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sharifulalam.com 2015-03-19 17:33 來源:董事會
全球制造業景氣指數2014年集體跳水,去年12月摩根大通全球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從1月的51.8跌至51.6,為15個月最低。盡管已經連續25個月維持在50以上的擴張區,但回暖勢頭如老牛拉車,十分緩慢。
全球制造業舉步維艱,是對地緣政治沖突帶來經濟下行風險所做的調整,也是對大國貨幣政策不確定性作出的本能回應,同時反映出高額債務等危機對制造業市場的沖擊。但這并不意味著全球制造業已陷入一蹶不振的衰退泥潭。作為世界制造業主要引擎的美、英、德,去年12月份PMI的終值分別為53.9、52.5、51.2,依然在榮枯分界線以上,且制造業規模已接近或超過金融危機前水平;特別是美國,自從提出“重振制造業”的戰略口號以來,成效顯著。
從深層次原因來分析,全球制造業此番回暖緩慢,還是由于缺乏技術創新,缺少新技術產品點燃市場激情。在全球經濟呈現通縮的趨勢下,消費者捂緊錢袋,如果沒有特別的產品吸引消費者眼球、引逗消費者購買欲望,制造業市場不溫不火的勢頭還得持續下去。
發達國家曾一度依賴資本市場提振經濟,把傳統制造業丟到一旁,沉醉于資本市場的虛擬經濟,致使大量制造技術流失到新興市場,待到夢醒時分,才發覺本國實體經濟有空心化之虞,于是決心重振制造業。
制造業的生命線是技術創新,沒有技術創新,制造業就是建造在沙灘之上的空中樓閣。在我國,昔日“世界工廠”的風光不再,在勞動力成本提升和技術創新乏力的雙重夾擊之下,制造業正面臨下行壓力。2014年12月31日公布的匯豐中國制造業PMI終值為49.6,跌破榮枯線。
重振制造業,就得以技術創新為核心,增強技術創新能力,推進技術創新進步,以新穎獨特的制造技術占領市場。在這方面,發達國家再次引領時代潮流。美國“先進制造業伙伴計劃”提出加大投資新興技術,諸如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納米技術以及新一代機器人等,以幫助美國制造商加快產品研發速度、降低成本、提高質量,并創造高質量的就業機會。英國是世界工業革命的發源地,此次重振制造業也不甘落后,提出五大戰略,即占據全球產業價值鏈高端、加快技術創新成果轉化步伐、加大對無形資產的投資、幫助企業增加對人才投資、搶占低碳經濟發展先機。而德國工業4.0戰略旨在以智能產品、智能工廠為核心,推動將軟件、傳感器和通信系統集成于信息物理系統,建立一種高度靈活的、個性化、數字化生產模式。
發達國家這些以技術創新為核心的雄心勃勃的戰略計劃,對提振本國制造業有著顯著的作用。首先,以3D打印、機器人等新技術裝備為抓手,促進生產工藝的改進,用以大幅度提高勞動生產率,縮小發達國家年深日久的成本劣勢。奧巴馬將美國制造業的復興寄托在了3D打印技術身上,他認為3D打印這種高新技術必將對制造業產生空前變革,或許能取代目前大規模密集型制造業現狀,完成制造業重歸美國本土。在機器人方面,2013年3月20日,美國發布《機器人技術路線圖:從互聯網到機器人》。該路線圖強調了機器人技術在美國制造業和衛生保健領域的重要作用,同時描繪了機器人技術在創造新市場、新就業崗位和改善人們生活方面的潛力。
其次,以數字化、智能化武裝的工廠能夠實現個性化定制,滿足快速變化的市場需求。數字化工廠能縮短生產周期,節約開發費用,進行精準生產,得益于它能夠根據市場需求,實現產品設計、制造工藝設計、產品仿真、虛擬試生產等多個環節的數字化,在免除投資制作樣品程序的情況下,也可以模擬未來產品,并預見生產時可能遇到的問題,這可以最大限度地節約研發時間、成本。
再次,可創造新的產品,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衍生新的產業,開拓新的市場,進軍海外,搶占全球制造業競爭的制高點。發達國家重振制造業,根本目的是搶占全球市場,以強大的話語權和定價權壟斷市場。比如蘋果iPhone手機的銷售金額已經在美國GDP的總量中占據了約0.25%到0.33%左右的份額。而且,“iPhone鈴音一響,全球經濟都在聆聽”,iPhone手機一度左右全球手機價格走向。
發達國家的技術創新計劃有勃發的研發能力和龐大的工業制造體系支撐,更有強大的國家治理能力保障。專家們發現,美國目前的制造業綜合成本已接近發展中國家,競爭力咄咄逼人。全球制造業回歸西方的腳步正在響起,發展中國家應當奮起直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