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sharifulalam.com 2015-12-18 09:07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在《中國制造2025》中,智能制造被列為主攻方向,也是實踐“互聯網+”戰略的重要路徑。
12月17日,在烏鎮舉行的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互聯網+”論壇發起“智能制造轉型與升級”議題討論。浙江省省長李強首先作主旨演講,并與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張瑞敏、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等企業負責人共同探討互聯網環境下的智能制造發展之路。
李強在演講中指出,“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基礎,以‘互聯網+’制造為趨勢的新工業革命,是中國制造擺脫‘雙向擠壓’的戰略機遇;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的信息化和工業化的深度融合,是中國工業經濟‘彎道超車’的最佳路徑。”
經濟轉型依賴產業智造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10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下降2%。其中,曾經備受倚重的制造業伴隨人口紅利消失、產品附加值低廉、產能過剩等問題,正在步入“寒冬”。早在今年5月8日,國務院就公布了《中國制造2025》計劃,旨在強化高端制造業。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最近則表示,當前工信部已完成了中國智能制造工程實施方案。
李強表示,2015年,有兩個經濟熱點事件與浙江相關聯:一是春節期間中國游客去日本搶購馬桶蓋引起了關注;二是今年的“雙十一”,阿里巴巴一天交易額高達912億元,“從這兩件事可以判斷,不是需求沒有了,而是供給端出問題了。”
民生銀行研究院院長黃劍輝曾指出,中國制造業的問題看起來是產能過剩,實際上是中高端制造業上不去。只有以高質量、低能耗的新供給淘汰落后無效的產能,才能以新供給帶動新需求。
李強表示,浙江的實踐表明,智能制造的中國之路,需要依靠市場力量,集聚高端要素,創新突破方式。
據悉,今年前三季度,浙江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新產品的產值率高達50%,信息傳輸、軟件信息技術服務業投資增長37%,信息經濟在整個浙江經濟板塊有了長足發展。
智能制造需“虛實”結合
作為市場創新的主體力量,傳統制造業如何擁抱互聯網,實現智能制造的目標,制造業“大佬”們也提出了各自的思考,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張瑞敏早在2000年就提出“不觸網就會死”的理念。在昨日的論壇上,張瑞敏表示,互聯網時代下的智能制造,被看重的不是產品,而是如何創造用戶資源。傳統企業和互聯網企業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傳統企業重顧客,互聯網企業重用戶。
富士康科技集團首席執行官郭臺銘則在大會“數字中國”分論壇上表示,富士康做了40多年實體經濟,但現在是實虛結合、硬軟整合的時代,富士康正在打造工業互聯網生態系統。這幾年傳統產業和互聯網面臨很大的產業變革。“唯有實虛結合,才能使效益最大化。”
郭臺銘認為,現在的互聯網汽車,要的是基本的行車安全,要的是對行車狀況的快速的感應,這個需要大量的積累。硬軟結合,還有很長一段路,所以智能制造要靠云端、移動、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
而作為汽車行業較早進行互聯網汽車思考和研發的“領跑者”、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則提出,車聯網不僅是車與移動設備如手機的連接,更是車與車,車與基礎設施的連接。智能互聯汽車也絕不是簡單地把手機功能集成到汽車上,更不是搞搞電子商務就可以了。沃爾沃目前在做的,是與蘋果、安卓系統等其他合作伙伴一起,打造開放的智能互聯汽車生態。“從個人角度,智能互聯汽車能使駕乘體驗更舒適、安全,出行更便捷,更有效分配個人時間;從交通角度,燃油經濟性大大提高,基礎設施被高效使用,智能交通可以實現零傷亡;從社會角度,商業模式將發生巨大變化,激發新的生產力,汽車文明將被重新書寫。”(沈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