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sharifulalam.com 2014-12-22 16:24 來源: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司長 張相木
圖為裝備工業司負責同志參觀沈陽工業博物館
裝備制造業是建設工業強國的基礎,沒有強大的裝備制造業,就不可能成為世界強國。裝備工業司2014年緊緊圍繞產業發展需求,深入學習和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很好完成了2014年工作任務,部署了2015年重點任務。
2014年重點工作進展情況
(一)推進重大技術裝備發展。一是積極推進建立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補償機制,為重大技術裝備發展創造良好發展環境。二是組織研究新時期重大技術裝備發展的思路,并將研究成果納入《中國制造業發展綱要(2015~2025)》中。三是完成燃用準東煤鍋爐和甘蔗聯合收割機創新成果應用鑒定審查工作,協調推動神華集團等用戶單位開展丙烯制冷壓縮機首臺(套)干氣密封推廣應用工作。四是發布關于調整重大技術裝備進口稅收政策的通知,2014年度有224家企業獲得支持。五是繼續推進政策性銀行對重大技術裝備的融資支持,聯合進出口銀行支持16個重點項目,批貸金額30.53億元。
(二)積極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一是協調相關部委發布智能制造裝備和海洋工程裝備工程實施方案,牽頭推進航空裝備工程實施方案發布。二是組織實施2014年智能制造裝備發展專項,支持新材料、能源、汽車、船舶、航空等領域34個數字化車間建設。三是啟動智能制造綜合標準化體系研究。建立協調機制,開展數字化車間標準體系前期研究工作。四是組織制定《國家增材制造產業發展推進計劃(2014~2016年)》,協調相關部門聯合報國務院印發。五是組織召開2014年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高峰會議,開展機器人應用產需對接會,加大宣傳力度。六是推進文物保護裝備示范應用。批復第一批示范項目,開設展覽集中展示已成功轉化的44項示范應用創新成果。七是渦軸16和直15、大型滅火飛機等國家重點民用飛機項目研制取得進展,ARJ21新型支線飛機完成全部適航試驗、試飛任務。八是發布高技術船舶和海洋工程科研項目指南,支持建立浮式液化天然氣裝備產業聯盟,推動老舊船舶提前報廢更新,組織開展國際新規范、新公約、新標準技術培訓。
(三)大力推廣節能與新能源汽車。一是發布實施《關于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指導意見》,印發落實指導意見任務分工。二是建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部際協調機制,成立由我部牽頭、18個部門參加的部際聯席會議制度。三是發布3批免征車購稅新能源汽車車型目錄,制定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建設獎勵辦法,印發政府機關及公共機構購買新能源汽車實施方案和公共服務領域新能源汽車推廣工作方案。四是發布2批累計39個示范城市群推廣城市目錄,建立推廣情況公示制度,大力清理并破除地方保護主義。五是完成新能源汽車產業技術創新工程首批25個項目中期評估工作。六是完成乘用車第四階段油耗標準制定,發布78項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2014年1~11月累計生產新能源汽車5.67萬輛,同比增長5倍。
(四)組織實施科技重大專項。一是繼續實施大型飛機科技重大專項。制定大型客機工程計劃和預算管理辦法,大型運輸機成功首飛,完成C919大型客機詳細設計,目前已獲得國內外用戶430架訂單,大型客機發動機正全面開展驗證機設計工作。二是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科技重大專項實施取得階段性成果。30多類重點產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為航空、航天、汽車等重點行業提供了一批關鍵核心制造裝備,累計新增產值600多億元。三是按照國務院部署,認真研究提升我國航空發動機自主創新能力的政策措施并積極推動實施。
(五)創新行業管理方式。一是制定行業規范條件,引導行業發展。公告發布第一批符合《船舶行業規范條件》的企業名單,引導信貸資金等社會資源向符合船舶行業規范條件的企業集中。發布符合《聯合收割(獲)機和拖拉機行業準入條件》和《鑄造行業準入條件》的企業名單。完成海洋工程裝備和動力蓄電池行業規范條件編制工作,組織編制內燃機、電鍍等行業準入條件。二是制定生產基本條件,規范企業生產。組織制定了通用飛機和民用直升機設計生產基本條件,起草編制《民用無人機設計生產基本條件》。三是開展產需對接,促進創新產品應用。分別聯合國家衛計委和國家文物局推進國產醫療設備和文物保護裝備示范應用及產業化,聯合部內司局成立協調組共同推進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用高性能鋼材。四是與國家開發銀行建立支持裝備制造業“走出去”合作機制。聯合組織推薦了一批裝備制造業“走出去”重點項目。
