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sharifulalam.com 2015-05-26 10:45 來源:每經新聞
《中國制造2025》將智能制造作為主攻方向,并提出到2025年,制造業重點領域全面實現智能化。此外,方案對智能制造示范試點,也提出了明確的目標:試點示范項目運營成本降低50%,產品生產周期縮短50%,不良品率降低50%。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早在今年3月,工信部就已開始布局智能制造示范試點工作,并下發《2015年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專項行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顯示,今年將啟動30個以上試點示范項目,到2016年繼續擴大試點,邊示范、邊總結、邊推廣,2017年準備全面推廣。
近日,工信部裝備工業司副司長李東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這次智能制造示范試點更加注重關鍵環節、充分調動企業積極性、更加注重增長性和綜合性,“在實施智能制造以后,帶來勞動力結構性的根本改變。”
先確定30個示范項目
智能制造作為《中國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政府已有提前布局。《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近年來,政府已出臺包括《高端裝備制造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智能制造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等多項政策文件,并且2011~2014年連續四年,發改委、工信部和財政部共同實施智能制造裝備發展專項行動。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工業發展研究室主任呂鐵認為,隨著這一系列國家層面的戰略、規劃、政策的頒布和實施,我國智能制造發展的重點和方向逐漸清晰,支持智能制造發展的政策框架也基本完成。
李東稱,實施智能制造,將給制造業帶來“兩提升、三降低”:“兩提升”是指生產效率的大幅度提升,資源綜合利用率的大幅度提升;“三降低”是指研制周期的大幅度縮短,運營成本的大幅度下降,產品不良品率的大幅度下降。
上述方案顯示,未來三年工信部將開展智能制造示范試點。根據該方案進度安排,目前已經進入項目遴選階段,并將在6月底前確定30個以上試點項目。從領域來看,示范試點項目包括流程型的制造、離散型的制造、智能裝備和產品、智能化管理、智能服務和智能制造的新業態新模式。
同時,李東也指出,本次示范試點更加注重綜合性,雖然提出了上述6個方向,但考慮到智能制造是一種先進的綜合制造模式,所以更加鼓勵多種類別在一個項目中發揮綜合示范作用。
記者發現,學者和官員都曾提及實施智能制造過程中標準的重要性。李東認為,“標準已經成為全面實施智能制造的一個瓶頸。”因此,他認為應標準先行,建立智能制造的綜合標準化體系。
呂鐵在其文章中也建議將標準的制定納入到頂層設計中。這在方案中也有涉及,方案要求在今年12月底前發布《智能制造綜合標準化體系建設指南》。
將改變勞動力結構
對于智能制造的是否對勞動力需求產生影響,特別是“機器代人”是否會增加失業,李東認為,智能制造的推廣對于勞動力需求的影響可以分兩個方面來看:具體到某一個企業,實施智能制造以后,勞動力數量的確會大幅度削減;但勞動力素質在提升。從事危險、環境惡劣、簡單重復操作崗位的工人數量預計會大幅度減少,對智能制造系統的維護人員、巡視人員、管理人員、具有智能制造知識和技能的工人需求則大幅度增加。
“從整個制造業來看,實施智能制造以后,會帶來勞動力結構性的根本改變,勞動力由加工制造向生產性服務業轉移,沿產業鏈向生產性服務延伸的勞動力需求會大大增加,例如軟件設計人員、遠程維護人員、智能制造系統設備的監控人員、服務人員等。”李東說。
呂鐵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也認為,我國是勞動力大國,從短期來看,實施智能制造后,的確有可能增加失業。從長遠來看,與之相關的行業的勞動力需求也會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