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sharifulalam.com 2015-02-09 09:13 《中華工控網》原創
2015新年假期剛結束,筆者便隨大陸行業媒體同行一道踏上“發現臺達”臺灣之旅。此次交流參觀,先后來到臺達臺北總部、桃園研發中心以及眾多擁有臺達產品的區域,如聯合大學、101大樓、日月潭、故宮博物院、宜蘭傳藝中心等,行程滿滿當當,安排上可謂頗費心機。當行程結束,從平和寧靜的寶島返回喧囂霧霾的熟悉都市,回顧此次臺達之旅,收獲頗豐。
發現臺達之旅
切入主題前,先聊聊臺達——
說臺達,不能不提創始人鄭崇華先生。這位13歲因戰亂來到臺灣的離家少年,1971年創業即進入電子產業,彼時僅15名員工,專注電視機零組件設計與生產。1988年,臺達在臺灣證交所上市,1992年進入大陸在東莞設廠并于上海成立中達電通,1995年推出變頻器產品進軍自動化市場,2010年開始打造工業品牌和提供解決方案,2011年集團全球營收突破70億美元。
2012年在臺達發展史上是重要的節點,這年6月,鄭崇華先生宣布退休,由任職8年的原副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CEO)海英俊先生接任董事長,原中國區總裁、鄭崇華先生長子鄭平先生擔任CEO,經營團隊完成交棒。退休后的鄭崇華先生出任榮譽董事長,除繼續指導臺達發展方向外,更是不遺余力地專注推廣臺達倡導的“環保 節能 愛地球”經營使命。
多年來,這一經營使命亦讓臺達受益匪淺。譬如在臺達重要業務——開關電源方面,雖然當時舊式電源零部件產業持續高速成長,但鄭崇華先生毅然決定投入更為節能的開關電源技術,電源轉換率由70年代的50%提升到今天的96%以上,事實證明,這也確立了臺達日后在全球電力電子領域的領導地位。如今,全球近40%的筆記本電源適配器由臺達生產,近50%的高端服務器電源來自臺達。
今天,臺達將其業務劃分為三大范疇:電源及元器件、能源管理、智能綠生活。工業自動化被劃在能源管理模塊。
臺達執行長鄭平與媒體交流
回過頭來談工業自動化(IA)。
1995年,當變頻技術開始在一些行業興起之際,臺達憑借在電力電子及控制技術方面累積的專業經驗,開始生產變頻器,從此邁入自動化圈子,產品線不斷擴張,逐步擁有驅動、控制、運動等齊全的產品,并由產品銷售逐步轉型至系統整合和提供解決方案,平臺亦由單機控制發展到工廠自動化繼而提供智能工廠解決方案。
如今,當我們步入臺達桃園研發中心展廳,放眼望去皆是頗為親切的自動化產品:PLC、HMI、變頻器、伺服、工業機器人、各種專機方案……
圈內通常會將自動化供應商分為歐美系、日系、臺系、本土等幾大“派系”。作為臺系代表,臺達這些年在自動化方面表現頗為積極,相對于早已成熟的電源等業務,工業自動化被臺達視為“明日之星”, “IA領域全球每年2000億美元的市場,我們才做7億美元,還有非常大的成長空間!”臺達CEO鄭平先生希望能調動公司的力量,加大投入,加快臺達IA領域的發展速度。
而事實上,臺達目前在中國工業自動化領域中端市場的地位已令業界刮目相看。拿最為典型的小型PLC來說,臺達研發生產PLC僅僅十來年,據調研機構數據反映,從CPU臺套數來看,臺達已經和西門子、三菱等傳統工業自動化大廠處在同一量級,其市場的影響力不容忽視。
臺達機電事業群業務處副總經理劉佳容與媒體交流
那問題來了,是什么讓臺達在華人自控圈中獨領風騷?臺達的成功有哪些值得借鑒?筆者試圖來探尋一些答案。
首先,臺達抓住了合適的時機,順勢而謀:1995年臺達利用研發生產電源經驗切入剛興起的變頻器市場,彼時,節能已經開始廣受關注,而后順勢開發控制器產品。“只有擁有了控制器,才能叫Controller Sales,所以,我們會加強PLC和運動控制器等產品”臺達機電事業群業務處副總經理劉佳容先生對記者說。
而SCARA機器人適時推出,為臺達由單機自動化MA向工廠產線自動化FA方案營銷增加了更好的題材。SCARA機器人目前已經在臺達吳江CONTROL廠服役,這個廠是臺達PLC、HMI的生產廠,SCARA搭配視覺檢測系統可針對50多種PLC產品外觀、標簽、顯示功能進行自動檢測。這讓筆者想到三菱新推出PLC常常會在自己的汽車配件廠編程運轉以方便反饋問題的情景,如出一轍。
軟件方面,臺達推出自己的SCADA和能源管理系統(EMS),作為工業自動化上層部分,順應工廠信息化整合方案。
媒體參觀臺達展廳展出的SCARA機器人
