化”融合向深層次發展
新一代網絡加快升級換代,為加快工業化進程和發展方式優化升級提供支撐。電信運營商積極利用3G網絡的高速率優勢,借助射頻識別技術,深度整合物聯網平臺、終端、芯片制造等多方面資源,在全國推廣M2M業務,設立了M2M運營支撐中心,為客戶提供生產監控、指揮調度、數據采集、遠程診斷等全方位的信息化解決方案。云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不斷融入研發設計各個環節,創新研發手段,異地設計、敏捷制造、虛擬裝配等網絡化協同設計模式加快在各行業推廣應用。隨著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網信息、大飛機等國家科技專項的深入實施,工業發展的核心技術、關鍵技術、共性技術和關鍵設備將不斷實現新突破。
對策建議
出臺激勵政策開展示點示范
針對“兩化”融合發展情況、存在問題及未來走勢,提出以下應對措施:
(一)出臺推進“兩化”融合的激勵政策
梳理現行推進“兩化”融合的相關政策措施,分析這些政策措施的執行效果及其存在問題,重點對財政資金支持重點項目的執行效果進行分析,提出下一步加快推進“兩化”融合政策措施的著力點。以優化企業創新和投資環境為重點,制定具體政策措施,主要包括財稅金融政策、產業政策、科技創新政策、知識產權保護等,帶動各類科技資源、創新和資本要素向企業集聚,激發企業在“兩化”融合過程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二)開展智能工業研究與試點示范
開展智能工業試點,圍繞提升產業創新能力、資源配置能力和綠色發展能力,在生產過程控制、生產環境監測、制造供應鏈跟蹤、產品全生命周期監測、促進安全生產和節能減排等重點領域開展應用示范,支持一批智能設計、智能制造、智能運營、智能管理、智能決策等方面的示范項目,探索應用模式,形成一系列成熟的可復制推廣的應用模板。
(三)深化質量監管、安全生產等環節的信息化應用
應用傳感器、移動通信等技術實現對重大危險源的識別與監測,建設完善安全監測網絡系統,實現對生產過程、作業場所、安全要素的實時監控和智能處置。建立工業產品全生命周期的質量管理平臺,推進物聯網技術在產品生命周期管理、產品質量追溯等領域的深度應用。
(四)加快建立統一的標準規范體系
政府支持協會和企業制定適合行業特點的“兩化”融合基礎標準規范體系,如物資的統一編碼標準、供應鏈上下游統一的系統接口、物聯網基本規范體系、企業信息安全管理體系技術規范、數據中心技術規范等。
(五)健全“兩化”融合公共服務體系
加快搭建由政府、大型企業和第三方機構參與的“兩化”融合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推進軟件服務企業與中小企業對接,組織開展經驗交流、人才培訓,指導和服務中小企業“兩化”融合。加快建設各行業研發設計、生產管理等專業性公共技術平臺,提高應用服務的專業性和針對性。加快建設集咨詢診斷、系統實施等于一體的服務平臺,開展面向中小企業的一體化服務,提升信息化咨詢、診斷、實施、維護水平。建設“兩化”融合創新中心,提供咨詢診斷、規劃設計、實施監理、評估認證等服務。五是推動電子商務誠信體系建設,完善交易主體身份認定機制,規范交易雙方權利和義務,不斷完善電子商務市場環境。
(六)加強工控系統信息安全防控能力
加大自主知識產權工控系統的研發和產業化的支持力度,結合重大科技專項、電子發展基金、共性關鍵技術等專項的實施,重點支持國產工控芯片、工控操作系統、系統集成技術以及安全防護技術。建立工業控制系統安全測評檢查和漏洞發布制度,加強對重點領域工業控制系統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指導監督,結合行業實際制定完善相關規章制度。加強工業控制系統信息安全管理,加強信息安全防控與測評,針對大型工控系統加強連接管理、組網管理、配置管理、設備選擇與升級管理、數據管理、應急管理等。
微觀點
@貝爾信_智慧城市:各大城市紛紛遭到暴雨襲擊后狼狽不堪,面臨各類自然災害,措手不及的同時也凸顯了當今城市規劃的不合理性及管理的缺失性,從而佐證智慧城市建設的必要性。面對突發事件,信息化的新型城鎮可啟動應急處理,以最快最有效的方法迅速給出解決方案并執行,彰顯智慧城市高效運營管理!
@康程醫院管理:醫療信息化是衛生部門未來將推進的七大體系之一。未來包括大型綜合醫院信息化系統標準化建設、建立全民電子健康檔案和區域性醫療信息化平臺三項工作,資金規模將達611億元。新興IT技術正在滲透傳統領域,其中,大數據和云計算最受重視,而且正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醫療衛生領域
@華為中國區:研究機構預測,全球中小企業云服務市場規模將在2014年達到680億美元,其中亞太地區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80億美元。2012年中國區市場的中小企業信息化市場規模已經達到2700億元,并且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間。調查發現,中小企業對高性價比、穩定、簡單易用的一站式信息化云服務有巨大需求。
@TJGAS:企業信息化什么時候可以像淘寶一樣,想買什么都可以查到,而且可以根據你買的東西,分析出你喜歡的產品,企業的信息化才能真正為企業創新發展起到作用。
@賽迪網官方微博: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市場競爭異常激烈,很多企業也許會因為一個小小的失誤而貽誤戰機,被競爭對手超過甚至擊垮。面對市場競爭,企業需要有更加高效、智能的管理及運營“手段”來博得先機,信息化水平成為了企業關注的焦點。
@暉之石會展服務:信息化不僅運用于主辦方、參展商、專業觀眾之間的信息交流互動,更可以作用于整個會展行業,規范會展行業數據統計,把握行業發展動態。
@大理城市交警:畢竟人海戰術不是長久之策,依托監控實現24小時管理+人員輔助處置才是解決辦法,現在古城正在搞信息化管控系統,應該快開工了,而且我們的集中整治也開始進行了!城市交通需要您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