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sharifulalam.com 2018-04-08 12:00 來源:
據新華社電針對美國301調查報告情況以及近來美國頻頻出臺的貿易保護主義舉措,中國多位制造業領域專家7日一致表示,301調查報告不實,不要誤讀《中國制造2025》,不要誤判中國建設制造強國的決心。
“強制技術轉讓”屬無稽之談
美國于近日公布301調查報告,認定中國使用合資要求、股比限制和其他限制強制或迫使美國企業轉讓技術,對美國企業的投資和活動施加了實質性的限制和干預等。這份調查結果引發業內專家抨擊。
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學家祝寶良說,通過自主開發還是商業合作獲得技術是企業的自主行為,中國政府沒有限制性規定。“強制技術轉讓”純屬無稽之談。
針對報告提出的中國對美國企業的投資和活動施加了實質性的限制和干預,國家制造強國建設咨詢委員會委員張雅林說,中國絕大多數一般制造業已實現全面開放。中國政府已建立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對各部門、各地方出臺排除、限制競爭政策進行制度性約束。
“在中外企業合資合作中,外資企業的綜合收益是顯而易見的。一方面,巨大的市場為其帶來豐厚的收益,另一方面,外資企業由此納入全球供應鏈體系,降低采購成本,提高全球競爭力。”張雅林說。
在走出去方面,專家認為,中國政府鼓勵企業走出去是一種原則和方向上的引導,并沒有所謂的資金支持。美國是世界上對外資審查非常嚴格的國家,而對中國的投資審查又是其中最嚴的,中國公司對美國公司及其資產進行投資和收購并不存在侵犯知識產權、影響美國安全。
“301調查報告體現了其強烈的單邊主義思維,嚴重違背了國際貿易規則。”張雅林說。
對《中國制造2025》誤讀歪曲
專家認為,這份調查報告或明或暗指向《中國制造2025》,美國擬征稅清單所列領域與《中國制造2025》確定的重點領域基本重合,這是對《中國制造2025》的嚴重誤讀和歪曲。
“中國為順應世界新一輪工業革命的趨勢和自身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內在要求而提出的《中國制造2025》,卻成為美國發起貿易爭端的依據,令人匪夷所思。”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認為,《中國制造2025》本身并沒有違背任何原則,只是美國為達到其遏制“中國制造”從大向強的轉變尋求的借口而已。
面對新工業革命的浪潮,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很多國家紛紛推出自己的“再工業化戰略”。中國作為工業大國,也在積極應對挑戰,推進制造業升級?!吨袊圃?025》是以應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為重點,促進制造業創新發展為主題,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為主線,推進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的產業規劃。
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委員屈賢明說,《中國制造2025》堅持市場主導,無論是一些指標要求還是學界專家編制的目標,都不具有任何強制性,也沒有與政府的相關政策、資金投入等掛鉤。同樣,中國政府必然以開放心態、創造開放環境來推進《中國制造2025》。
“如果這樣一個規劃也被當成貿易爭端的依據,那么這種爭端的實質就是想剝奪中國的發展權,一種赤裸裸的‘我可以、你不可以’的單邊霸權主義。”黃群慧說。
“中國制造”必將進入新階段
專家表示,中國制造業整體水平的提升和國際競爭力的增強主要來自于創新投入的增加和綜合競爭優勢,不是由技術轉讓帶來的。中國也將牢牢把握住“高質量發展”這個核心,用一以貫之的信心和恒心務實創新。美方不要誤判中國建設制造強國的決心。
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執行副會長熊夢說,中國在研發領域的高強度投入和產出、完善的產業配套能力等促使中國產業競爭力水平快速提高。
隨著全球經濟發展邁向新高度,消費市場對產品質量和服務有了更高的要求,“中國制造”也必將進入新階段,加快用先進適用的技術來改造提升傳統的產業,培育新動能,尋求價值鏈平衡。