管理水平:臺資廠的管理體系還是比較好的,非常注重員工培訓。就拿臺達的品質管理來說,臺達內部有一個“營運精進處”,負責推廣臺達的PQA(全程質量檢測認證),集團每年6月和12月會有兩次品質診斷會議,已經連續開了17次了,各個事業群主管和廠區各廠長參與,由先進分享范例,大家跟進學習。
本土化:臺達在全球擁有114個運營網點,其中在中國大陸有49個分支機構、73個技術服務網點、18個生產廠房、23個研發中心,超過3000名工程師。
反應速度:相對于歐美企業,臺達對于產品的改進和客制化的需求了解及反應速度有明顯優勢,并且管理層也意識到要把這個優勢擴大到和本土企業的競爭中。
ODM優勢:多年的ODM經驗是產品技術保障和可靠性的基礎,鄭平先生曾表示“我們ODM還要持續做,這是產品技術和制造品質管理的能力,這是我們做工業品牌的核心。”
多元化產品帶來的品牌認知度:臺達電源、投影、IDC等多元化產品,市占率高,其良好的市場口碑和公眾場合的頻頻亮相能提升對工業自動化產品的品牌認知和好感。
市場推廣:除了行業雜志和網絡媒體,筆者曾在高速公路和機場候機樓等公眾場所多次看到臺達大幅廣告,近些年來,臺達在漢諾威工博會、中國工博會等大型展會上投入巨大人力物力辦展會、開媒體會,2014首度舉辦“臺達杯”兩岸高校自動化設計大賽也讓校企合作達到高潮。最難得的是集團上下非常重視這些活動。另外,鄭崇華先生積極倡導并精心經營的“環保 節能 愛地球”理念亦能讓公眾引起共鳴。
定價策略:筆者認為,價格優勢其實都是相對的,用網友的話說臺達是“和進口的比價格,和國產的拼技術”。由于臺達在電子產業ODM多年的經營,在大陸有研發中心和生產基地的優勢,使其工業自動化產品可以做得非常有價格競爭力。
不斷完善產品線:臺達由最初的單一變頻器產品發展到控制器,再到如今大型PLC、SCARA機械手臂陸續推出,新產品研發從未止步。在信息層,臺達新推出SCADA和EMS,其EMS軟件在中國一家領先的紡織企業上線,實現工廠生產智能監測管理。其兄弟事業部產品亦有交叉推廣,如DLP視訊解決方案在工廠中控室應用。
臺達甚至在做傳感器。在劉佳容先生看來,臺達不斷延伸產品線,“許多時候是在早作準備,等待機會”。
解決方案營銷模式:臺達在公司架構上逐漸形成包裝、起重、紡機、機床、橡塑、電梯等行業處,做行業定制解決方案。在智能工廠的系統整合上,電子制造產線解決方案已經非常成熟。在解決方案嘗到甜頭后,臺達一定會繼續強化。
中達電通董事總經理游文人為媒體作應用介紹
臺達未來在工業自動化領域的走向,筆者認為有幾點值得關注:
臺達可能會加速工業自動化領域擴張進程,為此會積極尋找有實力的合作伙伴,不排除并購可能,溫馨提示有合作意愿的相關企業關注,中華工控網愿作為媒介成人之美。
2014年12月15日,臺達以5.25億美元收購歐洲系統電源龍頭挪威商Eltek ASA全數股權,這是臺達十一年來的首個大并購(2003年曾并購歐洲百年電源企業ASCOM Energy Systems)。臺達董事長海英俊先生表示,“臺達若能順利取得Eltek ASA股權,將可結合雙方的策略發展與競爭優勢,優化資源分配與互補”。負責這次并購案的臺達CEO鄭平先生表示,“通過Eltek ASA全球服務網絡,可更進一步強化臺達集團全球布局版圖,擴大在美洲、歐洲與非洲等地區的電源銷售據點與團隊服務,提升客戶服務質量。”
而由于臺達在積極推進解決方案和系統整合的銷售策略,有效的捷徑只有通過和相關行業的合作伙伴共同開發,“解決方案不能什么都自己做,要有很多合作伙伴”鄭平先生認為。此外一個現實問題就是,在工業自動化領域,歐美廠商的理念和產品依然領先,臺達將會在有需要的產品線上尋求高質量的技術團隊成為合作伙伴彌補自己的短板。
鄭平先生認為,通過一些并購可以迅速在行業開花。
此外,對于人才的爭奪勢必會加劇。
就在撰稿期間,一則微信吸引了筆者的注意:臺達正在招聘物聯網大數據、自動化、電力電子等人才,涵括研發、應用和銷售等層面,而自動化銷售和產品應用工程師數量都達10人且工作地不限。
“雖然我們在行業做了十幾年,但我們還很小。我們在產業內份額還不大,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我們需要加速——不但要研發新產品,也要做解決方案,我們也會找合作對象加快我們的速度。”面對眾多大陸行業媒體人,鄭平先生從容地說。
(中華工控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