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sharifulalam.com 2017-05-17 09:11 來源:福建順昌虹潤精密儀器有限公司
“虹潤”儀表現在已經是國內數字顯示儀表數一數二了,我們的目標是世界第一。”快人快語的林善平難得放慢了語速,鄭重地向我們談起未來的目標。
2016年,“虹潤”20周年之際,中國儀表學會贈送了一塊牌匾:立工匠精神,做一流儀表。林善平沒有把它掛在自己的辦公室內,而是放在職工經常進出的辦公樓一樓陳列室里。
“我覺得,做企業要有工匠精神,做代表也要有一種工匠精神。”這是林善平對10年代表履職經驗的總結,也是對自己創業21年的總結。
履職用心:“當代表就是要為黨和政府分憂,為百姓解難”林善平是個熱愛鉆研也善于鉆研的人,22歲時就在計算機軟件開發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獲省部級獎勵,在國家級雜志上發表多篇論文。“當代表為了什么?人民群眾想什么、期待什么?”這是他當選代表后時常琢磨的問題。
從初期的學習積累,到后來的厚積薄發,林善平找到了自己的答案:“職責要求人大代表不僅要善于發現問題,而且還要分析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并且拿出解決問題的辦法。當代表就是要為黨和政府分憂,為百姓解難。”秉持著這樣的信念,林善平通過學習和摸索,很快地形成了自己議政履職的風格。
早在2002年,“虹潤”就設立了助學基金,每年出資30萬元,用于資助貧困大學生。為了保障助學金的發放公平、公正,他專門派工作人員同縣政協、縣婦聯、關工委等單位對受助貧困大學生進行摸底走訪,嚴格把關。在助學過程中,林善平發現山區貧困人口仍然較多,有的家庭父母患病,有的家庭一貧如洗,有的甚至還住牛棚……這些家庭維持生活都困難,更不用說供孩子上大學了。幫助貧困生,需要更多的力量參與。
2014年1月,他向省十二屆人大二次會議提出了《關于建設省級專項資金,加強對經濟發展緩慢區貧困生扶持的建議》,希望省政府根據學費、生活費普遍上漲的情況,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幫助落后地區貧困生,并積極鼓勵18歲以上的貧困生開展勤工助學,鼓勵他們自強自立。他的建議得到了省教育廳、省民政廳等相關政府部門的積極呼應。
履職用心,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去捕捉對代表履職有用的東西,去找尋需要代表反映呼吁的社會問題,林善平樂此不疲。也因此,他所提的建議大都是自己潛心思考、調研、求教后的成果。
因工作需要,林善平經常乘汽車出差,外省專家和客戶也常來公司考察。有一段時間,不少開車的朋友向他反映,在高速公路上開車很困難,稍不注意就被扣分。有的外省駕駛員說,在外省高速開來開去都是守法良民,一進福建就成了違法“刁民”。從大家的“抱怨”中受到觸動,結合自己的乘車經歷,通過細心觀察和咨詢后,他發現省內高速公路的管理上的確存在著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如行車限速過低、標志牌設置不合理、交通執法不夠以人為本等。
以高速公路行車限速為例,我省高速公路的限速標準大體上是:沿海的一般在120公里/小時,山區的80公里/小時。“高速公路限速過低,對山區的經濟社會發展也造成了不良的影響。這樣的差異意味著人流物流在沿海一個小時可到達,而山區卻要用一個半小時才能到達,無形中加大了山區的時間和資金成本。”林善平從更高的站位看待山區高速限速過低的問題。雖然省交通廳和公安廳曾聯合下文,準備對全省高速公路限速標準重新論證和提速,林善平了解后發現,至2016年初已提速的才256公里,標準從80公里/小時提為100公里/小時,里程太短、力度偏小。
