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sharifulalam.com 2016-05-04 14:35 《中華工控網》原創
毋庸置疑,一年一度的漢諾威工業博覽會早已成為業內翹首以盼的饕餮盛宴,而今年美國作為合作伙伴國,奧巴馬親臨現場更讓漢諾威廣受關注。盡管有聲音認為博覽會蒙上太多政治色彩,但能讓更多人了解我們工業領域在做什么、在發生什么改變、將會有什么機會,還真是難得。
而我們亦借著漢諾威工業博覽會,隨西門子中國媒體團開啟了數字化之旅。
科普一下背景。漢諾威工業博覽會始于二戰后,獲勝的西方認為要使德國恢復經濟就必須向外界展示他們的貨品,于是在1947年舉辦了第一屆,大獲成功。而西門子從第一屆開始就積極參與,小編做了一個動圖:
西門子和漢諾威工博會一路走來,今年再次成為展會的焦點,尤其是——奧巴馬來了。
其實,真正讓我們關注的,應該不是總統到訪,而是展會本身帶來的創新——它將是業界的風向標。西門子在多個館有不同主題的展臺,9號館為主館,3500平米(想象一下,大約半個足球場大小)。
從現場導覽圖看,共有200余個“景點”,包括產品、案例、特色模塊等。
下面讓我們開始觀看一些有意思的數字化產品。
據悉,奧巴馬收到了西門子送出的一份有意思的禮物——卡拉威高爾夫球桿。它采用西門子PLM軟件進行設計和測試,在虛擬的環境中,數字化的優勢可為球員的進球助力。
除此之外,你還會看到一些數字化打造的高科技產品。如Firewire環保沖浪板,可讓沖浪運動員時刻發揮最佳實力;輕型黑鉆登山器,可幫助兩位極限運動選手徒手攀上優勝美地國家公園900多米的黎明墻。
如前所述,企業要求不斷加快新產品上市速度,客戶需要更多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生產活動必須更加高效……西門子將這種解決方案稱為“數字化企業”;而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應該包括軟件、通信網絡與安全、工業服務、全集成能源管理等多個關鍵部分。下面介紹幾個筆者印象深刻的新品。
軟件方面,TIA博途推出了V14,進一步優化。西門子這些年不遺余力重推TIA 博途,認為它是工業領域數字化的關鍵,盡管許多用戶吐槽博途過于碩大,但它確實可實現對西門子體系下所有自動化過程的完全訪問,涵蓋從數字規劃、集成工程組態,直至透明運營。
很顯然,西門子在不斷擴展工業軟件產品組合,今年年初,西門子收購仿真軟件公司CD-adapco(西遞安科),而CD-adapco是計算流體力學(CFD)仿真領域的領先企業。仿真軟件是幫助客戶以更快的速度、更低的成本向市場推出更出色產品的關鍵所在,西門子計劃通過收購CD-adapco進一步推進數字化業務,并擴展工業軟件領域的產品組合。
工業服務方面,西門子重推工業云MindSphere,大家可以多多關注。西門子將其定位為數字化企業軟件套件的重要部分,可滿足工業4.0 的相關要求。
請注意,MindSphere 被設計為開放的生態系統,工業企業可據此作為實現自身數字化服務的基礎,如預防性維護、能源數據管理、工廠資源優化等。尤其是機械生產商和工廠建設商,都可以通過這個平臺監測其設備機群,縮短設備停工時間,筆者認為,未來可能開創新的商業模式。
SIMATIC S7-1500 T PLC,這是新推出的增強了運動控制功能的S7-1500 CPU,如齒輪傳動與凸輪傳動,S7-1500不用多介紹了吧,西門子最新一代高端PLC。
支持PROFINET 的伺服驅動系統SINAMICS V90推出。使用TIA 博途V14 操作,可與SIMATIC S7-1500 高級型控制器和SIMATIC S7-1200基礎型控制器配套使用。
全集成能源管理 (TIP) ,它能使企業能夠快速、靈活地響應不斷變化的用戶需求帶來的頻繁變化的能源需求。西門子新推出的 3VA 斷路器和 7KM PAC 測量裝置集成到了 TIA 博途中,從而通過一種工具,實現了電氣化和自動化的整合。
SIMOTICS 主動磁軸承技術。轉子懸浮在電機中,無磨損、損耗低、無油設計。其控制回路每秒鐘會自動生成數千個可用于如診斷、工廠優化和預測性維護等的狀態數據。利用西門子 SIMOTICS AMB 技術中基于數據的解決方案,還可更加簡便地將傳動系統集成到遠程操作與監控系統。注意,這里又有大數據!
西門子為客戶準備了高度一致的數據模型“閉環制造”。該模型把技術價值鏈中的單個步驟相互連接起來,在開發環節和工程環節之間形成了一條雙向流動的數據流。從而使生產數據和服務數據融入到新產品設計環節和生產過程的工程環節。這樣,在提高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方面,數據發揮出了巨大的作用。“正是這種高度一致的數據讓我們有機會滿足工業4.0的要求。” 西門子股份公司管理委員會成員何睿祺4月25日在漢諾威工業博覽會新聞發布會上說道。
盡管行業內外對“工業4.0”有各種解讀和討論,有趨之若鶩也有各種質疑,亦不乏理性的觀察與思考,我們注意到,越來越多的企業在朝著數字化探索邁進,以西門子等為代表的行業先鋒也在不遺余力地推行數字化、工業互聯網等等這些面向未來的基礎設施,想必在可以預見的未來許多愿景將水到渠成。
相關閱讀:西行漫記2:走近柏林西門子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