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sharifulalam.com 2016-05-11 14:32 來源:工信部
消費不足,產能有余,新時期智能制造成為中國服裝產業由規模發展轉向價值發展、由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的主攻方向。今天上午,由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支持,中國服裝協會、中國縫制機械協會、中國紡織機械協會、上海縫制機械行業協會、服裝行業及其關聯產業優秀骨干企業和全國服裝智能制造領域技術產品相關企業、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等聯合發起的中國服裝智能制造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在京成立。
據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助理、中國服裝協會常務副會長陳大鵬介紹,為落實《中國制造2025》精神,積極應對新常態下服裝行業面臨的新挑戰,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大發展機遇,大力發展智能制造,引導和推進服裝行業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加快以現代制造技術、制造系統、制造范式為突破口的產業轉型升級,不斷提升行業運行發展質量,中國服裝協會在去年組織專家開展了服裝行業智能制造專題研究。
在推進“智能制造”的過程中,服裝作為多學科交叉應用行業,面臨科技創新資源分散的問題,因此急需一個平臺獲取創新信息,進行專業交流,指導發展方向,優化資源配置,促進協同創新,加速創新成果的產業化應用。中國服裝智能制造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由此應運而生,旨在建設一個跨界融合、開放合作的創新平臺,以突破服裝行業智能制造領域的共性關鍵技術瓶頸,實現技術創新資源的有效配置和合理分工,進而推動產業整體競爭力的提升。
“服裝行業智能制造將主要圍繞服裝裝備智能化、生產過程智能化、制造方式智能化、管理決策智能化、產品智能化五個方面重點推進。”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服裝協會會長孫瑞哲表示,聯盟定位于以推進中國服裝智能制造為主旨的創新組織,主要呈現三大平臺功能,即信息資源平臺,通過信息資源收集、傳遞和服務等,優化服裝智能制造領域的資源配置;研究開發平臺,通過專題交流研討、項目課題申報、技術產品研發等,推動服裝智能制造領域的協同創新;成果推廣平臺,通過科技、管理創新及新模式新業態等成果推廣、標準制定、評價示范等,加速推進服裝智能制造領域創新成果的產業化應用。
中國服裝協會、中國縫制機械協會、中國紡織機械協會、上海縫制機械行業協會、晨風集團、報喜鳥服飾、九牧王股份、即發集團、大楊集團、領秀服飾、南山紡織、柒牌集團、威士機械、和鷹科技、東華大學、北京服裝學院、蘇州大學、西安工程大學等24家單位成為聯盟首批成員。
當天下午,聯盟舉行第一次工作會議,討論確定聯盟有關工作機制、項目管理辦法及工作計劃。據了解,近期聯盟將以服裝智能制造共性基礎研究為突破口,充分利用“聯盟”成員單位現有研究開發條件和優勢建立協作機制,研發若干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對行業有重大影響的共性技術,加快服裝行業以現代制造技術、制造系統、制造范式為突破口的產業轉型升級,突破服裝智能制造領域的關鍵技術并加強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示范應用,加快推動我國服裝行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王天凱,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司長高延敏,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服裝協會會長孫瑞哲,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副司長曹學軍,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助理、中國服裝協會常務副會長陳大鵬,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秘書長、科技發展部主任彭燕麗,中國縫制機械協會理事長何燁,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紡織處處長曹庭瑞,中國服裝協會專職副會長楊金純,中國縫制機械協會副理事長林建龍,中國紡織機械協會總工程師祝憲民等主要領導出席當天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