在2016年1月的省十二屆人大四次會議上,林善平領銜提出了《關于改進我省高速公路管理與執法工作的建議》,提出要調整高速公路限速標準、改革分道限速規定、合理設置限速標志以及改進交通執法等建議。有關部門積極采納,全省高速公路4221公里路段提速工作在2016年底前全部完成,一些多余的標志被拆除,省公安廳還在答復中承諾一旦條件成熟將逐步推進長下坡預警系統建設。
無欲則剛:“不能一碰到困難就打退堂鼓”
履職第二個任期進入最后一年,丁酉年春節,林善平乘著假日空閑捋了捋自己十年的履職成果:擔任兩屆省人大代表以來,一共提出各類建議意見38條。對于數量的多少,林善平并不太在意,“一個人的精力、能力畢竟有限,一個代表一年能解決一件事,一屆能辦成5件事,這就已經很了不得。”
履職越久,林善平越明白,跟蹤督促承辦單位將代表建議落到實處,往往比提建議意見,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從首次參加省人代會開始就為交通不便的閩北持續不斷建言的經歷,讓他品嘗了履職的不易與光榮。
閩北的延平、順昌、邵武、光澤四縣(市、區),地處閩江上游,曾經的中央蘇區、扶貧開發重點區域,但近年來現代交通建設落后,嚴重制約了當地的發展,其中順昌、光澤更一度成為全省僅剩的幾個沒有高速公路的縣。林善平從當地人民群眾強烈呼聲和期待中感到代表的責任。
剛當代表的頭幾年,林善平在審議發言時說話還不順溜,但只要有省領導到南平團參加審議,他都大膽地拿起話筒,反映閩北人民急切渴望建設高速公路的呼聲。一年未得到重視,明年接著再說,就這樣,從2008年到2010年,每次參加省人代會,碰到省領導下團,他都會將推進閩北高速公路建設作為自己審議發言的重點。在他和幾位閩北的省人大代表的持續推動下,延(平)順(昌)、順(昌)邵(武)、邵(武)光(澤)高速公路建設被列入省“十二五”期間“縣縣通高速”項目。
然而,事情并沒有就此一帆風順。截至2013年初,也就是“十二五”規劃第三年,由于投資收益方面的顧慮,延順、順邵高速公路工程無人敢接,社會投資主體始終無法落實。一直在跟蹤了解項目進展情況的林善平又在2013年領銜提出建議,要求加快推進項目建設,采取省市合作模式、落實社會投資主體。省交通部門認真辦理代表建議,與南平市協商確定由省市共同投資,并克服困難,抓緊開工建設。2015年年底,延順、邵光高速公路通車,順邵高速公路也開工建設。近兩年,林善平又把心思放在了高速鐵路的建設上,連續兩年提出相關建議,希望為閩北全面進入高鐵時代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下功夫去推動問題的解決,林善平覺得這樣當代表才更有意義。“我們提建議也不是為了個人,都是為了群眾。”“出于公心”讓他能夠更加理直氣壯地堅持自己的意見。
2015年他從一起民間借貸案件,看到因高利貸崩盤、資金鏈斷裂,影響婚姻家庭穩定、激化社會矛盾的嚴重問題,先是給省法院寫信,后又在大會審議時發言,并與17位代表聯名提出建議,反映此類案件不少,群眾意見強烈,應引起司法機關的高度重視。會后,省高級人民法院開展專題調研并與代表溝通,審判委員會專題討論,對社會各界意見比較集中的關于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向外借款責任承擔問題,統一執法尺度,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今年初,他在媒體上看到最高人民法院出臺了補充規定:夫妻一方與第三人串通虛構債務,夫妻一方因賭博吸毒負債,第三人主張權利均不支持。林善平為此前后花了近一年時間,盡管這件代表建議的提出與辦理過程頗費周折,但看到所有努力沒有白費,他覺得自己的這份付出值了!
