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sharifulalam.com 2015-01-22 17:33 來源:賽迪網
這些日子有不少城市公共管理的新聞:不少大城市、特大城市,不但越發不夠“智慧”,還顯得非常笨拙和無能:上海外灘一次小小的新年秀就造成了嚴重的踩踏事故。鄭州市因此不得不取消歌手林俊杰、陳楚生的商業演唱會。湖南取消了汪峰演唱會。上海市取消了舉辦十幾年的豫園燈會。還有海口舉辦的馬拉松賽,造成城市嚴重擁堵,居民生活受到嚴重影響。
在公共集會可能造成的人員擁擠、災難隱患、交通癱瘓面前,城市管理者不是倉促上陣,手足無措,就是手忙腳亂,臨陣驚慌,甚至形成局面失控,給公眾造成了災難。城市成為“風險集中營”,成為外在光鮮、不堪一擊的脆弱的生存空間,讓幸福和安全效能萎縮很多!不妨用“智慧城市”積極化解。
所謂智慧城市,是說我們生存的城市空間,僅僅具備現代化設施和高樓大廈是不夠的,還應該具備溫文爾雅的城市氣質、充滿智慧的管理思想,讓城市在風險應對、危機應對中,從容淡定,化險為夷,急中有智,將“物”的發展和“人”的發展有機結合,“開展智慧產業、智慧工業、法治政府、智慧養老和公共安全的智慧治理領域的推動工作”,讓幸福和智慧得到激情的釋放,“暢享城市智慧新生活”。
尤其是隨著城市化規模的擴張,以及自然性的減弱,風險已成為必然,管理者更應該登高望遠,將現代化、信息化、風險預警意識納入常態,借助于云技術、大數據、互聯網思維,讓城市“聰明”起來。
智慧,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更要學習和借鑒。第一,城市管理者應淡化物本意識,強化人本意識,將城市和“人”的需要放在第一位,而不能舍本逐末:過分注重外在輝煌,而形成了內在空虛和空洞。
第二,應該借鑒國際化的城市管理經驗,注重城市面貌現代化,也要多強化智能化和風險管理意識,將風險管理納入管理常態,樹立防患于未然的公共安全意識、風險應對意識。比如香港、紐約等大城市做得就非常好:港府會對民眾給予必要的風險告知和人群疏散培訓演練;搞大型活動時,警方會進行人流量評估,執行必要的限流措施,并劃定責任田讓每片區域都有專人維護,還有醫療人員配備及民安隊支援等等。紐約時報廣場上的水晶球降落儀式,是最引人注目的新年傳統活動,早早開始就實行交通管制,下午5點開始時代廣場附近地鐵口就封閉了;進入時代廣場各個路口都有警察控制進出人流量;時代廣場區域人群用護欄分塊隔離等。這種管理思維不是可有可無的,已成為城市智慧和現代化的必然。
第三,樹立大管理、大數據意識,善于利用并駕馭云數據等,多一些“心中有數、眾智成城”、“新常態的城市治理”、“利用信息技術推動城市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實踐”等,提升管理效能。如此,城市在各種危機和大型集會面前的低能化、無能化的態勢,就有望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