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sharifulalam.com 2015-07-14 15:39 來源:中國工業報
編纂《中國工業史》座談會暨簽約儀式7月12日在北京舉行。第十屆全國大人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名譽會長顧秀蓮等工業界人士百余人匯聚一堂,共同回顧了我國工業發展歷史和取得的輝煌成就。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李毅中主持會議并致辭。中國工經聯執行副會長路耀華介紹了編纂《中國工業史》的背景及實施情況。中國工經聯執行副會長熊夢分別與被委托的13家相關行業聯合會(協會)代表簽約。
《中國工業史》是第一部以綜合卷、行業卷、地區卷等涵蓋了工業領域的史書,也是第一部由全國行業聯合會(協會)發起并組織編纂的史書。其系列叢書共18卷,全書約5700萬字,計劃用3年左右時間完成編輯和出版工作。
李毅中指出,編纂《中國工業史》是總結歷史、探討工業發展自身規律的需要。通過進一步把握工業發展相關經驗,探討規律,深化認識,堅定走有中國特色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對于我國未來工業發展和經濟結構轉型升級,2020年基本實現工業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具有重要的啟示和借鑒作用。
編纂《中國工業史》是傳承工業文化、提振民族精神的需要。展示我國工業取得的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以史為鑒,昭示后人,開創未來,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當下,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國制造2025》,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實現制造業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服務化,把我國建設成為世界制造業強國。
編纂《中國工業史》是梳理和挽救工業文化遺產的需要。盡管我國現有工業歷史研究取得了卓著的成果,已陸續出版了一些工業史著述。但總的來看還存在一些不足。《中國工業史》是中國工業各行業發展的通史,并以工業領域行業劃分為主線,參照國家統計局行業分類,兼顧考慮了香港、澳門和臺灣地區的工業發展,綜合整理歸類確定了編纂方案。
在當前以及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工業仍將是我國經濟的主體,是推動經濟平穩增長的重要引擎。李毅中指出,近百年來,從民族工業的艱難探索、建國初期的“建立工業體系”到今天的“調整結構,轉型升級”邁向中高端,經過幾代人艱苦卓絕的努力,目前我國已進入工業化中后期,經濟體量大,優勢產能明顯,挑戰和機遇并存。
《中國工業史》的編纂,必將在我國工業發展史上繪下濃墨重彩的輝煌篇章,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兩個百年目標做出貢獻。
《中國工業史》系列叢書總共18卷。其中,綜合卷1卷、行業卷16卷、地區卷1卷(港澳臺),每卷分上、中、下冊。中國煤炭工業協會、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中國石油與化學工業聯合會、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中國電子信息行業聯合會、中國化學制藥工業協會、中國國防工業企業協會、中國船舶工業協會等13個行業聯合會(協會)的主要領導同志將分別擔任各行業卷主編。
會上,原航空航天工業部部長、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原名譽會長林宗棠回顧了東北老工業部時期工業的發展情況。武漢鋼鐵(集團)公司原總經理、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原副會長黃墨濱回顧了冶金工業部時期工業發展情況。國資委監事會原主席、中國工業設計協會理事長、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副會長朱燾回顧了國有企業改革時期工業發展情況。工信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主任羅民介紹了《中國工業史》編纂的相關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