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sharifulalam.com 2015-07-17 11:01
啟動儀式上,德賽西威和西門子項目高層共同啟動MES項目。
在日前舉行的德賽西威啟航工業4.0暨MES項目啟動儀式上,中國汽車電子領航企業——惠州市德賽西威汽車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宣布啟動該公司的“工業4.0”實施戰略規劃。
記者獲悉,作為惠州最優秀的企業之一,德賽西威決定在未來5年,投入數億元實現智能制造,包括投入重金借助德國西門子在工業4.0方面的世界領先經驗,在未來5年內分三期在德賽西威工廠全面實施業界領先的一體化制造信息化管理等系統,實現數字化運營和智能制造的規劃目標。
背景
內外部雙推動促信息化工廠項目啟動
為什么全世界的工業大國都不約而同地進行以智能產品、智能制造為核心的工業革命?
德賽西威董事長陳春霖認為,首先,世界在高速發展和變化,在全球化和網絡化的浪潮下,世界每分每秒都在改變;其次,作為世界的主體,人也在發生變化,80后轉眼已步入而立之年,90后陸續踏入職場。在互聯網環境下成長的人們,更加獨立,追逐潮流,習慣虛擬生活,喜歡自己做決定,不喜歡被支配……
“要讓這個群體的客戶滿意,產品和服務必須更加個性化,要讓客戶參與設計和選擇。”陳春霖告訴記者,客戶的不同需求決定了現代工業要有全球視角,需要建立基于信息物理系統(CPS)、物聯網,融合人、智能設備、軟件控制系統的先進制造體系,提供小批量、個性化的智能產品取悅客戶。
陳春霖說,在全球化、網絡化的大前提下,德賽西威需要面對全球的競爭,需要滿足客戶不斷提高的質量、價格、交付要求,需要面對多樣化的需求和快速的產品更新換代,需要在整個產品生命周期內滿足可追溯性,需要實現設備的智能規劃柔性加工,需要建立貫穿整條供應鏈的透明的信息流、實物流。
“中國的工業4.0即‘中國制造2025’戰略提出,促進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加快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融合發展,把智能制造作為兩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陳春霖在啟動儀式上的致辭中表示,在國家戰略導向和企業內部發展實際需求的雙推動下,德賽西威適時規劃工廠數字化戰略,啟動信息化工廠項目,希望通過引入卓越的平臺,逐步整合數據資源,提高工廠管理的實時性和透明度,以及產品的可追溯性。
措施
MES為企業智能制造提供“大腦”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德賽西威決定采用來自西門子Siemens PLM Software的MES解決方案,希望通過引入卓越的制造信息化管理平臺,整合所有數據資源,解決工廠運營的各個痛點,支撐工廠運營的持續改善,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陳春霖說。
什么是MES,它能給企業帶來什么?Siemens PLM Software是一家什么樣的企業?
“MES是制造執行系統,屬于工廠層次信息管理平臺,相當于企業在制造過程中的‘大腦’,將決策貫徹到從物料進入工廠到產品離開工廠的全工程。”德賽西威MES項目經理林振國告訴記者,好的企業得力于優秀的MES平臺,信息共享、協同制造、協同管理,將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質量水平。
“當物料來到公司后,在傳統制造業中,是由人的手和眼睛核對,很容易出錯;通過MES系統,把供應商生產信息輸入后,對物料使用過程進行記錄,不僅每個環節都可以做到防錯、追溯,而且大大提升制造的效率、質量和品質。”林振國說。
陳春霖指出,邁向工業4.0的路線是一個逐步演變的過程,先決條件是企業數字化平臺的搭建,在“底層”與“頂層”之間建立完整的IT集成與數據協調,這其中就包括MES/PLM/ERP等系統模塊的實施和導入。
此次德賽西威攜手德國西門子數字工廠集團旗下機構Siemens PLM Software啟動制造執行系統(Camstar MES)項目,不僅看中了西門子在工業4.0方面的世界領先經驗,還包括德賽西威與西門子多年的歷史淵源。
“眾所周知,西門子是德國工業4.0的倡導者之一,它位于德國安貝格和中國成都的電子制造數字工廠被視為德國工業4.0的模范工廠。我們看中西門子在智能制造和數字化生產平臺搭建方面的先進經驗和成功案例,希望借助其先進的MES軟件系統解決方案,結合我們的實踐進行創新,不斷摸索,向汽車電子界工業4.0模范工廠的目標努力邁進。”陳春霖說。
據悉,Siemens PLM Software是全球領先的產品生命周期管理(PLM)軟件和生產運營管理(MOM)軟件、系統與服務提供商,其旗下業務Camstar是企業級MES軟件市場的領導者之一。
戰略合作是一種雙向的共贏選擇。“德賽西威是中國汽車電子行業的領頭羊,一貫堅持前瞻性、高品質和高技術含量的產品開發和制造理念。近兩年更加大了在智能制造方面的投入,迎接‘工業4.0’和‘中國制造2025’的創新升級浪潮。”Siemens PLM Software的戚峰博士在致辭中說,非常高興全球領先的MES行業軟件解決方案Camstar能被德賽西威采用,他們的團隊將全力以赴,幫助德賽西威在工業4.0浪潮中不斷實現革命性的創新,并獲得可持續性的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