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sharifulalam.com 2015-03-02 10:36 來源:中國能源報
2014年的光伏市場持續低迷 ,多家老牌光伏企業申請破產或兼并重組,光伏逆變器作為光伏產業鏈上最具技術門檻的環節,也在苦苦掙扎,如何在激烈的同質化競爭中尋找出路?
近日,工信部發布《關于進一步優化光伏企業兼并重組市場環境的意見》,提出將加強國家光伏產業政策引導等意見,其中包括鼓勵骨干光伏企業實施兼并重組,引導上下游企業加強合作。新政發布后,光伏逆變器行業勢必迎來兼并重組的熱潮。
現破產重組潮
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破產重組是每個行業發展中都會經歷的必然過程。相較于2012年、2013年,2014年是光伏產業回暖的一年,但許多光伏企業依然難逃破產重組的命運。
江西賽維LDK是業內數一數二太陽能電池制造商,在去年遭遇債券違約之后,向美國相關機構提交破產申請,并于2014年12月將海外債務重組完成。
無獨有偶,2014年1月2日,天威保變發布公告,宣布將以債權人身份申請公司控股的天威四川硅業有限責任公司破產。1月7日,天威保變就發公告,擬將持有的保定天威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7%的股權轉讓給大股東保定天威集團有限公司。
此外,川投能源申請新光硅業破產;浙江尖山光電有限公司在美國法院申請破產;樂電天威因資不抵債,不能清償到期債務,已被多家金融機構和債權人起訴,也將走向破產的道路。
2014年,海外的情況也不容樂觀。德國逆變器制造商Platinum、瑞士逆變器制造商Solarmax的母公司Sputnik Engineering、德國光伏系統開發商Wirsol旗下第四家太陽能子公司都已宣布破產或破產重組。
三管齊下
業內人士表示,造成破產重組潮的主要原因有三方面:一是行業缺少標準,或者說標準很寬泛,沒有辦法執行,造成了無序的價格競爭亂局;二是一些企業為了生存,不擇手段地降低標準,甚至干脆以次充好,最后喪失競爭力; 三是如今的下游電站投資,一切投入都追求低成本,但是任何產品要保證質量又要降低成本,兩者是很難實現的。
光伏逆變器企業發展艱難,要想站穩腳跟,就要向行業優秀企業看齊,如華為依托技術尋求發展的道路可以作為借鑒。華為自2011年進入光伏逆變器市場以來,依靠其技術優勢一路上高歌猛進。2014年2季度華為首次進入全球十大光伏逆變器供應商之列。此間華為貢獻了全球逆變器銷售額的3.7%,位居第九大全球光伏供應商,同時也是銷售額最高的中國供應商。
由此可見,光伏逆變器的研發和制造,必須要擁有領先的技術實力,加強技術創新能力。如果不能在技術上實現差異化很容易造成同質化的競爭,光靠大打價格戰,最終不會有出路。
跨界合作或許是光伏逆變器企業又一發展方向。2014年11月馬牌輪胎(中國)有限公司與陽光電源攜手建設的6.1MW屋頂智慧光伏電站項目順利通過驗收并成功啟用,此次合作的亮點是企業跨界合作。逆變器行業或許可以向陽光電源學習經驗,以光伏發電優勢為依托,與更多利好的行業結合起來,讓光伏逆變器逐步普及。
在海外市場銷售方面,近來東南亞的光伏市場前景樂觀,無論國內國外,各大光伏企業都加大了東南亞光伏市場的拓展力度。例如,2014年11月美國光伏能源供應商SunEdison與Aboitiz Renewables敲定合作伙伴關系,雙方在菲律賓建設高達300MW的光伏。
1月26日,工信部發布了《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2015年本)》(征求意見稿),對逆變器的品質提出了更為嚴苛的要求,進入行業的門檻再次提高。有專家表示,一些為犧牲品質降低成本而去進行競爭的企業將自食惡果,光伏行業將再次進行大清洗,只有依靠技術,形成技術差異化優勢的企業才能成為行業領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