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sharifulalam.com 2016-04-28 11:57 來源:《金屬加工》
提到制造業,我們率先想到的是德國制造,德國制造經歷了從恥辱(二戰)到榮耀的華麗轉身。
中國制造崛起靠什么?能否像德國制造一樣,“一次選購,終身使用”,關鍵還在于人才培養。
2016年4月26日,“中國制造2025機械工業質量提升人才培養工程”項目在北京正式啟動。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機械工業信息研究院的相關領導,山特維克可樂滿、西門子、華中數控、廣州數控、沈陽機床、北京數碼大方、北京斐克科技、Delcam公司、北京市工業技師學院和廣東佛山高級技工學校等二十余家數控多軸培訓聯盟成員單位代表,全國多家先進制造企業、部分龍頭職業院校代表,以及近20家新聞媒體記者近百人齊聚機械工業信息研究院10樓會議廳,共同見證這一重要時刻。
啟動會由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質量處王曉穎處長主持。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楊學桐首先發表重要講話。他代表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對百忙之中前來參加會議的來賓表示了歡迎和感謝。重點介紹了人才培養工程發起的背景和原因,他認為,中國制造2025戰略中提出的九大任務和十大重點領域中,很多部署與我國制造業的核心之一機械工業關系密切。在這些已經開展和即將開展的工作中,機械工業都是主戰場,是各行各業產業升級,落實中國制造2025的重要保障。當前機械工業經濟運行面臨較大下行壓力,行業分化明顯,新興領域發展迅速,傳統領域增長緩慢,結構性矛盾突出,過剩與短板并存,呈現又多又少,又長又短的局面。其根本原因在于創新能力不強、發展環境不優、企業活力不足、管理水平不高,其中人員素質是根本問題。
機械工業信息研究院副院長石勇在致辭中對各位代表蒞臨機械工業信息研究院表示歡迎 。他認為人才培養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機械工業信息研究院及機械工業出版社作為信息研究和傳播機構,必須也愿意為這項工作做出努力。他說,中國的裝備制造業缺乏的是具備工業精神的專業人才,不論是參與提出德國“工業4.0”國家級工業戰略的西門子公司,還是瑞士手表,都有一大批具有工業精神的脊梁在底部支撐著。實現中國夢,不僅需要工業化,數字化和智能化,更需要工業精神。
據楊學桐會長介紹,機械工業是我國基礎性、戰略性、支柱性產業。總資產19.27萬億元,主營業務收入近23萬億元,利潤總額1.6萬億元,出口總額3888億美元,貿易順差1110億美元,從業人口1800多萬人。機械工業有十三個大行業,400多個分行業,5萬多個品種。從航空航天精密加工設備、大型發電和輸變電設備(包括核電、火電、水電),重型礦山設備,車用船用內燃機,高檔數控機床和工業機器人、現代農業機械、工程機械到數控系統、高低壓開關、電線電纜、用高倍放大鏡才能看清的超微軸承、超小彈簧高強度緊固件等等。從高效率的生產資料到高端消費品包括轎車、化妝品,從正在由大變強的裝備制造業到戰略性新興產業,機械工業都是義不容辭的承載者、承擔者。
新的形勢要造就新型人才,機械工業在實施2025發展戰略中不是要增加更多人員的數量,而是提高員工的質量和水平。現在更需要是既多能又專業的人才,更需要既會編程又會操作系統的人才,更需要既懂實踐又知管理的人才,更需要會制造、懂配置、會操作智能裝備和機器人的人才。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順應行業需求,響應國家有關部委要求精神,決定開展這一質量人才提升培養工程。
機械工業需要什么樣的人才是根據行業發展和市場需要決定的,當前機械工業面臨的形勢有三個明顯的特點,一是市場競爭以品牌知名度、技術優勢、方案性價比等為前提;二是產品要以個性化、成套性、高效率為基礎;三是要符合環保、綠色、節能的要求。中國制造2025發展戰略中是以新興產業、高端制造、跨專業、新領域為特點的,當前機械行業的從業人員在不少方面離這些要求有較大差距。
為落實《中國制造2025》和機械工業穩增長、調結構三年行動計劃及“十三五”規劃目標,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聯合數控多軸培訓聯盟等行業組織、大專院校、研究院所和各類企業啟動這個中國制造2025機械工業質量提升人才培養工程,作為行業質量人才培養的重要工作,將為此制定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相關的社團標準和培訓教材,為高檔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及關鍵部件,智能裝備制造培養技術和技能人才,大力支撐中國制造2025的實施。
楊學桐副會長呼吁各位領導、專家、高校、企業和媒體朋友對人才培養工程給予大力支持。
人才培養工程專家委員會委員徐斌重點介紹了人才培養工程的主要工作流程和人才培養工程標準制定方案。據他介紹,人才培養工程將采用開放式體系,先行制訂數控加工、3D打印、機器人、互聯網與云服務等標準,逐步建立機械行業人才培養各環節通用的培訓標準。他強調人才培養工程將具備以下特色:培養國家級行業人才、建設機械行業信息化平臺、建立學員終身培養機制。
人才培養工程培訓工程專家組副組長李海霞通過分析21世紀我國制造業面臨的困難及挑戰,引出了機械行業人才培養工程的主攻方向:增材制造技術、減材制造技術、工業機器人、機電一體化、智能車間及相關各類技術技能質量提升人才的培養;細化了開放式人才培養工程體系的各個環節:制定人才培養標準、編寫培訓大綱及教材、建立教學資源庫、設定人才評定標準、基地建設標準和建設全方位服務平臺等。最后,她借用西門子公司建立數字化樣板間,進行工業機器人人才培養的典型案例,形象地介紹了人才培養的整個流程。
會議最后,楊會長等參會領導,共同宣布“中國制造2025機械工業質量提升人才培養工程”正式啟動。
另悉,中國工業機械聯合會在實施“中國制造2025機械工業質量提升人才培養工程”的同時,還將不遺余力地通過行業、媒體、院校、企業等多渠道推廣宣貫《中國制造2025機械工業質量提升人才標準》,根據社會發展及行業需求,不斷補充完善培訓標準,提升人才培養要求。按照“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要求,實施制造強國戰略,加強統籌規劃和前瞻部署,力爭通過持續的人才培養,夯實我國制造業根基,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引領世界制造業發展的制造強國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