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sharifulalam.com 2016-10-20 08:42 來源:中國工業報
由中國中小企業協會、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和經理人傳媒共同主辦的“2016中德制造業峰會”于10月14日在北京隆重召開,本次峰會以“新動力、新活法、新生態”為主題,旨在搭建智能制造行業產學研各領域的合作交流平臺,為各方提供技術對接、投資合作、市場拓展的機會,推動我國智能制造產業的快速發展。
峰會邀請了400多位來自制造業領域的政界精英、行業領袖、企業高層齊聚一堂,共謀中國企業海外并購與智能制造轉型升級的發展藍圖。中國中小企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張競強、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長楊學山、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院長毛基業、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副院長兼總工程師李愛仙、中國中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王軍、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駐華代表舒友涵、德國工商大會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Alexandra Voss、德國萬可集團總經理彭可夫等政企學屆領導及嘉賓到會并發言。
中國中小企業協會高新技術產業分會主任陳晶介紹,中小企業在我國國民經濟當中占據了半壁江山,是我們國家自主創新的生力軍,對促進經濟增長、增加社會就業,對技術創新、刺激市場競爭等方面的影響和作用非常重大。中國中小企業協會在在致力于服務全國中小企業上做出了很多的工作。為了貫徹國家制造2025的戰略綱領,中小企業協會在中德企業間的技術、市場、資本方面的合作交流做出了很多工作。包括對接德國優質并購項目、通過并購形式幫助企業實現轉型升級,助推企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本次峰會中德制造業高峰對話環節,企業家代表天津長榮印刷設備股份有限公司邱云、深圳市金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楊學軍、深圳市捷順科技實力股份有限公司的徐首峰、浙江省海利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張競、北京東方雨虹防水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劉斌、西蒙顧和管理咨詢有限公司CEO克勞斯席樂克博士分別圍繞:隱形冠軍如何做大做強等深入探討與分享,各位代表精彩的發言引起與會者強烈共鳴,為現場聽眾帶來一場思想盛宴。
中國作為世界制造業大國,盡管在高鐵、核電等部分領域掌握著先進的生產技術,但大部分制造行業與先進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的融合度不高,制造業內部的研發能力不強,缺乏核心關鍵技術。尤其隨著近年來國內勞動力成本的上升、環境污染問題的惡化以及結構性產能過剩問題的爆發,使得缺乏核心技術的制造企業面臨的挑戰日益嚴峻。在智能制造轉型升級的實戰方面,來自制造業實戰一線的中國中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王軍、西門子中國工業自動化集團系統部總經理衛岳歌、中國科學院云計算產業技術創新與育成中心主任季統凱、北京東方雨虹防水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劉斌等都做了精彩紛呈的發言,獲得了與會人員的好評。
伴隨著中德合作的不斷加深,此次峰會在北京成功舉辦,不僅為中德制造業的項目對接、中德合作和業務拓展提供了很好的平臺,更好地引導中國企業海外并購轉型升級,促進企業交流與合作,創造合作商機,也為中國以及北京當地制造業企業快速發展起到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