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sharifulalam.com 2016-11-30 16:00 來源:中國證券網
世界智能制造大會將于12月6日召開,屆時將發布智能制造“十三五”發展規劃。近期工信部部長苗圩多次接受媒體采訪,談及智能制造相關話題。他強調,智能化必須突破核心技術,我國高端傳感器、控制系統、工業軟件、工業互聯網等領域核心技術還有待突破。與此同時,據媒體報道,華為、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英特爾、ARM和軟通動力六家單位聯合倡議,即將成立邊緣計算產業聯盟。邊緣計算和物聯網、云計算等行業密切相關,對于行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有重大意義。可見,制造業智能化路線圖逐漸清晰,相關延伸產業發展目標也開始具體化。
從目前智能制造發展的情況來看,和人工智能、云計算、物聯網、傳感器、網絡安全、邊緣計算、大數據等七大產業密切相關。業內人士表示,人工智能和傳感器作為智能制造的核心控制技術,后期發展空間巨大。邊緣計算、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產業將智能制造的數據共享互聯,建立起網絡化的大環境。最后,網絡安全保證工業互聯網的數據安全。
苗圩表示,智能制造是終級的發展目標,實際上《中國制造2025》中認為智能制造分三階段,即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目前,全球范圍內,現有的企業能達到智能化水平的還很少。智能化的基礎是數字化,我們首先要把產品、生產過程、管理進行數字化變革,在此基礎上,再把不同的裝備和裝備之間、裝備和產品之間、裝備和人之間,建立起通信網絡,最終實現網絡化。在數字化和網絡化都已實現的基礎上,才可以談智能制造。
苗圩表示,工信部將通過推進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促進更多的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目前已組織成立了動力電池創新中心,下一步要推動增材制造、工業機器人創新中心和省級創新中心建設,到2020年建立15個左右國家級創新中心。
工信部部長苗圩說,工信部將促進軟件業與制造業的密切結合,發揮各自優勢,突破在制造數字化方面的核心技術。同時,大力推進高端裝備及物聯網的發展,并加強智能時代的網絡安全保護。
苗圩還強調,要突破核心技術。我國高端傳感器、控制系統、工業軟件、工業互聯網等領域核心技術還有待突破,如果沒有先進的技術,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將是空談。用高端裝備武裝產業。也就是說,產業需要更多的高檔數控機床、3D打印以及工業機器人等裝備參與生產,促進企業生產過程實現自動化、數字化,最終實現智能化。保障工業網絡安全。隨著更多的機器,更多的產品聯網,現在互聯網面對的問題可能就會延伸到物聯網上面來。其造成的影響和破壞,可能會大過于在互聯網所造成的影響破壞,這些方面的問題我們必須未雨綢繆,及早研究應對,趨利避害。
與此同時,據悉,邊緣計算產業聯盟成立暨2016首屆邊緣計算產業峰會將于2016年11月30日召開,據媒體報道,華為、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英特爾、ARM和軟通動力聯合倡議,即將成立邊緣計算產業聯盟,邊緣計算作為新興產業應用前景廣闊,在技術與商業的雙重驅動下,邊緣計算產業將持續走向縱深。但因為其橫跨OT、IT、CT多個領域,且涉及網絡聯接、數據聚合、芯片、傳感、行業應用多個產業鏈角色。它需要產業協同與合作,孵化行業應用最佳實踐。
邊緣計算是在靠近物或數據源頭的網絡邊緣側,融合網絡、計算、存儲、應用核心能力的開放平臺,就近提供邊緣智能服務,滿足行業數字化在敏捷聯接、實時業務、數據優化、應用智能、安全與隱私保護等方面的關鍵需求。邊緣計算的出現有其必然性,以車聯網為例,單車每秒可產生高達1GB的數據,這是由車輛所有部件每時每刻的運轉狀態產生的,顯然依靠云還不能滿足其實時傳輸與計算的要求,這也就是邊緣計算的價值所在,即在端進行部分數據的分析和處理。
【七大相關產業】
>>邊緣計算
據IDC數據統計,到2020年將有超過500億的終端與設備聯網。未來超過50%的數據需要在網絡邊緣側分析、處理與儲存。梳理邊緣計算的內涵,邊緣計算是在靠近物或數據源頭的網絡邊緣側,融合網絡、計算、存儲、應用核心能力的開放平臺,就近提供邊緣智能服務,滿足行業數字化在敏捷聯接、實時業務、數據優化、應用智能、安全與隱私保護等方面的關鍵需求。
>> 人工智能
在未來通用智能時代,除了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等AI技術在某些領域的直接應用,人工智能更大的影響在于將重塑生活服務、醫療、零售、數字營銷、農業、工業、商業等各行各業,并將引發新一輪IT設備投資周期。智能化的大潮即將來襲,萬億元的市場規模值得期待。
>>云計算
云計算是未來5年至10 年高確定性增長的行業,預計公有云服務市場規模在未來5年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將超過 100%,公有云整體市場規模年均復合增長率將達65%,私有云市場規模年均復合增長率將達到30%,全球云計算市場的整體規模在數千億美元。預計到2020年,我國的云計算市場規模將達到2200億元以上。
>>物聯網
據國家工信部科技司巡視員盧希介紹,目前我國物聯網產業規模已達到7500億元,在智能交通、車聯網、醫療健康等領域,已形成一批成熟的物聯網運營服務平臺和商業模式。
>> 傳感器
智能制造將帶動全產業和全領域的傳感器應用和發展,從而成為新經濟增長的巨大動力。同傳統的智能化工廠不同,智慧工廠將實現工程技術、生產制造、生產供應和銷售的全流程智能化;同時,還將帶動智能電網、智能物流、智能建筑、智能移動設備和智能產品領域的快速發展。基于此,霍尼韋爾大中華區研發副總裁兼首席技術官張大可認為,先進制造業、先進物流交通是今后五年投資的重點,市場規模將會達到2500億美元。
>>大數據
在信息為王的經濟發展時期,數據所到之處必然會觸發全產業鏈的創新與變革。誰利用“大數據”的思維,誰就能贏得主動,贏得先機,占領發展的制高點。大數據就是打開未來通道的最權威與最科學的依據。數據與數據的聚核,所迸發出來的價值或將激活萬億產值。
>>網絡安全
相關機構統計顯示,國內大中型企業在過去一年內因信息安全事件平均每家損失達240萬美元。而每年計算機及網絡犯罪活動帶來的損失超過4450億美元。來自網絡的威脅已經不再僅限于傳統IT系統,已經擴展至傳統工業基礎設施。國內網絡安全市場規模也呈爆發式增長,企業級市場有望從目前的約100億元規模擴張到千億以上。有業內人士預計,目前國內網安市場還在起步階段,未來可能催生萬億級別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