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sharifulalam.com 2016-04-28 11:55 來源:金融時報
中國大型企業報告3月份實現強勁盈利,為經濟反彈提供進一步證據,盡管企業債務負擔仍令人擔憂。
中國國家統計局(NBS)周三表示,3月份工業利潤增長11.1%,至5610億元人民幣(合865億美元),這使第一季度的利潤增幅達到7.4%。3月份的數字是自2014年7月以來最強勁的。
1-2月份工業利潤4.8%的增長結束了連續7個月的負增長。3月份的數據強化了這一趨勢。
盡管利潤數據看似強勁,但國家統計局工業司官員何平在伴隨數據發布的一份聲明中作出了謹慎的點評。“3月份工業利潤增速回升,既有經濟向好因素的影響,也帶有不均衡、不穩定和恢復性質,”他寫道。
中國經濟在第一季度增長6.7%,這掩蓋了行業和地區之間越來越大的差異:有些行業和地區表現良好,而那些依賴重工業、石油或煤炭的行業和地區正在苦苦掙扎。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反映了這種差異。1-3月份,引領工業利潤增長的是化工企業(增長20.8%)以及農產品或食品加工企業(增長12.1%)。
與此同時,煤礦企業的利潤暴跌92.6%,而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商報告虧損。
國家統計局表示,工業企業的債務也上升了5.3%,在第一季度末達到55.22萬億元人民幣。中國的企業債務負擔是北京方面越來越關注的問題,同時政策制定者擔心,工業產能過剩如果不加以解決,將壓低企業的回報。
國家統計局表示,投資收益和營業外凈收入對3月份利潤增長“拉動明顯”,在3月份工業新增利潤中占30.5%。
這與以下這種擔憂相吻合:中國企業可能背上了更多債務,這有助于推動首季經濟活動的明顯回升,但推遲了更為痛苦但具有持久效益的根本重組。圍繞國有企業的擔憂尤為嚴重,這些企業多年來能夠以國家規定的較低利率輕松借到資金,在某些情況下,它們會轉手放貸給利率高得多的影子銀行業。
據中國的全國性報紙《21世紀經濟報道》本周報道,在山西省這個陷入困境的中國煤炭腹地,七家大型國有煤炭企業的債務規模相當于整個省的經濟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