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sharifulalam.com 2016-01-04 16:14 來源:界面
從最新公布的經濟數據來看,中國宏觀經濟前景依然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財新1月4日最新公布的2015年12月財新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為48.2,較11月回落0.4個百分點,連續十個月低于50的榮枯分界線。而1月1日公布的官方制造業PMI為49.7,比11月回升0.1個百分點。
不過,財新數據的這一走勢與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制造業PMI有所不同。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5年12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49.7,比11月回升0.1個百分點。
在分項數據方面,兩者也存在差異。
財新中國制造業PMI中,產出指數、新訂單指數均處于收縮區間,且收縮程度有所加大,新出口訂單指數也結束此前連續數月的回升,再度跌入收縮區間。
國家統計局制造業PMI中,生產指數、新訂單指數、新出口訂單指數均有所反彈,且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處于擴張區間。
盡管在數據上存在差異,但兩者都凸顯了當下中國經濟形勢尚不樂觀,制造業的低迷表現為經濟前景帶來了不確定性。
財新智庫首席經濟學家何帆表示,經濟繼續面臨較大下行壓力。隨著美聯儲進入加息周期,全球市場動蕩或進一步加劇,政府應重視短期外部風險,實施預調微調的宏觀經濟政策組合,避免經濟出現斷崖式下跌,同時繼續推進供給側改革,盡早釋放改革紅利。
對制造業來講,產能過剩亟需化解。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的2016年五大任務中,“去產能”被列為首位。
相關人士分析,如果說前幾年對產能的處理還處于猶抱琵琶半遮面狀態的話,那么2016年會是大動作。
銀河期貨在一份報告中就指出,以往是因為要穩增長,保證一定的增速,所以去產能過程較慢,而且從企業角度來看,由于穩增長的效果,還沒有到要停產、甚至破產的境地。
不過,自2015年以來,工業品出廠價格持續下滑,銀行也持續收緊對過剩企業的信貸,這有望倒逼真正的大規模去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