“履職不能一碰到困難就打退堂鼓。現在很多部門對代表的建議都是很尊重的,省人大常委會對代表建議督辦力度也很大。只要代表能夠堅持,還是能推動問題一步步得到解決的。”就像一位倔強的工匠一樣,盡全力去追求讓自己和“顧客”都滿意的產品。有時承辦部門辦理結果沒有讓他滿意,林善平在回復時直接表態“不滿意”。這樣反復兩三次,直至有了新的處理方案,他才在回復函中簽下“滿意”兩個字。“滿意”了也不是終點。2014年,他提交了《關于做好我省公路路標標識工作的建議》,雖然有關部門明確提出“有序推進全省普通國省干線公路指路標志改造工作”等答復,他還是不放心,隨后兩年,他與交通、旅游等部門保持密切溝通,直至2016年底,標識改造工作基本完成。收到交通部門的反饋后,林善平特意坐車到路上去實地體驗了一番,發現改造后路標標識確實更加清晰明確,心里這才踏實下來。
建言實體:“越是困難,越是需要政府對企業更多的關愛與支持”
很多人會問林善平是否有將“虹潤”包裝上市的想法,他總是堅定地回答——“虹潤”不上市。他向記者坦陳,擔心上市之后企業免不了有做大做強的沖動,而無法專注本業。當社會資金注意力都在炒作各類資產的時候,真正精耕細作的企業家正在埋頭做事。
近些年來,由于產能過剩、產業結構不合理等原因,大量企業降低產能,甚至停產倒閉。“中國制造”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盡管自己的企業逆勢發展,但一個代表所應承擔的社會責任讓林善平從未停止過對實體經濟的憂思。在2013年初召開的省十二屆人大一次會議上,他就提出了《銀行現行貸款制度改革刻不容緩》的建議,直指國有商業銀行貸款手續繁瑣、附加條件過多、誠信度差,他建議要大力發展民營銀行與外資銀行,或者加強對銀行業的有效監管。
“實體經濟今天的困境,是多年來實體經濟運行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和困難,沒有很好解決,導致了風險的長期累積,為實體經濟的危機爆發埋下了巨大的隱患。”長期從事制造業,林善平對實體經濟的發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感同身受。他在省十二屆人大四次會議上所提出的《解決實體經濟發展的“瓶頸”刻不容緩》的建議中,集中地闡述了自己對實體經濟的各種想法。
國家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旨在克服當前的經濟困難,為經濟發展帶來持久動力。林善平認為,要結合實際大力宣傳創業創新,但也要重視把握好度。“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能力去創業,都適合創業。大學生社會閱歷淺,人生觀、事業觀還沒有完全定型和成熟。一旦創業失敗,極易情緒低落、萎靡不振,很容易喪失對事業和前途的信心。”行行都可以出狀元,經濟社會發展還需要大量的醫生、科學家、工程師、農藝師、藝術家等方方面面的人才。通過就業崗位的實踐,腳踏實地,不斷增長才干和本領,成為某個行業的技術型實業型人才,也是成功的體現。
“制造業需要轉型升級,中國要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對技術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迫切。”在林善平看來,職業教育的缺失導致制造企業很難招聘到急需的技術人員。“目前我們的大學建設是遍地開花,而職業院校卻是鳳毛麟角、少之又少。不少民營職業院校被迫關閉,剩下的也都舉步維艱,難以為繼。”他說,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進一步扶持職業教育發展,培養更多的職業技術人才,是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的必然選擇,務必抓緊抓實抓出成效。
在今年初的省十二屆人大五次會議上,林善平又在審議發言時提出,“現在有的地方領導動輒要求企業做大。我想,要從做大改成做精做強做優。如果一味鼓勵企業做大,盲目擴張,企業卻沒有持續創新發展能力,勢必達到一定高度后,會走下坡路。其實把企業先做精做強做優了,他能做大的就自然做大,能做中的就自然做中,就算小企業,他能夠做精做強做優,又有什么不好呢?”這話可謂振聾發聵。
林善平深知,實體經濟所面臨的困難,“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解決起來也絕不是一朝一夕之功。“眼下正是經濟比較困難時期,越是困難,越是需要政府對企業更多的關愛與支持,越是需要企業家們站出來,腳踏實地干實業,開拓‘中國制造’的新天地。”
履職絕不能一般化,不說不痛不癢空洞無物的話,不提“沒有錯但也沒有用”的建議——這是人大代表林善平對自己的履職要求,“匠心滿滿”,標準頗高。他像做儀表產品一樣,一絲不茍地對待每一次發言、每一份建議,用自己的行動,積極認真地履行代表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