攻克關鍵核心技術、加快基礎材料和工藝的研發創新、加速推進人工智能深度應用等,圍繞自主創新,一系列布局正在展開;通過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大創新投入等,人才、資金等各類要素也更多地向制造業聚集;通過廣泛的國內外合作,重視和保護知識產權,制造業創新能力和供給能力不斷提高……
“中國制造業將直面新工業革命的機遇和挑戰,加快轉型升級和動能轉換的步伐,排除干擾,朝著制造強國這一目標堅定前進。”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專家委員會名譽主任朱森第說。
■ 影響
美股暴跌“回應”特朗普升級對華貿易摩擦
受中美經貿沖突影響,6日紐約股市三大股指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標準普爾500種股票指數、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分別比前一交易日下跌2.34%、2.19%和2.28%,其中道瓊斯指數盤中一度暴跌逾700點。
同時,衡量投資者恐慌情緒的芝加哥期權交易所波動指數(又稱“恐慌指數”)飆升13.46%,收于21.49。
對中美經貿沖突擔憂加劇也令國際油價走勢承壓。當天,紐約商品交易所2018年5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下跌1.48美元,收于每桶62.06美元,跌幅為2.33%。
擔憂情緒蔓延使得黃金等避險資產的需求增加。當天,紐約商品交易所黃金期貨市場交投最活躍的6月黃金期價比前一交易日上漲7.6美元,收于每盎司1336.1美元,漲幅為0.57%。
國際觀察人士認為,特朗普政府一再升級對華貿易摩擦,不但無助于縮減美國貿易逆差,還會造成金融市場不穩定等后果,這種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行徑將損害美國經濟乃至世界經濟。
美國圣托馬斯大學休斯敦分校教授喬恩·泰勒表示,美國政府試圖繞過世界貿易組織爭端解決機制,采取獨斷專行的單邊行為,是“非常錯誤的”。
據新華社
■ 回應
中國有信心、有能力應對知識產權領域挑戰
據新華社電國家知識產權局保護協調司司長張志成表示,中國的創新成就一不靠偷,二不靠搶,是中國人踏踏實實干出來的。在知識產權領域,中國有信心、有能力應對任何挑戰。
美方301調查報告指責中國在技術轉移、知識產權和創新方面的做法是沒有事實根據的。事實上,中國制造業整體技術水平的提升和國際競爭力的增強主要來自于中國創新投入的增加和制造業的綜合競爭優勢。
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熊夢表示,中國在研發領域的高強度投入和產出,保證了中國企業技術水平的快速提高。1996年,中國整體研發強度只有0.57%,2017年提高到2.12%,已經超過英國和歐盟28國的平均水平。
與此同時,中國具有完善的產業體系和產業配套,擁有熟練的技術工人,而且隨著市場化的推進涌現出一大批勇于嘗試、探索的企業,這些因素結合起來就使得中國企業能夠把好的創意設計快速、低成本地進行產業化生產,而且在生產過程中還能夠不斷降低成本、改進質量。
隨著知識產權戰略深入實施,研發投入不斷加大,中國知識產權綜合實力快速提升。2016年中國成為世界上首個年發明專利申請受理量突破100萬件的國家,也是繼美國、日本之后第三個國內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突破100萬件的國家。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總干事高銳稱,中國已經從主要的技術使用者轉變為技術生產者。
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正致力于貫徹實施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政策,推動提高法定賠償上限,增設懲罰性賠償制度,設立知識產權專門法院,加強重點領域行政執法,積極加強仲裁調解等社會治理。在近期機構改革中,中國又實現了集中管理專利、商標、原產地地理標志等。
國家知識產權局有關調查表明,中國知識產權保護成效得到了國內外的普遍認可,吸引了各國創新主體積極申請中國專利。2017年,美國獲得23679件中國專利授權,在各國排名第二。
張志成表示,知識產權制度的目標是有效保護創新成果,維持市場秩序,實現公平競爭,同時也要推動技術轉讓和傳播,使創新成果的福祉為人類所共享。各方應堅守知識產權制度促進創新發展和技術依法轉讓、傳播的宗旨,而不應只強調權利保護避而不談相關義務、或只強調自身利益而把多邊協議的相關原則拋諸腦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