2015年工作思路和重點工作安排
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以“創新驅動、高端引領、基礎支撐、綠色發展”為方針,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實施智能制造重大工程,推進兩化深度融合,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建設裝備制造業強國。重點工作安排如下:
(一)加強頂層設計,研究制定各項規劃。按照《中國制造業發展綱要(2015~2025)》統一部署,研究制定裝備制造領域相關專項規劃,做好各領域“十三五”規劃思路研究工作。一是組織制定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二是制定高技術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2025,船舶柴油機及關重件發展推進計劃。三是貫徹落實增材制造產業推進計劃。
(二)制定特殊政策,研究實施智能制造重大工程。一是開展實施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專項行動。選擇基礎條件好、需求迫切的行業、地區和企業,開展30個以上智能制造示范建設工程。二是研究設立國家層面的智能制造重大工程,編制智能制造重大工程實施方案。三是組建智能制造綜合標準化工作組,研究制定體系框架,發布智能制造綜合標準化體系。四是研究制定相關財稅金融扶持政策。利用國家新設立的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將智能制造作為重點投資方向,組織實施智能機器人、增材制造等產業推進計劃。
(三)實施重大專項,促進重點行業創新突破。一是完成數控機床專項“十三五”實施計劃編制,完成數控機床專項2016年度計劃的編制與報批,編制專項成果目錄,組織召開專項成果展。二是繼續組織實施好大飛機重大專項,按計劃完成大型客機和商用發動機驗證機設計、試制和試驗年度任務。三是加快提升航空發動機自主創新能力,建立健全管理模式,做好體制機制改革工作,啟動實施各項科研和建設任務。四是繼續實施高技術船舶、民機科研計劃,重點突破高技術船舶、深海資源開發裝備系統等關鍵裝備研發制造,統籌規劃飛機、發動機、機載系統的預研、驗證和產品開發,提升自主研發能力。五是論證實施航空安全管控和健康監控專項工程,規范和促進通用航空發展。
(四)落實指導意見,加快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一是加快落實《關于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指導意見》,建立新能源汽車推廣情況公示制度。二是研究制定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管理辦法,進一步推進汽車標準法規體系建設。三是研究制定加強汽車工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建設的指導意見和鼓勵智能聯網汽車發展的政策。四是落實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購稅、車船稅及消費稅政策,建立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情況動態監管機制。
(五)實施保險機制,推動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推廣應用。一是發布《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推廣應用指導目錄》,開展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補償機制試點工作。二是制定發布《裝備工業創新成果應用鑒定管理辦法》。三是調整重大技術裝備免稅產品目錄,落實好重大技術裝備稅收優惠政策。四是完善與金融機構合作機制,進一步落實金融對重大技術裝備發展的政策支持。
(六)加強產需對接,創新行業管理方式。一是建立產需對接平臺。研究建立大型基礎裝備主配牽手產需對接機制和平臺。二是發布實施行業規范條件。發布實施《海洋工程裝備(平臺類)行業規范條件》、《動力蓄電池行業規范條件》、《內燃機行業準入條件》和《電鍍行業準入條件》。三是結合低空空域開放,促進和規范通用飛機、直升機和無人機行業發展。四是發布《裝備工業標準體系(2015年版)》,開展中國造船、修船質量標準等重點標準制修訂。