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sharifulalam.com 2018-04-03 17:01 來源:工人日報
在制造業聚集的工業大市——河南洛陽,隨著轉型升級的步伐加快,在很多工廠和車間,工業機器人已經大量使用,搬運工、焊接工、噴涂工、裝配工等工種,正逐漸被機器人取代。
不少人擔心“機器代人”會造成工人大量失業,來自洛陽市總的最新調研表明,大規模機器人的使用可能會替代一部分流水線上的勞動力,但企業效率大大提高,新設備的操作、維護也會相應創造出新的崗位和需求。值得擔憂的是,被取代的工人如何在新一輪產業升級中,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
“機器代人”勢頭猛
機器轟鳴,火花四濺。走進洛陽北方易初摩托車有限公司沖壓焊接部,最引人注目的是車間里的機器人。
搬運機器人揮舞機器臂,穩穩地搬運著沉重的工件;鉆孔機器人小巧靈活,熟練地在車體固定位置鉆下一個個圓孔;弧焊機器人實時跟蹤焊接車體,實現了對車體的自動化焊接,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工業機器人通用性強、工作效率高、穩定可靠、重復精度高。”公司沖壓焊接部經理馮振剛對機器人贊不絕口。
像洛陽北方易初摩托車公司一樣,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工業機器人。作為河南唯一的以工業機器人為主的智能裝備生產基地,洛陽如今通過實施國家、省、市重點科技工程,大力示范推廣工業機器人的應用和產業化,使得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規模不斷壯大。
特別是在洛陽服務行業,如交通銀行、洛陽銀行等金融機構和永輝超市等零售企業,普遍采用智能機器代替柜員辦理業務、自動結賬機代替收銀員等技術。
與此同時,還有不少中小企業緊跟發展趨勢,不斷提高自主競爭力,在汽車零部件、電子電器、化工、機械、金屬加工、物流等勞動密集型行業也開始實施“機器代人”。
在洛陽鴻元軸承科技公司,今年以來,隨著工業機器人需求持續增長,企業的“拳頭產品”——工業機器人專用軸承更是進入了“爆單期”,企業不得不將大量引入新設備擴大產量。
“以往客戶訂購幾百套已經算是大訂單,如今單個客戶一次性訂購1萬套已經稀松平常。”洛陽鴻元公司董事長周樹洲說。
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洛陽市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045億元,同比增長25.2%,連續多年保持高速增長態勢,創造了大量與機器人的開發、制造、編程、配置和維護有關的新就業崗位。
機遇與挑戰并存
“機器代人”成為工業企業轉型升級的必經之路。調查顯示,全市70%以上的企業在實施“機器代人”后,相關生產線的生產率至少提高了10%,個別的企業甚至提高30%以上。服務行業如金融機構和零售企業的人力成本也大幅縮減,服務效率得到提升。
“要增加工會工作的科學性、預見性、主動性,充分發揮工會組織服務職工、服務大局的作用,就要對企業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進行及時了解和調查。”談起這次專題調研,洛陽市政協副主席、市總工會主席吉振華說。
在此背景下,洛陽市總工會去年就全市“機器代人”情況,在各大企業進行了長時間的實地調研,通過座談交流、蹲點調查、征求意見等方式方法,拿到了第一手資料。
調查表明,特別是勞動密集型企業,一旦大范圍實施“機器代人”可使一些簡單、重復的生產環節用工人數大幅度下降。在相關制造行業的生產線,如沖壓、鍛造、焊接等工種,在實施“機器代人”后,至少有70%以上的生產一線,將減少10%以上的用工。
以中鋼耐種成型壓機為例,通過應用電機進新技術改造,實現了3人操作到從2人操作的進步,雖數目不大,但若放大至整個企業,乃至整個行業,未來短期失業壓力會進一步加大,就業結構矛盾突出。
洛陽市總工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司志華說,“機器代人”對社會技能人才培養提出更高要求,也對工會在產業工會隊伍建設和服務一線職工方面提出新命題。
工人技能升級跨跳板
此次調查也表明,現在說機器大量或者完全取代人工為時尚早,在當前情況下,大部分制造企業只是傾向于半自動化或低成本的自動化。一些企業在座談中也表示,“機器代人”一次性投入大、成本回收期長,以企業現有財力無力承擔。
但面對這一趨勢,洛陽市總工會提出:職工如何完成蛻變,提高自身素質,跟上時代的發展,實現與產業升級而同步提升?
目前,通過職業技能大賽、首席員工、河洛工匠等活動的開展,以師傅帶徒、技術講座、技能培訓等為主要手段,洛陽市建立了完善的職工成長成才通道何完整的技能提升和創新激勵機制,不斷提高廣大職工專業素養和技能水平,以降低產業升級對于部分職工就業所產生的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全市建立的“洛陽市技術能手”“河洛技能大獎”評選表彰制度,每年評選100名“河洛工匠”、10名“河洛大工匠”,分別給予一次性1萬元、3萬元獎勵。其中,“河洛大工匠”獲評者還能享受市級勞模待遇。
“當今社會,發展日新月異,咱工人要是不努力提升自己,確實面臨被淘汰的危險。”憑借高超的煉鋼技術,中信重工煉鋼工人楊金安帶領攻關小組先后完成技術攻關13項,提出創新合理化建議20余項,僅2016年便為企業實現經濟效益1260.534萬元。楊金安說,雖然自己所在的企業已成為國內最大的特種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研發制造基地,但是依然崇尚工匠精神。“相比分毫不差的機器,工人的核心競爭力就在于汲取不盡的創新精神”。
而對于產業升級,尤其是“機器代人”新產生的困難職工,洛陽市總工會也聯合6部門采取了“兜底”:按照困難職工認定標準,堅持“先建檔、后幫扶、依檔施助”的原則,同步建檔立卡、同步實施幫扶、同步解困脫困。
吉振華說,工會應摸清在企業生產自動化和“機器代人”背景下職工素質提升的需求,主動引導廣大職工轉變觀念,搭建職工技能素質提升平臺,做好再就業培訓工作,維護職工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